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A(Ginkgolide A,GA)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artery occlusion,tMCAO)模型观察GA(10,20 and 40 mg.kg-1)对小鼠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及神经症状的影响,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缺血大脑皮层p53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大脑皮层IκBα、pIκBα及Caspase-3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GA对缺血/再灌注小鼠神经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明显降低脑梗死范围,降低脑含水量,脑组织病理组织学也显示了GA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小鼠脑缺血/再灌后,IκBα蛋白水平明显降低,GA能明显升高IκBα的蛋白水平,降低pIκBα和Caspase-3的蛋白水平。PCR结果表明:小鼠脑缺血/再灌后,p53 mRNA水平升高,GA能下调p53 mRNA的表达。结论 GA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下调p53、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集到的9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并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对如何防范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出建议。结果 9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共涉及19个品种,其中血塞通注射液发生最多,占15.1%,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产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涉及药物制剂质量、患者因素、临床使用、药物研究等多方面的因素。结论应从基础研究、临床使用、上市后再评价等多方面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陈殷  葛建彬 《河南中医》2016,(4):660-66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虚风燥型手足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血虚风燥型手足部湿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敷,观察组采用氟芬那酸酯乳膏外敷联合中药除疹汤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有效率为7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血虚风燥型手足部湿疹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与纳络酮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n=52)采用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纳络酮治疗,对照组(n=46)采用川芎嗪治疗,疗程10~14 d。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2组分别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脑梗死的有效率分别为92.3%和69.6%,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88±5.35)分和(6.09±7.22)分,P<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与纳络酮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对缺血再灌脑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颈总动脉栓线造成大脑中动脉缺血,缺血2 h后将栓线拔出以实现大脑中动脉血流再灌注,形成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 MCAO)模型,观察LBP(25 mg/kg,50 mg/kg和100 mg/kg)对小鼠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神经症状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缺血大脑皮质NOX4蛋白的表达,采用DHE染色法检测脑组织中ROS的生成,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匀浆SOD活力,GSH-Px活力,及MDA含量。结果 LBP对缺血再灌注小鼠神经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明显降低脑梗死范围和脑含水量。Westernblot结果显示:小鼠缺血再灌后,缺血侧大脑皮质NOX4蛋白水平明显增高,LBP能显著降低NOX4蛋白水平。DHE染色显示,LBP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后ROS的生成。LBP能升高SOD和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结论 LBP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与纳络酮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n=52)采用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纳络酮治疗,对照组(n=46)采用川芎嗪治疗,疗程10—14d。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2组分别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脑梗死的有效率分别为92.3%和69.6%,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88±5.35)分和(6.09±7.22)分,P〈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与纳络酮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对缺血再灌脑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采用颈总动脉栓线造成大脑中动脉缺血,缺血2 h后将栓线拔出以实现大脑中动脉血流再灌注,形成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 MCAO)模型,观察LBP(25,50,100 mg·kg-1)对小鼠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神经症状的影响;采用HE染色观察LBP对小鼠脑组织神经细胞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大脑皮层NF-κB p65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的水平。结果显示,LBP对缺血再灌注小鼠神经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明显降低脑梗死范围和脑含水量。脑组织病理切片也证实了LBP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小鼠缺血再灌后缺血侧大脑皮层p65蛋白水平明显增高,LBP能显著降低p65蛋白水平。ELISA结果显示,LBP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后TNF-α,IL-6和IL-1β的生成。表明LBP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κB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必净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发作且24 h以内入院的患者79例,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n=41)和常规治疗组(n=38),同时选取33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3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3天和第1、2周抽取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的质量浓度。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1β及IL-6质量浓度在急性胰腺炎发作后快速上升,第1天到达峰值;至发病第3天,其TNF-α、IL-1β及IL-6质量浓度仍高于对照组;至第1周,其血清TNF-α、IL-1β质量浓度仍高于对照组。和常规治疗组相比,血必净治疗组在第3天及第1周时,TNF-α质量浓度显著降低;IL-1β和IL-6质量浓度在第3天即显著降低。结论血必净在早期能够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IL-6的质量浓度,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保护胰腺及其他器官,这可能是血必净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清APN、TNF-α浓度,并观察血压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10周后血压均降至140/90 mmHg以下,而两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PN、TNF-α、HOMA-I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周后,替米沙坦组外周血APN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HOMA-I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替米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升高血清APN浓度和降低TNF-α浓度的同时,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与中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病情及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该院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中重度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颅脑损伤部位、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严重度评分(ISS)等一般临床资料,采用抗体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OX-LDL和LOX-1水平。出院后3个月时采用功能性独立评定量表(FIM)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价,以中位FIM评分为界值将患者分为功能良好组和功能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OX-LDL、LOX-1水平与ISS及FIM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影响TBI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出院后3个月时FIM评分为31~87分,FIM评分的中位数为49分,据此将患者分为功能良好组(45例)和功能不良组(45例)。功能良好组GCS高于功能不良组,年龄、ISS、OX-LDL、LOX-1水平低于功能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OX-LDL、LOX-1水平与ISS呈正相关(r=0.469、0.524,P<0.05),与FIM评分呈负相关(r=-0.729、-0.755,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CS低及血清OX-LDL、LXO-1水平高是TBI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BI患者病情越严重,其血清LOX-1、OX-LDL水平越高,且2种指标的水平变化与神经功能预后高度相关,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