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产时胎儿窘迫是一种急性宫内缺氧综合症 ,是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胎儿窘迫后 ,积极纠正胎儿缺氧 ,加速窘迫儿的娩出是抢救胎儿窘迫的关键。本文对产程中发生的轻度、中度胎儿窘迫 ,产力、产道正常的产妇 ,应用地西泮治疗 ,观察宫口扩张、胎头下降、生产方式、胎儿预后的情况。1 对象与方法1 1 选择对象 :初产妇 ,单胎头先露 ,自然临产 ,按《妇产科学》[1] 的标准诊断为轻度、中度胎儿窘迫137例 ,其中 1998年 1- 12月 67例为观察组 ,1997年 1- 12月 70例为对照组。产妇年龄为 2 1- 32岁 ,平均 2 4 7岁 ,孕周为 36- 41+ 5…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卷筒式套被套法[1]单人操作时,费力费时。笔者设计了一种新的单人操作卷筒式套被套法。报告如下。1方法①被套正面向内,平铺于床上,开口端向床尾,将被套开口端下层向外、向床头方向翻卷约60cm,然后拉平开口端上层。②将棉胎平铺于被套上,上端与被套封口边齐。③一手压住封口端棉胎与被套中间部分,另一手将封口端棉胎与被套的两角分别向其中线对折,使其封口端边缘与棉胎中线平齐。将棉胎与被套一并自床头卷至床尾,当卷到距被套开口端约60cm处时,原被套下层露出,此时一手伸入被套正面内拉被套与棉胎,另一手向床尾拉平原被套下层,然后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卷筒式套被套法单人操作时,费力费时。笔者设计了一种新的单人操作卷筒式套被套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超在早期宫角妊娠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临床拟诊早孕经B超诊断的早期官角妊娠自愿终止妊娠256例患者,年龄21~42岁.做二维或三维超声诊断,并在B超监测引导下施行人工流产或清官术,全部病例术后10d左右返院复诊.结果 全部病例经腹或经阴道B超(包括二...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方芬太尼和笑气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5 000例,按病人意愿分为A组(丙泊酚组)、B组(复方芬太尼组)、C组(笑气吸入组),观察术中镇痛效果、扩宫难易程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①A组镇痛效果最佳,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99%,C组有效率90%,3组镇痛效果比较P<0.01;②无阻力扩宫率A组95%,B组80%,C组75%,3组比较P<0.01;③术中血压、脉搏、氧分压等保持相对稳定。除B组2例发生轻微人流综合反应外,其余病例未见明显毒副反应。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不全流产率等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将丙泊酚、复方芬太尼和笑气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是安全有效的,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能否加强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方法 实验组在胎儿娩出后 ,立即将米索前列醇 40 0 μg放入直肠 ,并静脉注射催产素 10IU ;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 ,立即静脉注射催产素 10IU。收集产后 2h内出血量 ,记录第三产程时间。结果 实验组第三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P <0 0 1) ,产后 2h内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米索前列醇对减少产后 2h内出血量、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直肠给药能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复方芬太尼合剂在无痛人流中的镇痛疗效,预防人流综合症的发生。方法设实验组(术前用药)与对照组。实验组术前将芬太尼1μg/kg,东莨若、宕碱3.5μg/kg,加入注射用水10ml稀释,静脉缓慢推注,同时将2%的利多卡因3ml宫颈注射,观察孕妇术中、术后的反应。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结果实验组孕妇术中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无一例发生人流综合症,其术前术后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术后心率变化明显低于术前。两组孕妇术前术后血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麻醉药过敏反应。结论复方芬太尼合剂静脉麻醉是人工流产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之一,可达到无痛的良好效果,预防人流综合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