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本地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5年经粪便培养证实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40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药敏及治疗和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病以婴幼儿多见,特别是6月-2岁多见;绝大部分病例出现腹泻及发热表现;全部病例炎症特异性指标并不能反应感染鼠伤寒沙门菌,或是提示感染了鼠伤寒沙门菌;药敏试验中亚胺培南敏感率 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85.74%、氨曲南敏感率78.57%,头孢他定敏感率为64.28%,对头孢曲松敏感率为57.14%,敏感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结论:粪便培养是确诊鼠伤寒肠炎的重要方法,结合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鼠前脂肪细胞消化酶原代培养方法改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对Poznanski胶原酶消化法进行改良,包括延长胶原酶消化法时间、3次离心和2次滤网过滤,分化培养后采用油红O染色埘细胞进行鉴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的绘制确定原代培养大鼠前脂肪细胞的细胞学特性.结果:用改良后的方法获得大量成份均一、生长旺盛的前脂肪细胞,细胞活力测定90%为活细胞;前脂肪细胞5 d左右进入指数增长期,8 d左右达到平台期,倍增时间约为60 h;在分化培养基的诱导下可以向脂肪细胞分化.结论:实验成功地建立了前脂肪细胞培养体系,较原方法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血尿酸水平,以及其与胰岛素抵抗、腰围等肥胖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临床诊断为肥胖症的5-16岁汉族儿童,作为肥胖组,共85例。另招募128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血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探讨尿酸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人体形态学测量参数指标和血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HUA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8 % vs.2.4 %,P<0.05)。Pearson 相关分析提示UA与体重指数、体重、腰围、胰岛素抵抗、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有黑棘皮和脂肪肝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呈负相关(P<0.05)。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提示体重、空腹血糖、脂肪肝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患儿明显表现出HUA同时伴有IR,并且血UA水平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升高,进而IR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筛选出重症EV71型手足口病的早期预警指标,并探讨其预警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组(42例)、重症组(60例),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非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一步了解儿童多重耐药志贺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 对杭州市儿童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就诊的14周岁以下患儿多重耐药志贺菌感染的菌群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培养出多重耐药志贺菌的36名患儿中,男童23名,女童13名,男女比例为1.77:1,年龄分布10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3.14±1.23岁。在收集到的36株多重耐药志贺菌中,有27株分离于0~5岁患儿粪便,占75.0%;9株分离于6~10岁患儿粪便,占25.0%。药敏结果显示,氨苄西林、庆大霉素以及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达100.0%。收集的36株志贺菌全部多重耐药,均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四重耐药只有福氏志贺菌4株,宋内志贺菌1株,共占13.9%(5/36),其余31株均为四重以上耐药,占86.1%(31/36)。结论 本地区儿童疑为多重耐药志贺菌感染时,宜首选呋喃妥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监测杭州市儿童细菌性感染性腹泻常见肠道病原菌(志贺菌和沙门菌)的构成、变迁及药敏情况,为杭州市儿童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志贺菌和沙门菌培养,病原菌经生化和血清学鉴定到种、群,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2008-2012年分离出志贺菌和沙门菌共281株,其中志贺菌属119株,占42.3%(包括B群福氏志贺菌82株、C群鲍氏志贺菌6株、D群宋内志贺菌31株),以B群和D群为主(分别占29.2%和11.0%),B/D比值为2.64∶1,未检出痢疾志贺菌;沙门菌属162株,占57.6%,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患儿男女性别比约为1.38∶1。儿童感染性腹泻主要分布在5-10月,集聚分布在7-8月。对各菌属的耐药分析表明,志贺菌和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差异,志贺菌属耐药率普遍比沙门菌属高;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高;头孢他啶、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结论近几年杭州市儿童沙门菌属感染引起腹泻呈逐年上升趋势,志贺菌属仍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志贺菌和沙门菌引起的儿童感染性腹泻治疗首选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其次为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学龄期儿童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治学龄期儿童ADHD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2年1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89例符合入选要求的6~12岁ADHD儿童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就诊非ADHD儿童520例为对照组,采用自制儿童ADHD危险因素调查量表对两组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儿童ADHD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儿童在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双亲抚养、父母关系不良、每日视屏时长、和父亲关系、和母亲关系、和同学关系、教育方式、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定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父亲文化低(OR=2.174,95%CI:1.813~2.607)、母亲文化低(OR=2.605,95%CI:2.169~3.129)、家庭月收入低(OR=1.312,95%CI:1.092~1.575)、非双亲抚养(OR=3.329,95%CI:2.641~4.195)、父母关系不良(OR=3.512,95%CI:2.914~4.234)、每日视屏时长≥2 h(OR=1.738,95%CI:1.449~2.085)、和父亲关系差(OR=1.941,95%CI:1.596~2.362)、和母亲关系差(OR=2.280,95%CI:1.831~2.838)、和同学关系差(OR=2.245,95%CI:1.873~2.692)、不良教育方式(OR=4.760,95%CI:3.764~6.021)、学习困难(OR=3.324,95%CI:2.744~4.027)、情绪不稳定(OR=2.633,95%CI:2.196~3.157)是儿童ADHD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引起学龄期儿童ADHD的危险因素复杂,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方面因素,需建立规范化筛查体系,采取卫生机构、学校及家庭共同防控措施,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患痢疾的病例数超过2亿,年死亡人数〉65万,99%在发展中国家,且其中69%的死亡病例是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患痢疾的病例数超过2亿,年死亡人数〉65万,99%在发展中国家,且其中69%的死亡病例是〈5岁的儿童[1]。治疗上大多是通过药敏试验进行敏感抗生素的选择和应用。但药敏实验结果需要一定时间,在疾病的初期需要经验性用药。作者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住院患儿大便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包膜RNA病毒,并且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关[1]。其机制可能与病毒侵入体内引发过度的免疫反应有关,通过释放大量白介素以及其他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导致以发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MIS)[2]。由于儿童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兴奋性较高,当发生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MIS时,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口腔健康风险评估工具评估智力发育障碍儿童口腔健康风险,探讨口腔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本市6个聋哑学校6~10岁智力发育障碍儿童共316名,进行基于口腔健康风险评估工具的问卷调查,并将有口腔健康风险的儿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26例)和干预组(125例),对照组无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进行1年跟踪随访,评价蛀牙风险及牙齿恢复性需求,记录龋齿数量及牙周情况。 结果 316名智力缺陷儿童中城区儿童198例,郊县118例。城区儿童中有蛀牙风险人数为153例(77.3%),郊县人数为98例(83.1%)。198例城区儿童中需要口腔护理人数为168例(84.8%),郊县儿童数为108例(91.5%)。干预跟踪1年后,2组干预后蛀牙风险及恢复性需求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有龋齿人数65例,平均龋齿数(2.1±0.5)颗,干预组有龋齿人数20例,平均龋齿数(1.2±0.2)颗,2组儿童龋齿情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此外,对照组牙龈出血55例,牙结石74例,干预组牙龋出血21例,牙结石25例,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牙周情况显著改善(均P<0.01)。 结论 智力发育障碍儿童中普遍存在口腔健康问题,郊县比城区更严重,及时进行早期口腔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口腔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