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横轴位扫描,4D时空成像概念(WorkStream4D)直接冠状住重组图像在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鼻窦区横轴位扫描,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行鼻窦横轴位螺旋扫描,扫描采集层厚0.6mm×64,Pitch值0.9。按照两种方法重组冠状位图像:方法A,采用Work Stream 4D技术,由原始数据(raw data)直接重组得到冠状住图像:方法B将原始数据重建成层厚lmm,层间距0.5mm薄层横轴位图像,利用随机3D软件MPR(multiple planar reformat)功能得到冠状位重组图像。将每住患者的两组不同方法的冠状住图像进行比较,主要分析图像质量的差别及工作流程的差异。结果WorkStream4D直接冠状住重组图像与常规冠状住重组图像在鼻窦、软组织及骨组织的显示方面无差别,但WorkStream4D直接冠状住重组技术不需要横轴位薄层图像,减少了每次检查产生的图像数量。结论WorkStream4D是一种新的高效自动的数据工作流程,优化了CT成像过程的效率和灵活性,大大降低了人动操作的无效时间消耗,减少每次检查中所产生的数据,为多层螺旋CT(MSCT)出现后带来的庞大的数据流造成的瓶颈效应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儿科收治的患儿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分别接受风险防范式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和焦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护理满意度评分(92.6±6.4),心理护理(96.8±6.2),生活护理(95.3±6.3),护理后焦虑评分(45.2±6.8),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护理后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很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60例儿童喘息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雾化组和常规组,各30例.给常规组患儿常规治疗,雾化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比雾化组和常规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雾化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与常规组的63.3%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组患儿疗后FEV1、PEF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7.1±1.2)、(3.1±1.2)、(3.9±1.1)、(6.1±1.2)与常规组(9.2±1.3)、(4.6±1.3)、(5.7±1.4)、(8.4±1.3)相比均明显较少(P<0.05).结论 布地奈德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能有效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并能改善患儿肺功能及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可在儿童喘息性疾病患儿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弹力纤维染色组合双染在判断肺癌细胞是否突破胸膜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7例常规切片加免疫组织化学单染与弹力纤维单染难于判断肺癌细胞是否突破胸膜弹力纤维层的病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弹力纤维染色组合双染,探讨其判读结果,并统计分析弹力纤维单染切片与双染切片病理诊断所需的阅片时间。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细胞角蛋白(CK)单染仅显示肺癌细胞为棕黄色;弹力纤维染色仅将弹力纤维染成蓝紫色;免疫组织化学CK+弹力纤维双染:肺癌细胞呈棕黄色,弹力纤维呈蓝紫色,肺癌细胞与弹力纤维层的关系得以明显显示。37例原通过常规切片加免疫组织化学单染与弹力纤维单染难以判断肺癌细胞是否突破胸膜的病例,经免疫组织化学CK+弹力纤维双染后均得以确诊,22例明确肺癌细胞突破胸膜弹力纤维,15例明确肺癌细胞未突破胸膜。免疫组织化学CK+弹力纤维双染切片平均阅片时间为(18.8±1.0)s,短于弹力纤维单染切片(33.4±1.0)s(t=10.46,P<0.01)。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CK+弹力纤维双染可降低判断肺癌细胞是否突破胸膜的难度,提高诊断准确率与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隐性骨折是指凭借常规X线片和临床表现不能确诊,但实际存在的骨折。X线片甚至CT检查不能显示隐性骨折的异常征象,在临床容易漏诊,延误治疗。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在诊断隐性骨折中具有明显的优势。2007年10月至2010年11月,笔者采用MRI检查准确诊断45例椎体隐性骨折,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技术的优化对提高编号效率与正确率、制片效率、制片质量与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及时率的影响。方法 以2017~2021年优化前后的冷冻切片为研究对象,各选取2017年(优化前)与2021年(优化后)的100个冷冻标本, 2017年为传统包埋盒生成方式, 2021年为包埋盒打号机关联病理信息系统实现精准匹配打印。比较优化前后单个包埋盒病理号的平均生成时间及100个包埋盒的生成错误率。2017年为传统组织块速冻方法 , 2021年为将专利冰锤组件应用于病理冷冻切片制备的组织速冻环节,比较优化前后的速冻时间、冷冻切片组织完整性与细胞质挤压变形得分。随机取150个冷冻组织冻块,每块连续切取2片, 1片手工染色, 1片运用全自动染色机染色,比较优化前后的染色优良率及染色时间。比较优化前后两个年度的诊断报告及时率。结果 优化后包埋盒病理号的平均生成时间(5.51±0.14)s/个显著短于优化前的(8.39±0.19)s/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后生成冷冻标本包埋盒病理号错误率为0,显著低于优化前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后对...  相似文献   
7.
许福航  唐坚强  徐晓斌  蔡小芬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3):178-178,181,I0001
目的:探讨MR磁敏感成像(SWI)技术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在自旋回波(SE)序列上无阳性发现或表现不典型,加做SWI序列扫描后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 :15例中SE序列呈等、低、高或混杂信号,未明显显示"铁环征";增强扫描10例病灶有不规则强化,5例无明显强化;SWI序列9例完全低信号,6例在低信号中伴有点状、条状高信号,15例病灶周围均环绕较宽的低信号,呈明显的"铁环征",此外,SWI较T2WI多发现3个小出血灶。结论 :SWI序列对低流量的血管瘤和多发性小出血的敏感性较T2WI及增强扫描高,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CTA)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的价值。方法对9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进行双源CTA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评价桥血管的通畅情况或再狭窄程度。结果95例患者的CTA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清晰显示桥血管196支.其中动脉桥91支,静脉桥105支。有37支桥血管出现不同程度再狭窄,桥血管闭塞14支。结论双源CTA检查经各种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桥血管及冠状动脉本身,是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的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左心室功能测定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临床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具有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患者8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将原始数据重建成20组,调入心功能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得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ESV),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将双源CT心功能各测量值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结果 80例中,采用双源CT心功能测量与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各指标(EDV,ESV,SV,EF)相关性高,r值分别为:0.858、0.891、0.766和0.735,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在左心功能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一次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0名,按患儿来到科室就诊的次序,随机选取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2组患儿分别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简单的基础护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分别观察两组患儿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2%(1/5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新生儿黄疸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16%(8/50);治疗有效率98%(49/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0%(45/50)。结论我院蓝光照射治疗的黄疸患儿,给予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管理措施,护士长通过加强科室的综合护理管理,提升了护理人员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人员在实施各项临床护理工作时,能够做到全方位的以患儿为中心,为其实施护理干预,从而能有效的促进了患儿生活质量的好转,降低了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疾病的痊愈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