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人腹腔神经节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玲  龚健古  玉洪荣  郭灵  劳明 《解剖学研究》2006,28(4):272-273,287
目的观察成人腹腔神经节的位置及形态结构,为揭示其功能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取死后24~48h的18具成人尸体的18个腹腔神经节,经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Nissl及Masson染色,观察该神经节的细胞构筑。结果腹腔神经节多位于从腹主动脉发出的腹腔干的两侧,其形态不规则,但轮廓清楚,质地坚实,易与其它结构区别;镜下观察到,该神经节被单层扁平细胞构成的被膜包裹,节内的神经元为多极形,尼氏体丰富,核大圆亮;卫星细胞的形态结构也完整;在节内的细胞间质中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神经节的所有细胞均无溶解现象。结论若能在成年病人死亡后24~48h及时固定,既可确保其腹腔神经节的形态结构完整,又可为神经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制作成良好的组织切片标本。  相似文献   
2.
学习状态对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学习状态与学习不良对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状况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05-5/10在广西医科大学神经解剖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为成年雄性昆明小鼠。共27只。动物随机分为水迷宫训练组(n=18)及对照组n=9)。对照组不进行水迷宫训练。水迷宫训练组在经过训练后,根据其水迷宫训练中的表现将动物分为正常学习组和不良学习组。水迷宫训练组动物于水迷宫训练最后3d。以40mg/kg进行5-溴脱氧尿苷(BrdU)腹腔注射,每日3次。12h内完成。对照组同步进行5-澳脱氧尿苷注射;然后在水迷宫训练后的第1、7、14天,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存活情况。 结果:各组实验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学习状态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正常学习组小鼠的5-溴脱氧尿苷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和不良学习组(P〈0.01)。而对照组与不良学习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学习状态对增殖神经干细胞细胞存活的影响:水迷宫训练后第7天。正常学习组与不良学习组小鼠齿状回5-溴脱氧尿苷阳性细胞均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正常学习组5-溴脱氧尿苷阳性细胞数多于不良学习组(P〈0.05);水迷宫训练后第14天。正常学习组与不良学习组小鼠齿状回5-澳脱氧尿苷阳性细胞均数仍明显多于对照组小鼠(P〈0.01);而正常学习组与不良学习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活动不但受到学习记忆的调节,而且还与学习状态有关,但不良学习状态对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增殖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灌服蛤蚧乙醇提取液去势大鼠胫骨中TGF-β1的表达,探讨蛤蚧乙醇提取液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理。方法:采用12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去势组和实验组。去势组和实验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实验组给予蛤蚧乙醇提取液灌胃处理;对照组给予假手术处理。3组大鼠分别于术后4、12周,随机各取10只,测定骨密度(BMD)后处死,取右侧胫骨,脱钙后包埋切片,HE染色,计数破骨样细胞;常规S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灰度值。结果:实验组的全身BMD明显高于去势组,但仍然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破骨样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似,与去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成骨细胞中呈阳性染色,部分骨基质中也有阳性表达,去势组呈阴性表达。结论:蛤蚧乙醇提取液可能诱导骨微环境中TGF-β1表达增加,进而抑制破骨样细胞的生成,有效地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将携带有报告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由鼻腔转移至脑途径的可行性.方法 将携带半乳糖苷酶报告基因(LacZ)的5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5 CMV LacZ)注入SD大鼠鼻腔黏膜,分别在注射3 d、7 d、14 d、21 d及28 d切取大鼠鼻腔黏膜以及与嗅觉信息传导途径相关的脑组织,进行冰冻切片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显色,判断该载体是否转染和表达蛋白质产物.结果 β-gal免疫组化染色反应显示,该病毒载体从第3天起即可在鼻腔黏膜与嗅球内的细胞转染和表达,在第7天至第21天病毒载体逐渐向颅内深部的室管膜下区、杏仁核及齿状回细胞转移和表达,持续性表达蛋白质产物达28 d之久.结论 经鼻腔黏膜注入腺病毒载体不仅可将外源性基因转移到脑实质内,还可确保外源性基因转染和表达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宪法修改与实现宪政的关系,以推进我国民主宪政进程。方法从修宪所蕴涵的宪政要素及其不足两方面阐述修宪对推进宪政的意义。结果修宪有助于宪政的实现。结论修宪吸纳了现代宪政理念,为我国走向宪政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还有很多艰巨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6.
学习记忆能力与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学习记忆能力与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将成年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水迷宫训练组和对照组,水迷宫训练组,又根据小鼠找到平台时间的长短,分为学习记忆能力强和学习记忆能力较弱二组。在水迷宫训练后的第1、7、14d,分别检测三组小鼠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学习能力弱的小鼠,其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数目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学习记忆能力较强的小鼠,其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数目显著多于学习记忆能力较弱及对照组的小鼠,并且增殖细胞的存活时间也比学习记忆能力较弱的小鼠长。结果提示,水迷宫训练并不能使所有的个体脑内神经干细胞增多,记忆能力的强弱与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增殖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西罗城仫佬族中小学生营养现状。方法:用身高标准体质量法对罗城仫佬族1 075名7~16岁中小学生检测并分析他们的营养状况。结果:学生营养良好率67.16%,营养不良率27.35%,超重肥胖率5.49%;营养不良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初中生明显高于小学生。结论:广西罗城仫佬族中小学生仍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现象。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率存在性别、年龄的差异。中小学生营养干预的重点应在青春发育中晚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与1型糖尿病脑病发病的相互关系以及用胰岛素干预后所发生的变化。方法分别用链脲佐菌素和胰岛素建立1型糖尿病脑病大鼠模型和胰岛素治疗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以及5-溴脱氧尿嘧啶(BrdU,一种神经干细胞DNA合成的标记物)单标、BrdU+NF(神经丝,成熟神经元的标志物)双标、BrdU+GFAP(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成熟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物)双标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在光镜下观察处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存活、迁移和分化的程度。结果1型糖尿病脑病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海马齿状回BrdU单标、BrdU+NF双标和BrdU+GFAP双标的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下降(P〈0.01);用胰岛素治疗后可提升以上各项指标几乎接近正常水平(P〈0.01),但各种阳性细胞形态以及细胞迁移的方向、路径和终点均不受到明显的影响。结论个体内长期缺乏胰岛素,导致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生存率和分化率下降,可能是诱发1型糖尿病脑病的一个因素;尽早用胰岛素进行干预可逆转神经发生障碍和学习记忆异常,这将有利于防治该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揭示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与1型糖尿病脑病发病的相互关系以及用胰岛素干预后所发生的变化.方法 分别用链脲佐菌素和胰岛素建立1型糖尿病脑病大鼠模型和胰岛素治疗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以及5-溴脱氧尿嘧啶(BrdU,一种神经干细胞DNA合成的标记物)单标、BrdU+NF(神经丝,成熟神经元的标志物)双标、BrdU+GFAP(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成熟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物)双标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在光镜下观察处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存活、迁移和分化的程度.结果 1型糖尿病脑病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海马齿状回BrdU单标、BrdU+NF双标和BrdU+GFAP双标的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下降(P<0.01);用胰岛素治疗后可提升以上各项指标几乎接近正常水平(P<0.01),但各种阳性细胞形态以及细胞迁移的方向、路径和终点均不受到明显的影响.结论 个体内长期缺乏胰岛素,导致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生存率和分化率下降,可能是诱发1型糖尿病脑病的一个因素;尽早用胰岛素进行干预可逆转神经发生障碍和学习记忆异常,这将有利于防治该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将携带有报告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由鼻腔转移至脑途径的可行性。方法将携带半乳糖苷酶报告基因(LacZ)的5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5 CMV LacZ)注入SD大鼠鼻腔黏膜,分别在注射3d、7d、14d、21d及28d切取大鼠鼻腔黏膜以及与嗅觉信息传导途径相关的脑组织,进行冰冻切片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显色,判断该载体是否转染和表达蛋白质产物。结果β-gal免疫组化染色反应显示,该病毒载体从第3天起即可在鼻腔黏膜与嗅球内的细胞转染和表达,在第7天至第21天病毒载体逐渐向颅内深部的室管膜下区、杏仁核及齿状回细胞转移和表达,持续性表达蛋白质产物达28d之久。结论经鼻腔黏膜注入腺病毒载体不仅可将外源性基因转移到脑实质内,还可确保外源性基因转染和表达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