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在过去20多年中,科学家们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信号通路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发现了许多特异性的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而且还证明了许多抑制剂 可能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有良好作用.在本文中,我们通过简要介绍PI3K信号的各种异构体,重点探讨利用这些PI3K异构体作为药物靶点的分子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现状和前景.例如,科学家们已经能够通过抑制PI3Kα治疗肺癌,抑制PI3Kβ治疗肺动脉高压,而PI3Kδ以及PI3 Kγ在气道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也有突破.最后,我们还将简要分析PI3K抑制剂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前景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屈兵  蒲清刚 《四川医学》2012,33(4):699-700
目的 探讨联合纤支镜治疗支气管结核的效果.方法 经纤支镜活检明确诊断为支气管结核后,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反复经纤支镜清除支气管腔增生肉芽组织及坏死组织,局部灌注异烟肼针剂等抗结核药,2~3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胸部CT及纤支镜下改变情况.结果 经纤支镜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愈后,减少支气管瘢痕狭窄及阻塞性肺不张的发生.结论 纤支镜不仅可早期诊断支气管结核,而且早期联合纤支镜治疗支气管结核,可以明显降低阻塞性肺不张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失代偿期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12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加重并Ⅱ型呼吸衰竭53例.随机分成无创组33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53例患者均采用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平喘、使用激素及呼吸兴奋剂等常规治疗.无创组采用无创呼吸机:吸入压力8~25cmH2O,呼吸压力在3~6cmH2O,氧流量4~6L/分,使血氧饱和度在90%,维持3~6小时/次,2~3次/日.对照组鼻导管吸氧,吸O2量1~2L/分.两组观测4小时后病情及血气分析恶化,及时行气管插管.结果:无创组与对照组PaO2、pH、PaCO2等指标的变化经过治疗后,两组PaO2、pH、PaCO2指标均有显著改变(P<0.05).4小时后治疗组PaCO2、心率和呼吸频率均下降(P<0.05),PaO2、pH明显增加,24小时后PaO2、pH、PaCO2指标改善更加明显,33例无创组中,32例患者逐渐好转出院.3例由于肺部严重感染,积液不易排出,患者神志不清,呼吸相当困难,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1例死于全身衰竭;20例对照组中有15例缓慢好转,住院时间比无创组长,5例经过气管插管,均因全身衰竭而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在临床操作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90例,根据受检者的意愿分为无痛治疗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54例)。无痛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应用芬太尼、咪达唑仑镇痛、镇静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和呼吸变化及耐受性。结果无痛治疗组36例受检患者血压轻度下降、心率轻度增快、氧饱和度无明显下降,顺利完成相应检查及治疗,无明显不适应感,无痛苦及精神创伤,完全清醒后平均20min离开检查室。常规治疗组54例受检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呛咳、憋气及体动等不良反应,检查后均感痛苦及精神创伤。结论局部麻醉+(芬太尼、咪达唑仑)镇痛镇静下行支气管镜检查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舒适度提高,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安全、操作简便。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血气胸是指非外伤情况下发生的胸腔内积气和积血,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可危及生命.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13例自发性血气胸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1例,年龄17~62岁,平均32.8岁.有诱因者6例,包括剧咳、过度用力、疲劳等.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史3例,肺大泡1例,既往有自发性气胸史2例,陈旧性肺结核1例.发病前均无创伤史.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认识,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方法:回顾2例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治经过,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均为老年患者,男女各1例。均在慢性支气管炎的基础上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胸部高分辨CT(chest high resolution,HRCT)均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特点,并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间质性肺疾病,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成立。两例均接受了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的治疗方案,随访时间1~2年,病情长期稳定,糖皮质激素均减量至10 mg/d长期维持。其中病例1最近1次住院中发现病情有所加重。结论: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病情呈不可逆进展,治疗无特效药物,预后不良,可酌情选用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的方案。若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病情更复杂,容易导致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