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传统降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or)对SD大鼠缺血/复灌(I/R)诱导的心肌电生理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释放复制局部缺血/复灌模型,测定Ator对心肌缺血/复灌前后的心室电生理学参数:舒张期兴奋阈(DET),有效不应期(ERP)和室颤阈(VFT)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浓度Ator明显延长离体大鼠心脏的ERP,低、中、高浓度Ator均明显抑制了缺血/复灌诱导的DET、ERP和VFT的下降,而L-NAME取消了这些由Ator介导的心肌电生理学效应.结论:阿托伐他汀减轻了缺血/复灌引起的心肌电生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激活一氧化氮通路,延长ERP、提高DET和VFT以增强心肌电生理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调脂药辛伐他汀(Simvastatin)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面积的影响,及能否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对照组(Con)、辛伐他汀小剂量组(Sim_1)、辛伐他汀大剂量组(Sim_5)及环孢菌素A组(CsA).结扎大鼠前降支构建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除外).结果 Sim_1、Sim_5及CsA组心肌缺血面积减少分别为26.5%、32.2%及28.6%,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和Con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各干预组均明显减少Ca2+诱导的mPTP开放(P<0.05);其中,Sim_5组的抑制作用最强,而Sim_1则最弱.结论 辛伐他汀能有效的抑制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mPTP的开放,并能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医学寄生虫学教学面临一些困境,如涵盖范围广、临床病例较为罕见、寄生虫标本少以及同日常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等,这些不利因素影响了教学效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利用网络资源来增强寄生虫学教学活力不失为一种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近年来,《探索发现》频道在线提供了关于寄生虫感染病例的纪录片《Monsters Inside Me》(体内恶魔)。该片制作精良、采用病例数量大,与寄生虫学联系紧密,每集大约3 min,非常适合课堂教学引用。但目前国内尚未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作者直接将其引入课堂后发现,其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此外,近年我国非常流行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多方面涉及到与寄生虫学相关的知识点,教学中适当贯穿《舌尖上的中国》中所提及的一些信息,可以拉近书本知识和生活的距离,加深学生关于寄生虫的印象。总之,作者认为将相关纪录片引入医学寄生虫学课堂教学,这一做法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在线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在医学专科教育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学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QQ学习群在线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由同一名教师教授消化系统章节内容,通过问卷调查、课后测验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QQ在线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实验组学生的课后测验平均成绩与优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Q学习群在线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锻炼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值得深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