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氧合血红蛋白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HbO2)、还原氧合血红蛋白(HbDeoxy)和正铁血红蛋白(HbMet)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及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并观察SAH后脑动脉血流速度与氧合血红蛋白是否相关。 方法 选择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SAH患者共27例。分别于患者发病的第1、3、5、7、10、14天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离心后取上清液,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量HbO2、HbDeoxy及HbMet的浓度,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绘趋势图并进行相关分析,并用经颅多普勒(TCD)对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进行监测。 结果 SAH患者HbO2的浓度在发病第3天开始上升,在第7天达到高峰,为1.4×10-2mmol/L,与第1、3、14天相比,P<0.05;HbDeoxy的浓度在第5天开始上升,在第7天达到高峰5.5×10-3mmol/L,与第1、3、5、14天相比,P<0.05:而HbMet的浓度随时间只是轻度上升,在第14天达到高峰7.5×10-3mmol/L,与其他天相比P>0.05。用TCD测得MCA的血流速度从第5天开始升高,到第7天达到高峰111.2 cm/s。对MCA的血流速度变化与HbO2的浓度变化行相关分析,r=0.906,两者呈正相关。 结论 本研究支持HbO2是引起SAH后慢性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启动因子之一这一假说,并暗示了HbDeoxy也可能是致挛因子。同时证明了SAH后脑动脉血流速度与HbO2有相关性及TCD在  相似文献   
2.
缺血修饰白蛋白诊断重型颅脑损伤后隐匿性心脏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可继发心脏损伤,引起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改变,临床上发生类似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病变[1]。对症状较轻或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隐匿性心脏损伤患者进行合理检查,给予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6例患者进行了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肌肌钙蛋白(cTnT)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对有效地预防、诊治DVT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2月~2013年12月静海县医院脑外科入院的115例颅脑创伤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间断行双下肢周径及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D-二聚体等实验室检查。结果115例颅脑创伤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30只下肢静脉,共检出20例DVT患者,血栓的发生率8.70豫。其中腓肠肌静脉血栓16例,占80.00豫。对DVT患者及高凝患者在伤情允许下采用制动、抬高患肢、抗凝溶栓等治疗,16例完全治愈,3例好转,1例患者突发死亡。结论颅脑创伤患者存在较高的并发DVT风险。彩色多普勒超声被认为是DVT首选的无创诊断方法。提高对颅脑创伤患者发生DVT风险的认识,进行DVT的早期预防和给与DVT患者及时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氧合血红蛋白与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痉挛 (cerebralvasospasm ,CVS)的原因是脑内动脉的一支或多支 ,由于动脉壁平滑肌的收缩或血管损伤引起其管腔形态学变化 ,从而在动脉造影时表现出管腔狭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rhage,aSAH)常引起脑血管痉挛 ,但很少在 3d内发生 ,在 4~ 7d时血管造影显示有 30 %~ 70 %的SAH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 ,其中只有 2 0 %~ 30 %出现临床症状。严重的脑血管痉挛是SAH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关于SAH后脑血管痉挛病因的研究已经持续数十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9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观察其手术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术后6个月时脑血管造影显示的支架内再狭窄率。结果 90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约为98.92%(92/93)。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3.42±9.53)%,术后残余狭窄率为(21.82±9.8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80,P=0.002)。共5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约占5.56%(5/90),3例死亡;术后6个月时再狭窄发生率约为19.10%(17/89)。结论 Wingspan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手术技术成功率、较低的手术并发症及较好的近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患者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全身静脉系统的血栓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DVT是PE的重要原因.DVT是颅脑创伤尤其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常见并发症[1].因此,探讨颅脑创伤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在DVT的预防和治疗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39例脑室——腹腔分流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脑室 -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效果。方法 :139例脑积水患者均行 VPS治疗 ,分流装置主要为美国 PS中压脑室 -腹腔分流管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参照 Salmon的脑积水分流术疗效评定标准。结果 :有效12 8例 (92 % ) ,其中 112例 (81% )获满意效果 ,8例无变化 ,3例恶化 ,本组无直接手术死亡者。结论 :VPS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脑积水并获得满意效果 ,但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合适的分流装置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 VPS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