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2气腹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传统的开放法胆囊切除术(OC)相比,具有创口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疤痕小的优点,而深受胆囊结石患者的欢迎.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日益增多,病人术后的护理会出现一些与开放法胆囊切除术后不同的并发症,如皮下气肿、排尿困难、呼吸异常、肩部酸痛等,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均可能和术中制造的CO2气腹有关(制造CO2气腹是为使术中充分暴露胆囊部位创造良好条件,CO2气腹压术中一般保持在1.5~2.0kPa).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研究发现学习与记忆是一种复杂而重要的内分泌活动,从神经生物角度来看学习记忆行为首先要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器官对信息的获取,然后将信息刺激传入中枢经过大脑的加工,选择性进行存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临床疗效,为其探索更科学和适宜的护理决策。[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以来到2017年10月前全文发表于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中的有关集束化护理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及其参考文献,另手工检索进行补充,由2名研究者同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鉴和提取,并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随后运用定量系统评价证据分级工具(GRADE)profiler3.6.1软件对其证据质量进行分级。[结果]共纳入14篇RCT共3 668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后相关性肺炎的发生[RR=0.53,95%CI(0.45,0.63),P0.000 01],减少误吸发生率[RR=0.28,95%CI(0.17,0.46),P0.000 01],从而改善病人临床结局。进行敏感性分析对原结果无本质改变;其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合并存在较大异质性,故放弃Meta分析,漏斗图不对称考虑存在发表性偏倚。GRADE分级系统显示: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疗效证据等级为极低级。[结论]对于脑卒中后病人实施集束化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和误吸的发生,但由于偏倚因素影响和研究质量普遍偏低的问题,证据质量为极低级,对于研究结果还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RCT证实后方能推广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内外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研究成果, 从误吸的定义、检测方法、危险因素出发, 强调该病的发病率及严重性, 获悉通过预防误吸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 改变患者临床结局, 从而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在不同介入时间点对大鼠脑缺血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和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电针在对脑缺血治疗中的最佳介入时间窗。方法:采用SD大鼠不开颅可逆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分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组和电针组(按缺血后开始电针治疗的时间分6h、24h、72h、7d四个电针亚组)。治疗至第14d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mNSS)并检测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数。结果:电针能够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细胞凋亡数量,总体以6h电针亚组差异最为显著(P〈0.05),24h电针亚组次之。结论:电针治疗可能是通过对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以降低细胞凋亡数量,从而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在脑缺血不同时期开展电针治疗均有一定疗效,急性期开展治疗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损伤与再生修复过程中相应脊髓前角细胞变化的形态结构和数量变化,以及电针对神经元退行性变的影响。方法:通过钳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制作,分电针组、西药组、对照组进行治疗,通过HRP逆行追踪等探讨坐骨神经修复过程中相应脊髓前角细胞形态和数目的变化。结论:电针能明显抑制受损神经脊髓前角细胞变性的发展程度,亦能明显促进其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五磨饮子对胃肠平滑肌活力影响及主要作用部位.方法 运用PowerLab10T生物信号记录系统,通过记录分析和比较给药前后正常大鼠离体胃肠平滑肌收缩的振幅、频率和基线变化情况,探讨五磨饮子对胃、小肠上、中、下段和结肠上段平滑肌自主收缩运动的影响.结果 五磨饮子对胃底平滑肌收缩表现为能抬高基线、增大振幅和增快频率;对小肠上、中段平滑肌运动表现为明显抬高基线;对小肠下段平滑肌作用表现为抬高基线、增大振幅和增快频率;对结肠上段平滑肌运动表现为增大其收缩振幅,抬高其运动基线.结论 五磨饮子对大鼠离体胃肠平滑肌均有一定兴奋作用,但各部位作用效果和兴奋的表现形式有差别.  相似文献   
8.
刘高  周鹭  王蕾  和意娴  蔡恩丽 《中国卒中杂志》2020,15(11):1183-1191
目的 评价镜像疗法对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疗效。 方法 在APTA、PEDro、Embase、PubMed、CINAHL、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维普及中 国知网系统检索2004年5月-2019年5月关于镜像疗法对改善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效果的随机对照试 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 件对符合标准RCT研究中患者的下肢功能、平衡功能及步态指标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4项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对照治疗,镜像疗法可提高Fugl-Meyer下肢评 分[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3.20,95%CI 1.52~4.88,P<0.001],提高患者踝 关节活动度(SMD 1.20,95%CI 0.71~1.69,P <0.001),提高下肢Brunstrom分期[均数差(mean difference, MD)0.55,95%CI 0.28~0.82,P <0.001]。尚无证据表明镜像疗法可改善下肢肌张力。镜像疗法可提高 10 m步行测试分数(SMD 0.08,95%CI 0.03~0.13,P<0.001),但在提高功能性步行量表未显示明显 优势。镜像疗法可提高Berg平衡量表评分(SMD 0.98,95%CI 0.42~1.53,P<0.001),但无法改善下肢 平衡的总体稳定指数。 结论 镜像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态,但平衡能力的改善仍需临床 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护理专业教学中 ,基础课作为桥梁课是必不可少的 ,护理工作的成败往往与其掌握的基础医学知识 ,尤其是解剖学知识的熟练程度有直接关系。从护理系实习学生和临床的护理人员的调查发现 ,很多护理人员在操作中盲目从事 ,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甚至出现失误 ,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乃至贻误治疗的时间。这一方面和护理人员业务不精有关 ,另一方面也和解剖学知识匮乏有直接关系。这就反映解剖学教学中未能使学生对解剖学知识全面掌握和融会贯通 ,这和解剖学教学模式陈旧不能适应实用性护理专业人才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模式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酸剂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Wile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有关抑酸剂与SAP发生风险关系的队列研究(暴露组为使用抑酸剂的脑卒中患者,非暴露组为未使用抑酸剂的脑卒中患者),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1年12月。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运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总样本量为243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患者SAP发生风险高于非暴露组〔RR=2.08,95%CI(1.62,2.68),P<0.00001〕。其中中国地区、日韩地区、美国地区、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随访<3年、随访3~5年、随访>5年的暴露组患者SAP发生风险均高于非暴露组(P<0.05)。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暴露组SAP发生风险高于非暴露组〔RR=1.96,95%CI(1.56,2.46),P<0.00001〕,其中使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的暴露组SAP发生风险高于非暴露组(P<0.05)。使用H2受体阻滞剂(H2RA)的暴露组SAP发生风险高于非暴露组〔RR=2.07,95%CI(1.46,2.94),P<0.0001〕,其中使用法莫替丁的暴露组SAP发生风险高于非暴露组(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使用抑酸剂会增加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风险,PPI及H2RA中的法莫替丁均可导致SAP发生风险增加,但上述结论仍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