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神经瘤二种手术途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894年Ballance首次成功地摘除听神经瘤以来,听神经瘤手术的进路,操作技术有了很大改进,手术死亡率已有大幅度下降。我院在枕下入路的基础上,自1982年起,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经迷路切除肿瘤。现试将两种手术方法作一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2.
用全耳蜗外淋巴灌注技术改变豚鼠外淋巴中纳、钾离子浓度,观察其对蜗内电位的影响。实验分高钾、无钾和低纳外淋巴组。经20分钟灌注后,各组豚鼠的蜗内电位均受到显著抑制,其中高钾组的蜗内电位平均下降61%。无钾组的蜗内电位平均下降52%。低纳组的蜗内电位平均下降66%。各组蜗内电位的下降均和外淋巴中纳、钾离子浓度的改变使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的纳、钾离子泵受抑制有关。讨论了可能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将静注尿素的实验组与不用尿素的对照组豚鼠的血管纹取出进行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血管纹边缘细胞水肿,随之血管纹组织间隙肿胀,但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无增宽现象;而对照组无此现象发生。提示尿素引起内淋巴脱水,主要通过细胞膜渗透的途径。文中讨论了尿素和甘油对内耳脱水作用的区别以及二者在试验与临床应用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5.
6.
笔者于1980年2月到1982年2月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进修二年,重点进行耳科学研究,参加了临床和实验室的工作;二年中出席了四次美国全国性学术会议,包括:美国耳鼻喉科年会,耳鼻喉科学会(AAO)和耳鼻喉科研究工作年会(ARO)。因此,对美国耳鼻喉科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的现状和趋向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就耳科显微手术开展的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作者近4年收治病程较长双侧声带麻痹患者3例,其中2例按 Woodman 喉外后进路术式,稍加改进,并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杓状软骨切除术和声带外移固定术,喉功能恢复满意,效果巩固。文中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临床特征,以及提出按病程长短选取手术处理本症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国际美尼尔氏病会议于1988年6月20~22日在美国麻省波斯顿哈佛大学召开,会议由该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主任 Nadol JB 教授主持,参加会议有22个国家共200余人,报告论文62篇,书面交流42篇,包括病因、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四个方面。【病因研究】1.内淋巴管和囊功能不良。有人报告美尼尔氏病患者淋巴管和囊标本有外侧细胞间隙闭合,基底层增厚,较正常厚40倍,说明正常液体经上皮传递功能受影响,与膜迷路积水的形成有关。Rask-Anderson 认为内淋巴囊对内耳液体容量和压力起调节作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报告56例美尼尔氏病患者内淋  相似文献   
9.
报告应用链霉素行外淋巴腔灌注治疗美尼尔病3例,随访1年以上,眩晕均得到控制,2例听力提高,1例无变化。认为链霉素经外半规管开窗处作外淋巴腔灌注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前庭感觉器官,破坏前庭感觉细胞而控制眩晕,同时破坏椭圆囊暗细胞而减少内淋巴生成,致膜迷路积水减轻或消退。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减压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