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对体外循环病理生理改变的深入研究和了解 ,近年 ,一种与体外循环相关的并发症———血管麻痹综合征 (va soplegicsyndrome,VS)逐渐受到关注。由于体外循环造成体内血管调节机制的紊乱 ,使得手术中和手术后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改变 ,给围手术期处理带来较大的困难。我们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9年12月~2005年5月共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10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就手术结果及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闭合性胸外伤致心脏破裂治疗七例报告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刘宁,高克柔,范晋明,张晓膺,王中林,蒋南青我院在1988年6月至1993年4月期间,收治7例外伤性闭合性心脏破裂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22~55岁,...  相似文献   
4.
应用"双孔"技术与Cosgrove软质环行二尖瓣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们应用"双孔"技术和Cosgrove软质环行二尖瓣成形术1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回顾我院2006~2009年住院手术并术后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按照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分为两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7例外伤性胸主动脉破裂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月-2005年1月共抢救外伤性胸主动脉破裂(TRA)患者7例,现就围术期处理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隔炎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感染源非常隐匿、发病急剧、病情发展迅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最大的特点是极易并发下行性纵隔炎且病死率极高。我院 1991年至 2 0 0 1年收治 5例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隔炎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例中男 4例 ,女 1例。年龄 30~ 6 5岁。病因为牙源性感染 3例 ,食管镜操作损伤 1例 ,不明原因1例。临床表现多为颈部肿痛、活动障碍、张口受限后 4~ 10天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体检都有高热和颈部皮下捻发感。白细胞计数均在 10 3~39 3× 10 9/L。胸部X线或CT检查提示纵隔增宽或脓腔形成 ,颈部和纵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外伤性主动脉破裂的救治经验.方法 2001年7月-2008年12月共收治17例外伤性主动脉破裂患者.其中1例因入院后1 h死于失血性休克未行手术治疗;9例施行开胸手术,在全身麻醉下双腔气管插管,体外循环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心脏不停跳部分转流,转流时间35~139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5~87 min.7例手术成功者中1例行主动脉直接修补,6例行人工血管置换.其余7例施行腔内修复术,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经右侧股总动脉入路将覆膜支架置放于主动脉破裂处.结果 1例未手术者死于失血性休克.开胸手术组7例治愈,2例死亡;手术时间100~180 min;7例治愈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年,随访期内无死亡.腔内修复组7例全部治愈,手术时间50~70 min;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随访期内无死亡.6例术后2~5个月复查CT见主动脉周围无造影剂外溢,主动脉周围血肿消失.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破裂安全、简单、效果明确.但选择开胸手术还是腔内修复术要根据患者合并多发伤的情况、医院的设备条件及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来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原性恶液质患者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200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原性恶液质患者30例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围术期处理的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早期死亡4例,26例存活出院者的心脏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有显著改善,术后早期效果良好。结论:手术效果取决于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管理,积极纠正三尖瓣反流;术后加强心肺功能支持,及早处理肾功能不全,重视围术期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技术对患者的心功能及内环境影响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近几年在全国多家医院开展。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较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而言,技术难度大,操作要求高。美国St Jude公司1999年9月份研制开发了主动脉近段吻合器,它的应用使手术操作变得简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于2002年8月~2003年2月共应用此吻合器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9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例中,男7例,女2例,年龄48~72岁,平均62.3岁。既往史有:心绞痛6例,心肌梗死3例,脑梗死1例,高血压病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