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CT在腹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在腹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曾行腹部急诊CT检查的病人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脾破裂6l例,肾脏损伤17例,肝脏损伤5例,腹部多发伤20例。其中合并头胸部损伤7例,合并肠系膜损伤3例,十二指肠伴胰头损伤2例,小肠损伤2例,腰椎横突骨折6例。腹腔积血72例,后腹膜血肿16例。结论:CT能较准确地反映腹部损伤的损害情况,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作为腹部损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地佐辛复合氟比洛酚酯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术中不同使用时间对患者疼痛感受及基本生命体征的观察比较。方法将60例股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1组行联合麻醉前1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mg,手术消毒前予氟比洛酚酯50mg静脉注射。观察2组行联合麻醉前1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酚酯50mg,手术消毒前予地佐辛5mg静脉注射。对照组手术消毒前予地佐辛5mg静脉注射,间隔10min后予氟比洛酚酯50mg静脉注射。分别记录3组患者初始时、搬动体位时、联合麻醉后3min、消毒前、切皮前、返病房前、术后12h、术后24h的血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患者疼痛指数(数字法)。结果观察1组患者搬动体位时SpO2下降程度明显大于观察2组及对照组,观察2组、对照组差别不大。3组麻醉后的SpO2差别不大。观察1组患者在搬动体位时疼痛指数明显低于观察2组及对照组,观察2组低于对照组。结论行联合麻醉前用氟比洛酚酯,手术前用地佐辛可显著提高腰-硬联合麻醉在股骨骨折切开复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治疗实体瘤的疗效评价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2000年制订的RECIST标准在WHO标准基础上作了改进,但其价值如何仍需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进行验证.本研究通过与WHO标准(双径测量法)的比较,评价RECIST标准(单径测量法)在乳腺癌转移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使用RECIST标准和WHO标准回顾性评价3个临床试验中67个乳腺癌转移患者的治疗疗效.测量所有病灶治疗前后的最长径和最大垂直径,对每个患者的靶病灶累加进行疗效评价,分为4类:完全缓解,即肿瘤全部消失;部分缓解,即肿瘤最长径缩小30%以上,或肿瘤面积缩小50%以上;疾病进展,即肿瘤最长径增大20%以上,或面积增大25%以上;疾病稳定,介于部分缓解和疾病进展之间.使用X2检验比较两种疗效评价的结果.结果:共测量205个病灶(肺转移灶119个,肿大淋巴结53枚,肝转移灶29个,胸壁转移灶4个).两种标准在61个(91.0%)患者中的疗效评价一致,使用RECIST标准在4个患者中的评价较WHO标准提高,另外2个患者的评价降低.使用两种标准评价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RECIST标准(单径测量法)与WHO标准(双径测量法)基本一致,可用于乳腺癌转移治疗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表现,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确诊双侧RAML的CT表现,包括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所见。结果 12例患者共有24个RAML,多脂肪RAML14个病灶,少脂肪RAML8个病灶,很少脂肪RAML2个病灶。多脂肪RAML在CT平扫时即可见肿块内有脂肪成分,密度与皮下或腹膜后脂肪相仿,CT值常为-40—120HU。少脂肪RAML平扫常与肾实质密度相仿,较易漏诊或误诊。采用局部薄层扫描可提高肿瘤内少量脂肪成分的检出概率。很少或无脂肪RAML的CT表现酷似肾细胞肾癌,平扫呈低密度肿块,动态增强扫描示肿块皮髓交界期强化不甚明显,实质期肿块中度均匀强化,延迟扫描肿块呈低密度,肿块边缘强化。结论 在合理使用病灶局部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技术的条件下,CT检查对双侧RAML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或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ASAⅠ或Ⅱ级接受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先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5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0~2.5mg/kg;B组:静脉给予地佐辛5mg,5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0~2.5mg/kg;C组:将丙泊酚2.0~2.5mg/kg静脉滴注,患者进入平静入睡状态后行人工流产术,根据手术时间对丙泊酚总量进行调控。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体动反应、丙泊酚总用药量、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记录术毕清醒后1min(T0),5min(T1),10min(T2),20min(T3)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A、B两组在术毕清醒后各时点的VAS均显着低于C组(P<0.05)。与术前比较,C组术中各时点的MAP升高、HR增快(P<0.05),B组呼吸次数减慢;与C组比较,A、B两组术中各时点的MAP降低、HR减慢;A组和B组术中体动反应和丙泊酚总用药量均显着低于C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或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无痛人流术中镇痛效果好,地佐辛恶心呕吐率增高,患者昏睡时间延长;临床应用氟比洛芬酯优于地佐辛。  相似文献   
6.
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和特点,包括病灶的CT分型及伴随征象(腹腔积液、腹膜转移、远处转移等)。结果36例卵巢恶性肿瘤,双侧病灶28例(占77.8%),单侧病灶7例(占19.4%),1例CT未发现病灶。共65个病灶,CT发现病灶60个,其中Ⅰ型4个,Ⅱa型12个,Ⅱb型20个,Ⅱc型22个,Ⅲ型2个。术前CT正确诊断57个(占87.7%),误诊3个(占4.6%),漏诊5个(占7.7%)。伴随征象主要为腹腔积液(28/31);腹膜种植,表现为大网膜(18/23)、子宫直肠窝(9/17)、右膈下(3/9)、肠系膜(7/13)、肠道侵犯(6/16)等。远处转移主要表现为肝转移(2/2)或淋巴结肿大(2/3)。结论CT扫描,尤其是增强扫描对卵巢恶性肿瘤的定性及定位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盆腔良性神经鞘肿瘤的MRI、CT特点,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盆腔神经鞘肿瘤(神经鞘瘤11例,神经纤维瘤5例)的MRI、CT表现,并与术中及病理所见对照。结果:①所有16例盆腔良性神经鞘肿瘤均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肿瘤平均直径8.2cm。12例位于骶前,其中2例伸入骶孔导致其扩大及周围骨质硬化(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各1例)。病变对周围脏器以推移改变为主,无明显外侵。大部分肿瘤密度或信号不均匀(11/16),但中央大片囊变更多见于神经鞘瘤(8/11vs.0/5)。增强扫描神经鞘瘤多呈环状强化(7/11),而神经纤维瘤多为不规则强化(4/5)。②术中发现大部分病灶包膜光整,易分离(9例),所有病灶均完整切除。③肿瘤剖面见不同程度的囊变,神经鞘瘤囊变范围相对较大。结论:典型的盆腔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表现为位于骶前较大的、圆形、边界光整的不均质肿块;可引起骶骨的吸收硬化,但不会侵犯邻近脏器;中央大片囊变或环状强化提示神经鞘瘤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保证医疗器械灭菌包质量、避免院内感染和医患纠纷发生的对策。方法作者先对本院2005年5月1日至2005年12月30日(简称整改前)供应室及各临床科室医疗器械灭菌包质量进行检测及缺陷原因分析;提出对策后,医院对供应室等进行整改,并再次对灭菌包质量进行检测且与整改前进行比较。结果 整改措施实施6个月后,本院不合格灭菌包检出率显著降低为6.46%(P〈0.05);其中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率也显著降低为7.04%(P〈0.01)。结论 消毒物品实行中心供应室集中处理和供应,并加强中心供应室专业化、系统化管理是确保医疗器械灭菌包质量、避免院内感染和医患纠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和比较位相对比乳腺摄影(Phase-contrast Mammography,PCM)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的影像质量.方法 选用ACR RMI-156模型,分别于PCM乳腺摄影机与FFDM乳腺摄影机拍摄,除自动曝光条件,其余选用的曝光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