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蔡回钧  张红  陈淼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5,28(2):149-150,152
我院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4月共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1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联合麻醉的安全性、互补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或急诊下腹部手术共9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比较腰麻联合硬膜外(CSEA)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①CDEA组(C)比同期单纯硬膜外麻醉组(E)用药量减少,首量起效时间短;②C组用药后MAP下降明显(P<0.05),其余循环指标无统计学变化(P>0.05);③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下肢麻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组(P<0.05)。结论 CESA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起效迅速且有效时间可控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质量;并减少麻醉药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心肺转流(CPB)中控制动脉氧分压(PaO2)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对红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控制PaO2组(Ⅰ组,PaO2100~250mmHg)和高PaO2组(Ⅱ组,PaO2350~450mmHg)。入手术室后行桡动脉、中心静脉穿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建立CPB,CPB后通过调节吸入氧浓度调节控制PaO2。两组均在麻醉前(T1)、CPB前(T2)、CPB后15min(T3)、主动脉开放15min(T4)、术后24h(T5)抽动脉血分别作酵母菌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PF-Hb)及血浆MDA含量。结果与T1时比较,T3~T5时两组RBC-C3bRR明显降低、RBC-ICRR明显升高(P<0.05);T2~T5时两组PF-Hb明显升高(P<0.05)。与Ⅰ组比较,T4、T5时Ⅱ组RBC-ICRR明显降低(P<0.05);T3~T5时Ⅱ组PF-Hb、红细胞MAD含量和T3、T4时血浆内MAD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CPB可导致损伤及免疫功能下降,CPB中控制PaO2可减轻红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对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的损伤,对CPB中的红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手术由于人工气腹过程对循环功能的影响,要求麻醉药物不能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手术病人多数是接台手术,也要求术后清醒快。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超短效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作用强,苏醒快的优点,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1],已逐渐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丙泊酚是镇静催眠效果好,麻醉清醒时间短,清醒后患者感觉舒适的静脉麻醉药,目前已广泛用于麻醉诱导及术中麻醉的维持,持续输注丙泊酚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麻醉水平。将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文献较少。自2005年5~10月,…  相似文献   
5.
盐酸利多卡因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局部麻醉剂.近年来,碳酸利多卡因也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对上腹部手术病人采用等浓度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的麻醉效果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6.
腰硬联合麻醉不同于一般的用多种麻醉药物的复合麻醉,而是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两种技术进行有机复合的麻醉方法,其结合了腰麻、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具有起效迅速、效果确切、药物用量小、麻醉时间能够延长、便于术后镇痛等特点。我院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两点法应用于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术中静脉输注不同剂量异丙酚对患者酸碱平衡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拟行广泛全子宫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60例,年龄30~64岁,体重40~75 kg,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静脉输注异丙酚50、100、150μg·kg~(-1)·min~(-1).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开始静脉输注后1、2、3 h及术毕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H值、总二氧化碳(TCO_2)、碱剩余(BE)、HCO_3~-及乳酸(LA)浓度;取颈内静脉血样2 ml测定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C)、载脂蛋白A_1(APOA_1)及载脂蛋白B(APOB)的浓度.结果 3组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麻醉诱导前即刻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后3组pH值、TC_2、BE、HCO_3~-及APOA_1浓度降低,LA及TG浓度升高,Ⅱ组及Ⅲ组LDL-C浓度降低,Ⅲ组APOB浓度降低(P<0.05或0.01);与Ⅰ组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后Ⅱ组及Ⅲ组pH值、BE、LDL-C及APOB浓度降低,TG浓度升高,Ⅲ组TCO_2、HCO_3~、TC及APOA_1浓度降低(P<0.05或0.01);与Ⅱ组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后Ⅲ组pH值、TCO_2、BE、TC及APOB浓度降低,TG浓度升高(P<0.05或0.01).结论 短时静脉输注异丙酚时患者酸碱平衡及脂质代谢均在正常范围,但有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及脂质代谢异常的趋势,且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西维来司钠(sivelestat sodium)对犬心肺转流(CPB)中血小板活化/损伤与计数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犬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西维来司钠组(S组)。S组开始CPB前静脉注射西维来司钠15mg/kg,随后静脉维持10mg·kg-1·h-1至CPB结束。C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建立CPB模型,分别于CPB前(T1)、阻断升主动脉15min(T2)、45min(T3)、开放升主动脉30min(T4)、60 min(T5)测定血浆弹性蛋白酶(NE)、丙二醛(MDA)、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血栓素B2(TXB2)及Plt和Hct。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T2~T5时NE、GMP-140、TXB2明显升高,T3~T5时MDA明显升高,且S组明显低于C组(P0.05);T2~T5时Plt均明显降低,且S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西维来司钠可降低CPB中NE、MDA、GMP-140、TXB2浓度,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损伤和消耗,对血小板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肺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在体外循环致犬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杂种犬24只,体重15-20 kg,雌雄不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乙酰唑胺Ⅰ组(AⅠ组)、乙酰唑胺Ⅱ组(AⅡ组)和乙酰唑胺Ⅲ组(AⅢ组),开胸并制备犬CPB模型.C组采用传统预充液,AⅠ组、AⅡ组和AⅢ组分别在预充液中加入乙酰唑胺20、40、60 mg/kg.于开胸未行机械通气(T1)、停机(T2)和停机后1 h(T3)时取股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 (RI)和氧合指数(OI),取肺组织采用RT-PCR及Westem-blot法检测AQP1 mRNA和蛋白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进行肺损伤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AⅠ组、AⅡ组和A Ⅲ组T2,3时P(A-a)O2和RI升高,OI降低,AQP1蛋白表达下调,肺损伤评分升高,AⅡ组和AⅢ组T2,3时AQPl mRNA表达下调(P<0.05);与AⅠ组组比较,AⅡ组和AⅢ组T2,3时P(A-a)O2和RI升高,OI降低,AQP1蛋白表达下调,肺损伤评分升高,AⅢ组T2,3时AQP1 mRNA表达下调(P<0.05);与AⅡ组比较,AⅢ组T2,3时RI升高,AQP1蛋白表达下调,肺损伤评分升高(P<0.05).结论 AQP41表达下调参与了体外循环致犬肺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期间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治疗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1 mL/kg,在预充液中加入参附注射液1 mL/kg;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病例均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30 min( T2)、CPB结束即刻(T3)、术后24 h(T4)采集静脉血5 mL,检测患者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 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血浆丙二醛(MDA)、游离血红蛋白(FHB)、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RBC-C3b RR、RBC-ICR、血浆MDA、FHB、IL-6浓度T1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患者RBC-C3b RR均较麻醉诱导前降低,除治疗组T4时间点FHB、IL-6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时间点两组患者RBC-ICR、MDA、FHB、IL-6均较麻醉诱导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2-4时间点RBC-C3bRR高于对照组,RBC-ICR、MDA、FHB、IL-6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减少CPB期间炎症介质的产生,改善CPB中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减轻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