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茜  王艳  荣翱 《上海医学》2006,29(3):162-164
目的探讨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999年5月至2005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跟耳鼻喉科医院住院治疗的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203例,203眼; 男170例,女33例;右眼107眼,左眼96眼;年龄1-72岁,平均为(23.6±17.2)岁;以1-5岁组及6-10岁组发病率最高,均为17.2%,其次为31-35岁组(10.8%)。职业上,从事建筑等工作的外来务工者最多(38.4%),学龄前儿童23.2%,中小学生21.2%,农民14.3%,其他3.0%;行眼球清创缝合术的共104例,最早者伤后5 h手术,最晚者伤后1周,24 h以内手术的79例,24 h以上手术的25例。合并球内异物者共50例,18例于24 h内取出,32例于24 h后取出。致伤物中金属穿通伤最多(33.0%,P<0.01),其次由多至少分别为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铁屑等球内异物、植物穿通伤、钝挫伤致眼球破裂、石头泥浆等穿通伤、铅笔纸板等穿通伤、爆炸伤、动物伤、致伤物不明和角膜溃疡。104例发生于农村,99例发生于城镇。结论金属穿通伤是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主要发病因素,预防宣教的重点人群是男性儿童及青壮年外来务工者。  相似文献   
2.
毕燕龙  周祁  王惠英  王震  荣翱 《上海医学》2006,29(4):222-224
目的探讨微量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210眼临床确诊为轻至中度的背景型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激光治疗组(90例108眼)和微量激光治疗组(90例102眼)。随访12个月,以三面镜裂隙灯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评估两组光凝前、后黄斑水肿严重程度、渗漏范围和硬性渗出的数量变化,同期进行视力、中心10°静态视野检查。结果术后12个月,传统激光治疗组中48例54 眼(50%)、微量激光治疗组中42例49眼(48%)OCT黄斑区厚度变薄。术后12个月在硬性渗出数量和程度上,传统激光治疗组好转54眼(50%),微量激光治疗组好转48眼(47%)。两组在OCT视网膜厚度、视力、视敏度等方面的改变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量激光与传统激光在治疗背景型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方面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观察直肌可调整缝线在其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1例间歇性外斜视施行联合直肌可调整缝线的直肌后徙术.结果 随访3~12个月,48例达正常眼位,3例欠矫者经集合训练后得到改善.结论 联合直肌可调整缝线的直肌后徙术是矫正间歇性外斜视简便而有效的手术方式,减少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通过透明角膜切口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经瞳孔前路硅油取出改良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57例硅油充填眼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后经瞳孔前路硅油取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结果 术后未发生明显角膜并发症,89.4%的病人(51例)未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复发性视网膜脱离6例(11.6%),再次手术后成功复位。41例患者的术后视力改善。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硅油奴出改良术安全有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6.
前房气体介导下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房气体介导下可重复切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1例(41只眼)行此改良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其中角膜炎反复发作所致混浊累及深层基质者22只眼、化学伤或热烧伤所致混浊累及深层基质者12只眼、完成期圆锥角膜4只眼、累及深层基质的角膜营养不良2只眼及角膜变性1只眼.术后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患眼角膜植片的转归、原眼表疾病的预后、角膜层间的透明度、新生血管的侵入、后弹力层破口的闭合、视力和眼内炎性反应的情况.结果 在41只患眼中,有31只眼完整的暴露了后弹力层,有6只眼的部分基质瘢痕与后弹力层不能完整分开;另4只眼在分离近中央部深层基质和后弹力层时,发生穿孔.术后有1只眼发生了严重的前房毒性反应.随访期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前房气体介导下手法分次切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羊膜深低温保存前后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目的基因在新鲜和保存羊膜中表达的完整性。方法取新鲜羊膜深低温保存,以FDA/PI和台盼蓝染色确定上皮细胞活性。用real—timeRT—PCR评估TGF—β1、EGF、IL1β和IL1RA各阶段的表达能力,结果以2^△△CT表示。结果深低温保存后,羊膜上皮细胞经染色证实全部死亡,但细胞培养3周后,会有大量的新生细胞游离出来。如羊膜解冻后立即行总RNA提取,在不同阶段保存羊膜中的总RNA无明显减少,且目的基因的表达同新鲜羊膜中的相同(P〉0.05)。如解冻半小时后提取总RNA,其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传统的羊膜深低温保存法可有效保护基因的完整性,据此我们提出一个羊膜基因保存库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氩离子激光视网膜光凝后糖尿病大鼠眼玻璃体及视网膜组织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方法:选用先天性糖尿病GK大鼠20只,对所有大鼠左眼施行氩离子激光视网膜光凝,右眼不进行光凝,作为自体对照。激光光凝后3d处死动物,取出眼球,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玻璃体和视网膜组织中PEDF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氩离子激光视网膜光凝后糖尿病大鼠玻璃体和视网膜中PEDF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且PEDF蛋白主要存在于RPE细胞层、光感受器细胞层、外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表达的强度低于上述4层。结论:氩离子激光光凝可以上调糖尿病大鼠玻璃体和视网膜组织PEDF表达,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阿霉素联合地塞米松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体外细胞培养中阿霉素、地塞米松对兔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浓度。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药物预防提供新线索。 方法将传代培养的细胞,在加药培养后48h,应用噻唑兰比色法(MTT法)对阿霉素、地塞米松抑制成纤维细胞的作用进行检测,分别求得2种药物50%抑制率浓度(ID50)及 2种药物半数抑制率浓度(ID50)联合应用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 结果阿霉素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改变,其50%抑制率浓度(ID50)为0.57mg·L-1;地塞米松对细胞增殖作用呈双重性,低浓度刺激细胞增生,高浓度则抑制细胞生长,其50%抑制率浓度为154mg·L-1。上述2种药物50%抑制率浓度联合应用,其细胞增殖抑制率为66.3%,与2种药物半数抑制率浓度单用时细胞增殖抑制率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 结论阿霉素、地塞米松在一定浓度下能有效抑制体外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并提示二者合用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防治 PVR的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局部糖皮质激素眼液对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的影响。方法 对74眼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例进行术后(3.4±0.8)年随访,术后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6次/d治疗,并在4个月内逐渐减量,之后分为停药组和长期组,长期组以2次/d,再持续治疗12个月。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ECD)进行随访。结果 停药组和长期组ECD分别在术后2年内从(2 317±233)个/mm2 和(2 480±274)个/mm2减少到(1 375±156)个/mm2 和(1 445±206)个/mm2。药物对ECD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无影响(F=1.71,P=0.13)。结论 局部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不能缓解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的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