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侵犯气管或食管的甲状腺癌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了本院 10年间收治的 2 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共 8种手术方法。结果 :3例患者术后 2年内发生转移死亡 ;5例术后颈部肿块复发 ,4例拒绝再次手术而仅行放疗 ,现 2例仍带瘤生存 ;其余病例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对于没有广泛转移的甲状腺癌 ,尽管侵犯气管或食管 ,仍应行受累气管或食管的切除 ,以减少出血、梗阻、窒息等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再次肝切除在结肠癌肝转移肝切除术后肝内复发(RCLM)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0月至2006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4例RCLM再次肝切除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RCLM首次和再次肝切除时均无手术死亡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中位生存期从第1次肝切除时算起为57个月,从再次肝切除算起为25.5个月。结论对RCLM再次肝切除安全可行,对经过选择的病例可明显延长存活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中应用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乳房外形方面的疗效.方法:将早期乳腺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保乳根治术(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加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治疗组).观察两组在创腔积液及术后病乳外形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创腔积液明显减少,病人的病乳外形良好,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中应用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能明显降低创腔积液,改善乳房外形.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探讨血浆miRNAs水平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aqMan低密度芯片(TaqMan Low Density Array)的方法,筛选出候选可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筛查的miRNAs标志物,并采用 RT-qPCR 方法在9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样本中进行验证。[结果] 5个候选miRNAs在HCC患者血浆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iR-21(病例组ΔCt =5.8675±1.3561,对照组ΔCt =8.5214±1.8956)、miR-222(病例组ΔCt =6.2568±2.5842,对照组ΔCt =9.2354±1.5627)、miR-18(病例组ΔCt =9.4237±2.4785,对照组ΔCt =12.5862±0.9852)在病例组中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miR-16(病例组ΔCt =13.4211±1.2258,对照组ΔCt =8.4251±0.8625)、miR-451a(病例组ΔCt =8.2358±1.2372,对照组ΔCt =5.2666±1.1656)在病例组中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miR-21在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及以上组中表达量存在差异性,呈现递增趋势(P<0.05),miR-16在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及以上组中表达量存在差异性,呈现递减趋势(P<0.05)。[结论]患者血浆miRNAs表达的差异可能可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筛查的血浆学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6.
局部复发是直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根治性手术RO是目前获得治愈的唯一治疗措施,因此,首选外科治疗:应当依据合理的术前检查及术中探查,在判断复发的位置和侵袭范围后,严格遵循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必要时联合围手术期辅助治疗或进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以达到根治性切除。同时,应积极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KG*2〗探讨氧磷酯酶1(paraoxonase-1,PON1)、丝氨酸肽酶4(HtrA serine peptidase 4,HtrA4)与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效果的相关性。 〖HTH〗方法〖KG*2〗选择采用拉贝洛尔治疗的子痫前期患者114例,分为子痫前期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n=42)和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组(n=72),另选取正常妊娠妇女作为正常妊娠组(n=50)。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PON1、HtrA4水平。根据治疗效果将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分为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其治疗前后血清PON1、HtrA4水平,并进行相关性检验。 〖HTH〗结果〖KG*2〗治疗前,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血清PON1水平低于子痫前期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和正常妊娠组,血清HtrA4水平高于子痫前期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和正常妊娠组(P<0.05)。子痫前期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血清PON1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血清HtrA4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治疗后,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及子痫前期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血清PON1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HtrA4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血清PON1水平低于子痫前期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血清HtrA4水平高于子痫前期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P<0.05)。治疗后,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显效28例,有效36例,无效8例。治疗后,显效组、有效组、无效组血清PON1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HtrA4水平低于治疗前,显效组血清PON1水平高于有效组和无效组,血清HtrA4水平低于有效组和无效组,有效组血清PON1水平高于无效组,血清HtrA4水平低于无效组(P<0.05)。血清PON1水平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P<0.05),血清HtrA4水平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P<0.05)。 〖HTH〗结论〖KG*2〗血清PON1、HtrA4可能参与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采用拉贝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具有相关性,可能成为评估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治疗效果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术后随访监测、防治复发转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内初次根治手术治疗的1039例直肠癌病例资料,分析术后复发转移的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期间发生复发344例,占33.2%;常见的复发形式依次是局部复发(13.6%)、肝转移(6.9%)、肺转移(6.0%).单因素分析显示:围手术期输血、病理大体类型、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脉管瘤栓、癌结节、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M分期是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肿瘤位置、脉管瘤栓、瘤结节、T分期、N分期是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直肠癌术后存在好发复发转移部位和与复发转移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放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是降低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侵犯气管或食管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侵犯气管或食管的甲状腺癌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10年间收治的2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8种手术方法。结果:3例患者术后2年内发生转移死亡;5例术后颈部肿块复发,4例拒绝再次手术而仅行放疗,现2例仍带瘤生存;其余病例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对于没有广泛转移的甲状腺癌,尽管侵犯气管或食管,仍应行受累气管或食管的切除,以减少出血、梗阻、窒息等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近端胃切除术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常用术式,手术可以经胸、经腹或胸腹联合.由于手术切断胃迷走神经,切除贲门,残胃的排空功能受到影响,食管反流几率增加,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残胃排空障碍和反流性食管炎.我科自1998-2004 年共做 54 例近端胃切除术,其中 28 例术中加做了幽门括约肌切开成形,我们发现加做了幽门括约肌切开成形可以预防残胃排空障碍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明显改善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