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荆春霞 《全科护理》2012,10(29):2740-2740
跟腱断裂是创伤外科中常见的疾病,大多数病人需手术治疗,术后功能锻炼对患足功能恢复至关重要。临床通过采取合理、规范、详尽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病人痛苦、预防和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足功能恢复。现将10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术后病人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出院指导在临床中的实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机体康复。方法:要求护士在患者住院时就应考虑到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问题,对患者做好全方位的出院指导。结果:通过实施主动、连续、规范的出院指导,使患者及家属较满意。结论: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科学规范的出院指导对患者促进康复、减少残疾、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并探讨社会支持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暨南大学75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主要社会支持来源于家人、朋友、同学、恋人、亲戚.大学生遇到烦恼时,只有19.7%的人主动诉说,19.9%的人主动寻求帮助.有自杀意念组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支持总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利用对自杀意念有影响,应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及大学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的能力,以预防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罗湖区某医院暴力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暴力发生现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医疗卫生人员在工作场所预防暴力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某所医院工作人员在1年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该医院301名医务工作人员中,有193人曾经遭受暴力,发生率为64.1%,以心理暴力最为常见.男女的暴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作性质的医务人员暴力发生率不同.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患者粗暴无理,其次为媒体对医患关系的负面导向.[结论]深圳市某所综合医院中暴力多发,有关部门应当引起重视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和深圳两地的眼科医务工作者的生存质量现况。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对广州和深圳的311名眼科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35岁以下者在生理领域(F=5.265,P<0.01)和心理领域(F=3.191,P<0.01)的得分高于36岁以上者;工龄10 a以下者在生理领域的得分高于11 a以上工龄者(F=4.093,P<0.01)。高级职称和具有博士学历者在环境领域的得分较高。结论年龄、工龄、职称和学历都与眼科医务工作者的生存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巢式PCR方法诊断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应用巢式PCR扩增方法诊断微小隐孢子虫感染。方法用昆明种小鼠通过免疫抑制方法建立动物模型,通过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隐孢子虫卵囊。抽提DNA后,用巢式PCR扩增隐孢子虫的18S核糖体DNA,电泳、割胶回收后测序。结果成功建立隐孢子虫的小鼠免疫抑制动物模型,纯化后的隐孢子虫卵囊形状均一,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在3-6um左右。经巢式PCR扩增,在840bp左右有一条特异性条带。通过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实该基因序列与微小隐孢子虫18S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巢式PCR方法扩增18S基因是诊断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性别伤害死亡率差别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伤害死亡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用Meta分析对13篇意外伤害死因分析的章进行不同性别伤害死亡率分析。结果:男女伤害死亡率差yi的平均总体效应为0.0002396;合并的效应值ORs=1.58,95%可信区为1.35,1.85。结论:不同性别的伤害死亡率差别有显性,男性高于女性,且中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开始用手术治疗重度压疮。此后治疗方法不断改进,尤其在应用各种皮瓣、肌皮瓣覆盖创面方面进展更快。我科2004年8月-2009年7月用臀大肌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重度压疮36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诱发因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保存在街道居委会由职业医师确诊并填写的全国精神防治康复工作统一下发的精神病防治康复登记表、患者的病历以及其他相关的登记表卡,调查对象为广州市东山区3个街道1988-01/2000-12年在广州市全市居民精神疾病普查中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22例。男264例,女258例;年龄20~80岁。由作者将522例患者登记表中相应内容转填入自行设计好的调查表,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精神分裂症的诱发因素如躯体疾病、意外伤害、精神刺激、工作压力等。对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因素进行比较,并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危个体的诱发因素提出早期干预模式。资料分析用卡方检验。结果:①精神分裂症患者522例中有发病诱因270例。其中工作压力诱发者107例占39.6%,精神刺激诱发者118例占43.7%,躯体疾病诱发者33例占12.2%,意外伤害诱发者12例占4.4%。②在主要病因精神刺激和工作压力两类患者中,其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30~49岁,精神刺激诱发者发病年龄在30~39岁占14.4%(39/270),在40~49岁占10.7%(29/270);工作压力诱发者发病年龄在30~39岁占10.7%(29/270),在40~49岁占11.1%(30/270)。③婚姻状况中男性精神刺激的诱因是未婚占64.6%(135/209),女性精神刺激的诱因主要是已婚占59.8%(144/241)、离异占60.6%(20/33)、丧偶占59.3%(16/27)。结论:①本次调查中精神分裂症的诱发因素主要是精神刺激和工作压力,两者所致精神分裂症占患病总人数的83.3%。②发病年龄处在社会危害因子日渐增多的敏感年龄段,即20~56岁、并以30~49岁为最高峰。③婚姻状况是潜在的危险因素,男女在不同婚姻状况中承受着不同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刺激易诱发精神分裂症。④建议选择社区普通人群作为早期干预的目标人群,筛选出精神分裂症高危个体,以达到有目的地对诱发因素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杀态度问卷和Beck抑郁自评问卷调查1505名大学生.采用Bollen-Stine法估计参数,通过评价修正来确定最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年发生率为6.76%;模型的3大主要指标(x2/df=2.23,GFI=0.982,RMSEA=0.029)均达到标准,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抑郁对自杀意念起直接作用;消极应对、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自杀态度起间接作用;而负性生活事件既可以起直接作用,也可以间接影响自杀意念.危险因素排序:抑郁(41.08%)>负性生活事件(35.35%)>消极应对(6.05%);保护因素排序:社会支持(11.94%)>积极应对(4.94%)>自杀态度(0.63%).结论 抑郁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最大,且直接影响自杀意念的产生,因此在预防大学生自杀时,更应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大学生要学会从身边的同学、亲人、朋友及老师获得支持.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suicide ide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Methods 1505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SLEC,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SRS, QSA and BDI. Results Incidence rate of college students' suicidal ideations during the past year was 6.67%. The goodness of fit for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as satisfactory and 3 major indices( x2/df = 2.23, GFI = 0. 982, RMSEA = 0. 029 ) had met corresponding requirements. The depression was directly influencing factor on suicide ideation, while four factors including passive coping style, social support, positive coping style and suicide attitude, had indirect impacts. Negative life event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ed suicide ideation, but also had indirect effects. According to the percentages of their contribution, the risk factors were ranked as follows:depression (41.08%), negativity life event (35.35%) and passive coping style (6.05%). Similarly, the top protective factor was: social support ( 11.94% ), followed by positive coping style (4.94%) and suicide attitude (0.63%). Conclusion Depression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of suicide,and has a direct impact. So, not only strengthen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train students to face up the difficulties with a positive style, and make the college students get social supports sufficien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