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在颈髓损伤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80例拟行颈椎减压植骨内固定术需要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体表定位下行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后经鼻气管插管,超声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后经鼻气管插管。记录入室后(T0)、气管导管进入咽喉(T1)、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2)、插管成功后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并记录插管成功情况、插管时间及记录患者术后耐管程度。 结果 对照组T1 、T2 、T3 时的MAP和HR均明显大于T0(P<0.05)。超声组T1 、T2 、T3 的MAP和HR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超声组患者术后耐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能够满足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需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能检测不同MHC-B单倍型MHC I类蛋白的多抗血清,并对马立克氏病(MD)抗性较强的BW/G3系鸡群(MHC B2单倍型)和敏感性较强的BW/G7系鸡群(B19单倍型)接种马立克氏病毒(MDV)后,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半定量分析MHC I类蛋白表达量的差异。方法从BW/G3系鸡脾组织cDNA中PCR扩增BF基因的保守序列第4~8外显子,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表达,经SDS-PAGE初步纯化,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兔抗血清。以高效价的兔抗血清为一抗,对BW/G3和BW/G7系健康鸡和MDV攻毒后11周的脾组织进行Western blot,利用ImageQuant 5.2软件半定量分析其中MHC Ⅰ类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含BF部分基因的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其特异性兔抗血清能检测到不同MHC-B单倍型鸡的MHC Ⅰ类蛋白。BW/G3和BW/G7系鸡群感染MDV后,MHC Ⅰ类蛋白含量全部上调,正常组和攻毒组中BW/G7系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BW/G3系(P≤0.01,P≤0.001)。结论成功制备了能检测MHC B2、B6和B19单倍型鸡的MHC I类蛋白特异性多抗血清;MDV攻毒后期,抗性鸡BW/G3和敏感鸡BW/G7脾组织中MHC I类蛋白的表达量都发生上调,且易感鸡中的表达量高于抗性鸡,为进一步揭示病毒性肿瘤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胎盘中炎性因子和脂肪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生产的孕妇100例,其中正常葡萄糖耐量妊娠(NGT)组24例、葡萄糖耐量受损(IGT)组31例及GDM组4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3组胎盘中胎儿面和母体面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和脂联素的表达。结果:与NGT组比较,IGT组、GDM组胎儿面和母体面胎盘中TNF-α、IL-6、瘦素表达均升高且GDM组高于IGT组,脂联素表达均降低且GDM组低于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T、GDM组的母体面TNF-α、IL-6、瘦素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胎儿面(P<0.01),母体面脂联素的表达低于胎儿面(P<0.05)。结论:胎盘中TNF-α、IL-6、瘦素的高表达与脂联素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生、发展过程,在GDM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连续腰丛阻滞(continuous lumbar plexus block,CLPB)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 机分为连续腰丛阻滞(continuous lumbar plexus block,CLPB)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CPLB组气管插管前行腰丛阻滞,术后行CLPB镇痛;PCIA组 术后行PCIA。记录术后12,24及48 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于术前1 d(D0)以及术后1(D1),3(D3), 7(D7)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记录POCD发生情况;D0, D1,D3及D7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浓度;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CLPB组术后12,24及48 h VAS评分明显低与PCIA组(P<0.05);与PCIA组相比,CLPB组于D1,D3时MMSE评分明显增高(P<0.05),POCD的发生 率降低(P<0.05)。CLPB组D1,D3时组S-100β浓度明显低于PCIA组(P<0.05)。结论:CLPB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 术,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抑制S-100β的产生,降低早期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引起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免疫抑制、多发性神经炎、内脏和组织中形成T淋巴瘤为特征[1].根据血清学不同,MDV可分为致瘤性的Ⅰ型MDV、非致瘤性的血清Ⅱ型以及可作为疫苗用的火鸡疱疹病毒血清Ⅲ型(HVT)[2].MDV在体内感染可分为4个时期:早期溶细胞感染期,感染后3~7 d,病毒处于生产性感染,主要感染法氏囊;潜伏期,感染病毒7~10 d,病毒复制减退,主要存在于胸腺的CD4+T淋巴细胞内;第2次溶细胞感染期,感染后14~21 d,MDV复制活化;肿瘤细胞增生期,淋巴瘤生成与否取决于宿主的遗传易感性及病毒毒力[3].所有品系鸡均可感染MDV,但存在抗性差异,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所在的免疫遗传基因[1]及机体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4].近年来随着禽免疫学的发展,MDV感染引起的细胞免疫反应及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所起的作用已成为研究MD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胃肠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94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全麻,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穴位刺激联合常规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血清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和肠梗阻,观察组患者总发生率为10.6%,对照组为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手血清GAS、MTL和CCK均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两组患者CD3+和CD4+T细胞亚群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8+T细胞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CD3+和CD4+T细胞亚群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8+T细胞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能够促进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的恢复,减轻手术及麻醉对胃肠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鸡体内细胞因子的基础转录水平。方法利用双重荧光定量RT-PCR(dqRT-PCR)技术,对70日龄的5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ablity complex,MHC)单倍型无特定病原体(special pathogen free,SPF)鸡群G1、G2、G3、G5和G7的肺组织(包括气管)、胸腺、法氏囊、脾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Th1型(IFN-γ、IL-18)和Th2型(IL-4、IL-10)细胞因子mR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IFN-γ和IL-4在各鸡群的胸腺中转录水平最高,IL-18和IL-10在法氏囊中最高,Th2型细胞因子在脾脏中最低;初级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中IFN-γ和IL-10转录水平在G3鸡群中最高。结论 70日龄时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在SPF鸡的初级免疫器官中转录水平较高,且为制衡状态,胸腺中表现为IFN-γ和IL-4相互制衡,法氏囊中为IL-18与IL-10;不同MHC单倍型鸡体内细胞因子转录水平有所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鸡免疫系统的个体发生学。方法:利用双重荧光定量RT-PCR(dqRT-PCR)技术,对14~35日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单倍型鸡品系G2(B15单倍型)和G5系(B5单倍型)鸡群的肺组织(包括气管)、脾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IFN-γ、IL-18、IL-4和IL-10的mR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随日龄增长,两鸡群脾脏中IFN-γ转录水平升高,PBL中IL-18和IL-10整体下降。G5系鸡群脾脏中IFN-γ转录水平始终高于肺组织和PBL。两鸡群脾脏中IL-18转录水平均高于肺组织和PBL,脾脏中IL-4在孵化后早期转录水平较高,而肺组织中则出现较晚。两鸡群肺组织、脾脏和PBL中IL-10均在35日龄降到最低。结论:14~35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脾脏中IFN-γ转录水平随生长发育而增多,而肺组织和PBL中未见明显随生长发育变化的规律;PBL中IL-18和IL-10转录水平随生长发育而下降;18~35日龄,肺组织、脾脏和PBL中IL-10转录水平均随日龄增长而降低;不同MHC-B单倍型鸡群细胞因子转录水平受日龄调节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别测定7日龄和56日龄的HBK-SPF鸭的解剖学数据,并分析比较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7日龄和56日龄的雌、雄HBK-SPF鸭的解剖数据,并对雌雄差异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测定的解剖数据中,不同日龄、性别之间表现差异显著性的项目不同,其中7日龄时,左肾、右肾存在性别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胫围和盲肠2存在显著性别差异(P<0.05);56日龄时,只有胸腺存在极显著性别差异(P<0.01),盲肠1和直肠差异显著(P<0.05),其它解剖数据在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日龄的HBK-SPF鸭的解剖数据和脏器参数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