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伴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参数与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纳入NPDR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DKD分为NPDR组(60例)、NPDR+DKD组(60例),同时纳入无眼底病变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6例为T2DM组。所有受检者均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总胆固醇(TC)和UACR等检测,行眼科相关检查并使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整体及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FAZ水平直径、SCP和DCP层微血管瘤数量;对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参数与UACR的相关性行Spearman分析。结果:NPDR组、NPDR+DKD组、T2DM组3组间FAZ面积、SCP和DCP微血管瘤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组、NPDR组相比,NPDR+DKD组的FAZ面积更大。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ACR与黄斑中心凹区血流密度、FAZ水平直径呈负相关(r=-0.2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56例外伤后前房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28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24、72 h白眉蛇毒血凝酶与酚磺乙胺的止血效果,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9及P=0.015),且两者住院时间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白眉蛇毒血凝酶止血迅速、疗程短、疗效好、住院时间短;止血作用迅速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止血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532 nm 激光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确诊为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87例87眼,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5眼采用532 nm激光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42眼仅单纯給予532 nm 激光光凝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第1、3、6个月按时复查,随访时间6个月.检查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及视网膜渗漏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病例在治疗后6个月时所有患者的 BCVA 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试验组视力提高更为明显(P<0.05).在治疗后1、3、6个月时,2组病例 CMT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在各时间点,联合治疗的试验组对CMT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视网膜渗漏减轻程度上2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532 nm激光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可以减少血管渗漏,有效减轻黄斑水肿,促进出血吸收,改善眼底微循环、提高视力,是目前治疗RVO 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比较不同软性材料人工晶状体表面的细胞黏附情况。方法选择3类(每类各20枚)人工晶状体,包括亲水性丙烯酸酯、疏水性丙烯酸酯、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每枚人工晶状体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鼠腹腔巨噬细胞、人结膜囊成纤维细胞等细胞悬液中放置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表面4个象限细胞黏附情况并摄像,计数视野内的细胞数,每个标本记录8个数据,取平均值。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人工晶状体表面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结果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在亲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表面粘附的最少,其明显少于疏水性丙烯酸和硅凝胶人工晶状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亲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表面的粘附少于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而与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无显著性差异;人结膜囊成纤维细胞在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表面生长最密集,亲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表面的成纤维细胞粘附较少,但形态健康。结论不同软性材料的人工晶状体表面细胞黏附情况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25G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首次行PPV治疗的PDR合并玻璃体积血(VH)患者340例34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5例,女性155例;平均年龄(55.79±10.82)岁。患者平均糖尿病病程(13.01±7.70)年;平均空腹血糖(7.55±2.15)mmol/L。合并冠心病19例,合并脑梗死20例。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等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Snellen视力表进行,并将结果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患眼平均logMARBCVA2.04±0.73,平均眼压(15.45±2.93)mmHg(1 mmHg=0.133kPa)。VH持续时间3周?6个月,平均时间(2.98±1.46)个月。340只眼中,Ⅳ期93只眼(27.35%),Ⅴ期107只眼(31.47%),Ⅵ期116只眼(34.12%);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D)83只眼。所有患眼均行25G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PPV。57只眼手术前3d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234只眼手术中剥除内界膜,262只眼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41只眼手术完毕时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手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80±5.79)个月。以裂隙灯显微镜或房角镜检查发现虹膜和(或)房角存在新生血管且眼压〉21mmHg者诊断为NVG。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手术前基线因素、眼部因素、手术因素与手术后NVG发生的关系。结果340只眼中,PPV后发生NVG者66只眼(19.41%);发生NVG的时间为手术后6?335 d,平均时间为(98.00±5.79)d。PPV后第3、6、12个月,NVG发生风险比分别为11.50%、15.29%、20.75%。单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疾病等手术前基线因素对手术后发生NVG有影响(P<0.05);PDR分期、合并TRD、手术前logMAR BCVA、手术前眼压等眼部因素对手术后发生NVG无影响(P>0.05);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手术中剥除内界膜、手术前3d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等手术因素对手术后发生NVG有影响(P<0.05)。将Cox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逐步回归探索手术后NVG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和手术中内界膜剥除是手术后发生NVG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P<0.05)。结论低龄、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PDR患者PPV后发生NVG的危险因素,手术中剥除内界膜可减少NVG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病,是致盲主要原因,估计目前全世界有2 500万人因此而失明。我国目前盲人中约有半数是白内障引起的,估计我国积存的急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有300多万人。我国每年新增白内障盲人约为40万人。随着人口增加和老龄化,这一数字还会增加。一般认为白内障不能被预防,但通过手术可将大多人恢复到接近正常的视力。尤其在我国一些经济及医疗技术欠发达的区域,白内障患者普遍发病时间长、就诊时间晚,以硬核白内障常见。近年来,白内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兔眼植入后IOL表面情况及组织病理变化。方法将10只日本大耳白兔的双眼晶状体摘除,分别植入两种亲水性丙烯酸酯IOL,在术后90 d对IOL表面及兔眼组织进行扫描电镜及组织病理学研究分析。结果 IOL扫描电镜表明,两种亲水性丙烯酸酯IOL表面均可见少量蛋白膜,巨噬细胞单个分布。眼前节组织病理学观察均表现为角膜组织无水肿,房角大部分开放,视网膜组织正常,边缘方形设计可以阻挡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结论亲水性丙烯酸IOL在兔眼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同生产厂家的同种材料IOL可能引起不同的眼内反应。  相似文献   
8.
范小娥  田芳  李筱荣 《眼科研究》2011,29(4):346-349
背景感染性眼内炎是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细菌黏附于IOL表面随手术带人眼内是其主要原因,了解细菌对IOL的黏附情况对预防术后眼内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不同材料的IOL光学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情况,比较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计数2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疏水性丙烯酸酯IOL、聚甲基丙烯酸甲酯IOL(PMMAIOL)、肝素修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HSM—PMMAIOL)、硅凝胶IOL(SIIOL)、亲水性丙烯酸酯IOL5种不同材料的IOL(每种6枚)置于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细菌悬液1h后,采用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及扫描电子显微镜2种方法观察表皮葡萄球菌在各种IOL表面的黏附数量。结果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发现疏水性丙烯酸酯IOL和PMMAIOL最易于黏附细菌,亲水性丙烯酸酯和HSM—PMMAIOL黏附的细菌最少,5种IOL中细菌黏附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084,P=0.000),亲水性丙烯酸组和HSM—PMM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85,P=0.052);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5种IOL组细菌在IOL上光学分布表面计数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细菌在IOL上黏附的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Hydrophobie〉PMMA〉SI〉Hvdrophilic〉HSM—PMMA(F:118.065,P=0.000)。两种细菌菌落计数方法比较发现扫描电子显微镜法优于细菌培养菌落计数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9,P=0.000)。结论5种IOL中以亲水性丙烯酸酯和HSM~PMMAIOL黏附的细菌最少,提示亲水性丙烯酸酯IOL和HSM—PMMAIOL在降低白内障IOL植入术后眼内炎的发生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细胞参与,多因素调控的复杂过程.巨噬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是视网膜主要的炎性细胞,参与视网膜的许多病理和生理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着眼于DR病程中炎症的作用,人们发现巨噬细胞对DR的发病机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斑裂孔直径大小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直径>400 μm者为大裂孔,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眼内填充能够有效地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牵拉,是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FTMH)手术治疗的经典方式。然而,对于大直经、复发性FTMH效果欠佳。为获得理想的大直径FTMH解剖愈合和功能恢复,新的手术治疗策略,如视网膜内界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