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雪映  刘瑛 《北京中医药》2007,26(5):299-300
尿路感染有上尿路和下尿路感染之分,因肾盂肾炎与急性膀胱炎临床表现相近,鉴别不易,故临床统称为尿路感染,其病因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本病属于中医"淋病"之范畴,临床以下焦感受湿热病邪,膀胱气化不利所致之"热淋"为多见[1].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笔者运用“汉磁灸热贴”贴敷神阙穴治疗脾虚泄泻105例,并与对照组口服黄连素96例比较,具有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脾气亏虚: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少进油腻则大便次数增多,伴有神疲乏力等症。  相似文献   
3.
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10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关元穴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采用穴位贴敷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104例,并与对照组针灸治疗96例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20%,对照组78.13%,穴位贴敷疗法疗效优于针灸治疗(P<0.05).结论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且疗效优于针灸治疗.尤其适于气血瘀滞及寒湿凝滞之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4.
苍柏洗液坐浴治疗难治性尿路感染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雪映  刘瑛 《北京中医》2007,26(5):299-300
尿路感染有上尿路和下尿路感染之分,因肾盂肾炎与急性膀胱炎临床表现相近,鉴别不易,故临床统称为尿路感染,其病因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本病属于中医“淋病”之范畴,临床以下焦感受湿热病邪,膀胱气化不利所致之“热淋”为多见。近年来,我们采用自拟苍柏洗液坐浴治疗反复难治性尿路感染,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服用吴茱萸过量致中毒1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病案举例 患者,女,35岁,现居住美国北卡莱罗那洲卡利市。既往患有慢性反酸性食道炎病史7年,2004年11月下旬,因自觉胃脘胀满、恶心反酸、呃逆,于2004年11月26日开始服用我院开具的中草药  相似文献   
6.
温病学派是我国明代末年后,在南方逐渐兴起得一个学术流派,它以研究外感温热病为中心.明清之际,温疫流行猖獗,尤以江浙一带医家对温病的研究为重;该地区气候酷暑,热病流行,客观上促进了江浙医家对温病的研究和探索,由此发展形成了温病学说,比较著名的著作有吴又可的<温疫论>、叶天士的<温热论>、薛雪的<温热条辨>、吴瑭的<温病条辨>等.  相似文献   
7.
牙痛     
<正>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当出现牙痛的时候,除了去医院找医生之外,一些民间的小偏方有时也能解燃眉之急,起到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冬病夏治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天人合一”、“择时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理论,在人体的某些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作用已被上千年的临床实践所验证。冬病夏治需要根据患者病证和寒、热、虚、实等性质,结合患者个体的体质状态综合分析来施行。  相似文献   
9.
服用吴茱萸过量致中毒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雪映  孟楠  杨冰 《北京中医药》2006,25(3):171-172
1 病案举例 患者,女,35岁,现居住美国北卡莱罗那洲卡利市.既往患有慢性反酸性食道炎病史7年,2004年11月下旬,因自觉胃脘胀满、恶心反酸、呃逆,于2004年11月26日开始服用我院开具的中草药:柴胡10g,枳壳15g,香附15g,黄连6g,吴茱萸12g,蒲公英25g,银花15g,乌贼骨12g,炒白术10g,车前子包10g,炒麦芽10g,水煎服.服用第1剂后0.5h左右,患者自觉轻度腹痛、头晕,自认为是药物反应,未予以重视;服用第2剂后0.5h左右,患者自觉腹痛、头晕加重并伴有恶心症状.  相似文献   
10.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初起损害多有粉刺、丘疹、脓疱 ,好发于青春期 ;中医学属“粉刺”、“酒刺”、“痤”、“面嗣”、“面“、“疮”、“肺风粉刺”、“粉疵”、“肺风疱”、“嗣面”等病的范畴。笔者于1998~2000年间 ,应用“龙胆泻肝丸”治疗面部痤疮60例 ,收到较好疗效。一、病因病理(一)西医病理1.内分泌因素 :青春期雄性激素分泌增多 ,刺激皮脂腺分泌 ,使其增生肥大。2.皮脂因素 :皮脂内含蜡酯、甘油三酯、鲨烯的混合物 ,或胆固醇及胆固醇脂 ,无游离脂肪酸。其发生分解而释放出游离脂肪酸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