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内金属异物的取出临床多采用在 X 线机下长针穿刺定位手术取出,要求在 X 线机监护下进行。我们采用 X 线机下美兰加泛影普胺穿刺定位,再在手术室无菌条件下成功取出体内金属异物1例,介绍如下。患者,男,26岁。于1992年6月16日以“臀部伏针”入院。查体:肛门与尾骨尖之间皮肤有针眼。X 线片见第2、3尾骨右侧有一金属针,大约4.0cm。造影时取20ml 注射器抽取美兰液2ml 和38%泛影普胺18ml,在 X 线下用长针头距异物近处皮肤刺入,探到金属针,注入少许药液,显影后,边退针,边注药,形成一个细长影像。再将病人送入手术室,沿美兰标记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及角膜皮样瘤的疗效,我们对17例(17只眼)翼状胬肉患者及5例(5只眼)角膜皮样瘤患者进行了板层角膜移植。术后随访1~4年。翼状胬肉组和角膜皮样瘤组植片透明率分别为82.4%及100%。翼状胬肉组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7.6%,角膜皮样瘤组无一例发生排斥反应。所有病例角膜中央厚度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后角膜散光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翼状胬肉组术后复发率为11.8%。结果表明板层角膜移植可使角膜完整、植片透明、减少散光、提高视力并降低术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Marfan氏综合征晶体半脱位的后路摘除术葛钧,卜秀荣本文报告年青的Marfan氏综合征(合并自内障)的后路晶体摘除术。患者吴XX,男,21岁,1993年12月羹日入院,住院号144089。病史:自幼双眼视力差,近两年加重。曾配戴过近视眼镜矫正视力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27例(32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作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结果随访期间除2只眼(6、25%)复发外,其余全部治愈。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鲜羊膜移植术治疗角膜溃疡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术治疗角膜溃疡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角膜溃疡16眼,其中细菌性角膜溃疡6眼,病毒性角膜溃疡3眼,复发性蚕蚀性角膜溃疡2眼,大泡性角膜病变2眼,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3眼。手术方法有:单层羊膜移植6眼,多层羊膜移植7眼,羊膜移植联合带活性角膜缘的板层角膜移植3眼。术后随访6-19月。结果:术后均未见新鲜羊膜移植片急性排斥反应,16眼中14眼治愈。术后3-15天,炎症控制,疼痛消失。术后3-5周角膜溃疡愈合,12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1眼复发,1眼早期羊膜溶解。结论:新鲜羊膜移植是治疗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角膜内皮细胞摄相观察,以探讨其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异情况。方法选择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28例(30只眼),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其术前及术后3~6月角膜内皮的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大小变异系数及细胞形态进行检查。结果术前和术后3~6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334.61±322.42)个/mm2和(2045.23±376.82)个/mm2,细胞丧失率为12.11%;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340.29±127.22)um2和(390.12±213.44)um2;变异系数分别为42.55%和53.21%;六角形细胞比率分别为(54.32±12.53)%和(45.51±13.93)%。上述结果,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细胞丧失率增大,平均细胞面积及细胞大小变异系数增大,标准的六角形细胞比率变小,说明白内障手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性;但患者术后角膜透明,并获得良好视力,因此,手术仍是糖尿病性白内障失明患者复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眼眶神经纤维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术前应用X线、B超、CT和MRI作检查,通过不同手术方法切除肿瘤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眼眶神经纤维瘤的13例中,孤立型4例(30.8%)、丛状型6例(46.2%)、弥漫型3例(23.1%)。治疗均为手术切除肿瘤并作眼睑或眼窝重建术。结论:彻底切除肿瘤及受有眶内容并作缺损眼睑及眼窝重建术是治疗该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联合自-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减少排斥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联合自-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和疗效。方法:对25例角膜病灶靠近边缘的患者,采用周边部新月形自体植片及中央部异体植片作穿透性移植术,另以植床靠边的旁中央穿透性移植术28例为对照组,比较其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和角膜散光。结果:两组植片的上皮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和32.1%,实质层和内皮排斥反应为28.0%及64.3%,角膜散光为3.82D和6.82D。结论:联合自-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可降低术后植片排斥反应发生率及减少术后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一海绵窦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1例TCCF及5例SCCF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24例TCCF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有22例。症状及体征消退,瘘口消失(治愈率91.7%)。好转2例(8.3%),症状和体征减轻,瘘口基本闭塞。5例SCCF经保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DSA检查及血管内栓塞技术是较理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同术式的白内障手术与儿童后发障形成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61例(74眼)分为3组.每组均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白内障吸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Ⅰ组22眼保留完整后囊;Ⅱ组25眼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Ⅲ组27眼PCCC+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6~28月.结果Ⅰ、Ⅱ、Ⅲ组后发障发生率分别是45.5%、28.0%、3.7%,Ⅰ组与Ⅱ组比较P>0.05;Ⅰ组与Ⅲ组比较,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P<0.05.<8岁者后发障发生率3组依次是50%、46.6%、6.3%.结论PCCC+前部玻切可有效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特别是对8岁以下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