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输血相关的可预防差错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 在输血传播疾病日益受到输血医学领域的关注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相关差错方面却始终没有明显的改进。有关ABO血型不符的输血事故的文献分析表明,在过去的40年间ABO血型不符的输血事件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从1/1万到1/4万输注血液单位),尽管近年来已经采取了包括血液警戒体系在内的大量的检测手段,以防止上述致命的潜在错误,但已经观察到人为差错占输血相关差错的50%。这些差错可能发生在实验室自身的血液标本处理过程,贴标签过程和血型鉴定、血液筛  相似文献   
2.
正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技术应用在血液筛查中是输血安全技术的巨大进步。为了规范血液病毒NAT操作、血液和献血者管理,美国FDA于2010年5月发布了《HIV-1和HCV核酸检测程序、血液处置和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引》(简称2010年版指引)[1],其时正恰逢我国着手开展血液病毒NAT的试点工作,我们认识到该文对我国血液病毒NAT技术规范化操作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联合应用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和秩和比法(rank-sum ratio,RSR法),综合评价5家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简称血站实验室)抗-HIV、抗-HCV和HBsAg EIA检测质量。探讨联合应用TOPSIS和秩和比方法对评价血站实验室过程能力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分析计算5家血站实验室抗-HIV、抗-HCV和HBsAg EIA 3个检测项目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以此作为指标,使用TOPSIS法、秩和比法和2者的模糊加权联合法对5家血站实验室的EIA检测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排序。原始数据来自于5家血站实验室按照常规检测方法,使用2种抗-HIV、抗-HCV和HBsAg EIA检测试剂盒分别对同1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结果通过TOPSIS法、秩和比法和2者的模糊加权联合法综合评价,5家实验室抗-HIV、抗-HCV和HBsAg EIA 3项检测质量的综合排名为EA、CBD。结论 TOPSIS法和秩和比法的联合应用可以为血站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综合量化结果,客观评价不同血站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为血站实验室综合能力评估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腔内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支架内再狭窄的31例下肢ASO患者(49条肢体)资料,其中狭窄病变37条肢体,闭塞病变12条肢体;病变长度8.5~35 cm,平均(25.2±7.5)cm。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腔内治疗,包括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35例,球囊扩张后导管溶栓术3例,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术3例,导管溶栓后球囊扩张术7例,斑块旋切术1例。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平均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28例获得随访3~32个月,平均(16.2±5.8)个月,期间出现再狭窄6例(21.4%),均再次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无截肢及死亡病例。结论:结合其他腔内疗法,球囊扩张术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EVAR)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4年3月35例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瘤行EVAR术患者资料,其中9例合并单侧髂内动脉瘤,1例合并双侧髂内动脉瘤,14例合并单侧髂总动脉瘤(直径18 mm),11例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所用腔内技术包括栓塞髂内动脉瘤后覆盖,髂内动脉瘤单纯覆盖,"喇叭口"支架,以及"三明治"技术重建一侧髂内动脉等。结果:所有腔内技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25±40)min,出血量(173±65)m L。术中发现内漏8例(22.9%),其中I型内漏4例(近端2例,远端2例)均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III型内漏1例,经扩张及部分加弹簧圈栓塞后内漏消失,II型内漏2例及IV型内漏1例,均未予处理。35例术后随访6~60个月,无动脉瘤破裂,2例术后6个月发现腹主动脉瘤体增大,造影确诊远端I型内漏,经弹簧圈栓塞后内漏消失,其余33例瘤体直径无增大。结论:对于合并髂动脉瘤的腹主动脉瘤患者,有效处理髂内动脉,然后根据髂总动脉直径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D)患者在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3例AD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在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62例)和死亡组(21例),比较两组D-二聚体水平及其他相关临床因素,采用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死亡组患者比例的A型病变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型病变(OR=0.117,95%CI=0.021~0.792)与D-二聚体(OR=3.180,95%CI=1.551~5.984)是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均P0.05)。D-二聚体水平预测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9(95%CI=0.807~0.974,P0.001),最佳临界点为4.85μg/m L,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5.7%和75.8%。结论:D-二聚体作为一个快速检测指标,可以对AD患者进行简便危险评估,对于D-二聚体较高的患者,应对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7.
<正>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简称为5S,起源于日本,是用来维持品质环境的一种管理技术[1],是现场管理的基础,是全面质量管理(TQM)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自动化血液筛查实验室中,均值-极差(Xbar-R)控制图应用于血液筛查试验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采用Levey-Jennings控制图和Xbar-R控制图分别对一实验室某一阶段的质控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种质控方法控制不同类型误差的能力大小和真实性。结果针对同一来源的数据,Levey-Jennings控制图适于监控随机误差,而没有体现天间变异的能力;Xbar-R控制图对天间的变异表现清晰,适于对系统误差作判断分析。结论Xbar-R控制图与Levey-Jennings控制图结合使用,既可有效监控试验的随机误差,且Xbar-R控制图反映的每天试验的批间差异和天间差异,达到了对试验过程中系统因素的有效监控,适于自动化程度高、检验工作量大的实验室使用。  相似文献   
9.
联合分析法在献血者征募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过去十多年来 ,行为科学原则、市场营销策略、数理统计理论已经应用到对献血者的征募管理中[1] ,形成了献血者行为学理论[2~ 9] ,献血者的征募已经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到目前为止 ,上述研究都限定在对献血者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的范围内 ,未涉及血液中心 /采供血机构的行为特征对献血者献血行为的影响。联合分析 (conjointanalysis)方法 ,作为市场调查的重要手段 ,已经被发达国家引入到医疗卫生领域 ,对医疗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调查工作 ,发挥了巨大作用[10 ,11] 。笔者尝试运用联合分析方法 ,开展对公众的问卷调查 ,探索血液中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分子检测如何使受血者免受病毒感染的几个现实的问题,尤其是HIV和HCV。血清学检测血液污染是检测病毒抗体(或病毒相关的蛋白质)的出现,而核酸扩增技术确定血液是否被感染,是检测病毒特有的核酸序列。后者可将单一病毒分子的DNA或RNA扩增十亿倍以上,能够阻断可能逃过现行检测已被感染的血液,预防输血传播疾病。尽管NAT具备技术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