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迷路炎致突发性耳聋的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薄层螺旋扫描技术(小视野Fov=5cm,层厚1.0mm),进行最小密度投影法(MinIP)、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层面重组(MPR)和表面重建(SSD)各种方法的三维重建。结果:采用MinIP,MPR及SSD能充分显示骨性迷路,耳蜗,前庭,前、后、外三个骨性半规管,膜性迷路,蜗管(2.5周),球囊,椭圆囊,前、后、外三个膜性半规管的表面、分布形态及内部结构和病变密度、范围、形态、边缘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充分准确观测内耳迷路内部和表面的立体结构,并能充分显示病变范围、形态、密度、边缘情况。  相似文献   
2.
CT影像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虽然提升了肺癌临床诊断水平,但是部分患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尤其一些病灶内血运丰富、有肺不张或液化坏死区的患者,难以获取满意的标本。增强CT的应用能够避开危险区域而直接定位于病灶实质,可提高满意标本的获取率、减少并发症,而越来越被临床工作者所提倡,是一项精确可靠的诊断方法,并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骶、髂骨肿瘤术前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15 例骶、髂骨肿瘤用明胶海绵颗粒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栓塞后1~3 d行手术切除.疾病包括:骨巨细胞瘤5 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转移瘤2 例、软骨肉瘤4例、脊索瘤3例.结果本组15 例栓塞后造影均显示肿瘤染色范围均较术前减少80 %以上.术中失血500~2600 ml 之间,平均为1100 ml .所有肿瘤均被顺利切除.结论 骶、髂骨肿瘤手术治疗前超选择性动脉栓塞能安全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 提高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并降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2006年间行双介入治疗109例。先行PTVE治疗满意后再行PSE治疗,全部患者随访在1年以上。结果: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96例1年内未再出血,且其中的78例3年内未再出血,脾功能亢进均有效控制。结论:双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是目前最好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X线诊断脊柱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胸腰椎骨折的X线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X线显示椎体自然形态不同程度消失,骨质密度低,并见碎片向椎体周围膨出.附件骨折(椎弓根间距增宽或变窄)压迫椎管,继发椎管狭窄,小关节紊乱、脱位,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结论 良好的平片能显示脊柱结构,并对对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迷路炎致突发性耳聋的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薄层螺旋扫描技术(小视野Fov=5cm,层厚1.0mm),进行最小密度投影法(MinIP)、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层面重组(MPR)和表面重建(SSD)各种方法的三维重建。结果:采用MinIP,MPR及SSD能充分显示骨性迷路,耳蜗,前庭,前、后、外三个骨性半规管,膜性迷路,蜗管(2.5周),球囊,椭圆囊,前、后、外三个膜性半规管的表面、分布形态及内部结构和病变密度、范围、形态、边缘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充分准确观测内耳迷路内部和表面的立体结构,并能充分显示病变范围、形态、密度、边缘情况。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CPH)是临床常见疾病,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门脉高压症较多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危及生命。因内、外科治疗效果差,目前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的双介入治疗在国内已得到广泛的开展,公认为是治疗CPH首选的治疗手段。经皮肝穿刺门脉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是经皮肤、肝脏穿刺至肝内门静脉分支,逆行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插管,用栓塞材料闭塞血管,达到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是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的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止血方法。门脉高压症的…  相似文献   
8.
PIVE联合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2006年间行双介入治疗109例.先行PTVE治疗满意后再行FSE治疗,全部患者随访在1年以上.结果: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96例1年内未再出血,且其中的78例3年内未再出血,脾功能亢进均有效控制.结论:双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是目前最好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9.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大约占肝脏良性肿瘤的41.6%[1].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放射学在CHL的治疗中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特别是对手术无法切除的巨大CHL(直径大于5 cm)及邻近肝门或邻近大血管等特殊位置的CHL,介入治疗成为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最佳临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1990~2006年临床治疗的34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内科保守止血治疗199例,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治疗32例,双介入即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性脾栓塞(PSE)治疗109例.结果 内科保守治疗组和TIPSS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双介入治疗组(P<0.05),一年内再出血率明显高于双介入治疗组(P<0.05);双介入治疗组白细胞在术后2 w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门脉压力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内肝功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有所升高,但3个月以后各项指标逐渐降至正常范围,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介入治疗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是目前最好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