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估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 12月检测的2290例患者的抗CCP抗体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评价抗CCP抗体对诊断RA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结果:(1)本组资料显示抗CCP抗体对诊断RA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70.38%、94.06%、29.62%、5.94%。(2)多种非RA疾病如未分化关节炎等抗CCP抗体可呈阳性。结论:抗CCP抗体是比较理想的RA的辅助检查方法,特异性高达94.06%,但在临床上需要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非风湿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蒋百华  殷文浩 《嘉兴医学》2001,17(2):105-106
目的:了解淋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应用ATB NH药敏板,对128株淋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128株淋球菌对12种抗菌 物的敏感率分别为:青霉素44.5%,阿莫西林/克拉维酸89.8%,头孢克洛68.0%,头孢三嗪78.9%,卡那霉素67.2%,壮观霉素87.5%,氯霉素67.2%,四环素68.0%,红霉素63.3%,氧氟沙星69.5%,培氟沙星75.8%。SMZco29.7%。结论:淋球菌的耐药菌株吾增加趋势,治疗过程中应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常并发各种血管性疾病,已成为其主要的死亡原因.糖尿病并发血管性疾病的机制很复杂,其中血小板活化与内皮细胞损伤起着重要的作用[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及人α1(Ⅰ)原胶原基因启动调控序列的作用。方法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作为本研究的模型细胞。①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掺入法测定经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处理24 h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②构建含长短不一的人α1(Ⅰ)原胶原基因5'侧翼区序列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重组体pCOLH11.5、pCOLH12.5,用FUGENE 6将重组体转染至人皮肤成纤维细胞,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作用24 h后,转染有重组体的成纤维细胞的CAT表达量。结果①在1×10-9~1×10-5mol/L血管紧张素Ⅱ处理24 h后,各浓度组成纤维细胞增殖值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剂量依赖关系(P>0.05)。②2种重组体转染成纤维细胞,并经血管紧张素Ⅱ处理24 h后,转染细胞的CAT相对表达量测定:pCOLH12.5组与对照组之间,较高浓度组(1×10-5mol/L)与较低浓度组(10×10-6mol/L)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pCOLH11.5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在1×10-9~1×10-5mol/L浓度范围内,对所研究的模型细胞———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不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血管紧张素Ⅱ对胶原基因启动序列pCOLH12.5具有正性调控作用,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5.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检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是心肌细胞中富含的一种小分子 (1 5 KDa)细胞质蛋白质。 H-FABP含量在骨骼肌中比心肌中低 1 0倍 ,在肾脏、肝脏和小肠中含量也很低 ,心肌损伤后 ,H-FABP稀放至细胞外 ,出现于血流中 ,血浆H-FABP大量升高与梗塞面积间也有良好的相关性。肌红蛋白 (Mb)是另一种小分子 (1 8KDa)蛋白质 ,可在心梗后 2~ 3 h出现于血浆中 ,也是急性心肌梗塞 (AMI)早期检测的有用指标 ,但 Mb缺乏特异性 ,其含量升高不能区分是来源于骨骼肌还是心肌。心脏肌钙蛋白 -I(c Tn 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MB(CK-MB)对心肌损伤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599例患者,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313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286例,所有患者血清检测ANA,以Hep-2细胞/肝组织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结果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干燥综合征(SS)、类风湿性关节炎(RA)、混合型结缔组织病(MCTD)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43%、53.66%、61.04%和90.63%;在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阳性率为21.68%,阳性率明显低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组(P〈0.01);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组,荧光核型以颗粒型最多见,占47.22%~63.84%.结论 ANA的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筛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叶酸治疗前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与CD62E的水平。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0例儿童HSP患者(根据是否伴有肾脏损害分为A、B组)与31名健康对照者(C组)外周血清HCY与CD62E水平。结果:A、B、C组外周血清HCY水平分别为4.39+1.35μmol/L、3.58+1.23μmol/L和3.43±1.37μmol/L;CD62E的水平分别为14.59+4.52 ng/mL、12.34+3.48 ng/mL和10.37+3.16 ng/mL。HSP患者血清HCY与CD62E水平较健康对照者为高(P<0.05),伴有肾脏损害的HSP患者与不伴有肾脏损害组和健康对照者相比,外周血清HCY与CD62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HSP患者血清中HCY和CD62E异常表达可能通过血管内皮的损伤参与了HSP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8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超选择性插管动脉内灌注小剂量尿激酶 (UK)治疗 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取得显著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7例 ,女 1例 ;年龄 4 6~ 75岁 ,平均 6 1岁。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临床表现 :偏瘫 8例 ,失语 2例 ,口齿不清 1例 ,嗜睡 1例。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为 2 1~ 37分 ,平均 2 8 13分。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为 2 5~ 11小时 ,其中≤ 6小时者 4例 ,>6小时者 4例。均排除颅内出血及近期内出血、手术 ,不易控制的高血压和严重心…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常并发各种血管性疾病,已成为其主要的死亡原因。糖尿病并发血管性疾病的机制很复杂,其中血小板活化与内皮细胞损伤起着重要的作用[1]。本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表达进行检测,以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分析医院2010年6月-2011年5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出970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培养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970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下呼吸道,其次是手术创面等部位;主要分布在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等科室,分别占23.6%、20.2%、7.3%;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0%、15.7%、16.7%,其次是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是26.8%、27.0%、30.7%;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40.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ICU及呼吸科为主,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以减少多药耐药菌的发生及医院感染的传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