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发病率较低的支气管腺瘤指具有腺体形态的良性肿瘤。它包括一组不同的肿瘤:类癌、圆柱瘤(腺体囊性腺瘤)、粘液表皮样腺瘤。在组织学和生物学方面与肺癌都有极大的不同,远不如肺癌恶性。近6年来我们共治疗9例支气管腺瘤,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性别与年龄本组9例,男8例;女1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60岁,平均年龄45岁。 2.症状及体征早期为胸闷、发热、干咳、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外科治疗16例支气管类癌,其中主支气管袖状切除2例,肺叶切除支气管成形术4例,肺叶切除8例,全肺切除2例。所有病例随访1~8年,除1例有转移性复发外,其余均存活。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报告9例自发性血气胸,原因大多由于胸膜粘连带撕裂所致。出血以壁层处明显。本组5例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同时治疗了肺部其他病变;2例肺复张后随即发生肺水肿,认为慢性失血病人血管渗透性增加,若给于过多胶体溶液,不可能减轻间质水肿,且易造成病情恶化和延长水肿期;通过血球压积测定与晶体、胶体溶液的适当调配在治疗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60年至1984年共切除食管、贲门癌304例,其中双原发癌3例,发生率0.98%,本病术前易漏诊。本组3例中有2例在术中探查发现,另1例术前经 X 线食管钡餐检查诊断多发癌,本文重点讨论食管、贲门部双原发癌术前漏诊的主要原因,强调指出术中不能满足于已发现的一个肿瘤而忽略另一个肿瘤存在的可能性,术前作食管镜检查是防止漏诊双原发癌及确保正确切除范围提高手术疗效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2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病人进行了血浆蛋白测定,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均常规进行,测得的数据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进行对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熹  蒋惠森 《江苏医药》1989,15(8):419-420
本文对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形成的连枷胸提出了新的疗法,认为及早使用正压呼吸,综合治疗创伤性湿肺,防治肺部感染才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42例采用袖状支气管切除治疗肺癌、支气管扩张、良性肿瘤和外伤性破裂的经验,无1例死亡。其中肺癌34例行肺叶切除支气管袖状吻合术。单纯支气管袖状切除及肺叶切除支气管油状吻合术各有1例于术后有刺激性咳嗽症状。14例肺功能低下者术后呼吸功能无影响。42例经随访,肺癌3年生存率为43%。木文就手术指征,支气管衲状缝合技术,缝合材料,预防吻合口瘘及术后处理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破裂急诊与晚期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8例支气管断裂,4例急诊手术,另4例晚期手术,效果较好,不可控制的气胸,血胸及进行性纵隔与皮下气肿为支气管断裂的特征。如组织或分泌物堵塞破口或同时纵隔胸膜末破,气胸不明显则早期确诊较困难,晚期常误诊为肺癌或肺不张。一旦确诊,努力重建支气管可保留肺叶恢复肺功能。晚期如发现肺纤维化、断端处吸出脓性分泌物,应摘除病变肺叶。手术时寻找陈旧性的支气管断端有困难时,则应解决肺动脉直至支气管分支处,在其附近可找到断裂处。  相似文献   
10.
对22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病人补体、免疫球蛋白及白细胞动力学进行观察,结果提示在心肺转流(CPB)10min、30min 后血清中 C3及 CH50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0.001),C4水平仅在注射鱼精蛋白后下降(P<0.05);免疫球蛋白 IgM 水平在 CPB 10min,30min 后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分别 P<0.05及 P<0.025),IgG 及 IgA 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CPB 时未发现中性白细胞减少;补体迅速被激活,主要是通过交替途径;CPB结束及注射鱼精蛋白后则同时通过经典及交替途径激活补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