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与循环系统相关眼底病的发病率、年龄增长趋势以及血管造影检查在眼底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眼科1283例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bgiography,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的资料、眼底病发病部位和性质进行了分组比较.结果在1283例患者中,视网膜血管性疾病700例,占54.5%,平均年龄58.7岁;黄斑部疾病330例,占25.7%,平均年龄54.1岁;炎性眼底病103例,占8%,平均年龄44.02岁.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循环系统疾病的不断增多,眼底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应用彩色荧光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有助于眼与全身病的早期确诊和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及其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70只SD大鼠以链脲佐菌素(65 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羟苯磺酸钙胶囊)和芪参益气滴丸组,另设正常对照组12只。10个月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视网膜AGEs表达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AGE mRNA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视网膜AGEs和RAGE mRNA表达较正常组增强(P<0.01);阳性对照组和芪参益气滴丸组视网膜AGEs和RAGE m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降低视网膜AGEs和RAGE mRNA的表达,从而减轻视网膜微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3.
邓辉  金明  潘琳  苑维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24(2):94-96,F0003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表达的变化.探讨红参对RGCs凋亡及VEGF表达的影响以及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D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和治疗组(n=10),并与末造模的正常组大鼠进行比较.治疗组以红参粉末灌胃给药,1次/d.TUNEL法检测RGCs凋亡并计数RGCs凋亡数量.LSAB法检测VEGF在视网膜的表达.图像分析仪检测免疫组化的显色强度,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M大鼠RGCs凋亡数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RGCs凋亡数量显著减少(P<0.05).与正常组相比,DM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增强:与模型组相比,LSAB法标记染色的VEGF在治疗组表达减弱.结论:红参能抑制DM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减少DM大鼠RGCs的凋亡,DM大鼠RGCs凋亡数量与VEGF在视网膜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红参胶囊对中老年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和血压的影响。方法:患者口服红参胶囊,停服降压药和其他相关治疗。定时测量患者血压,观察眼底变化。结果:用药6周后患者血压有下降;视网膜小动戏挛缓解,渗出吸收,视盘水肿逐渐消退。结论:红参胶囊中老年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有防治作用,对血压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收集20例Ⅰ~Ⅲ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其中治疗组10例,对照组10例,治疗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5粒/次,3次/日;对照组口服多贝斯,500mg/次,3次/日,用药时间90天.通过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力及视野观察评价疗效;同时检测血尿便常规及心电图、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眼底视网膜微血管瘤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视野灰度值(mean defect,M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改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的缺血缺氧状态,促进视网膜微血管瘤的吸收,改善视野.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明  李爱红  邓辉  苑维 《眼科》2004,13(1):15-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黄斑病变分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分期及视力损害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DR患者 4 2 5例 (85 0只眼 )采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 ,FFA)确诊及视力等检查手段进行统计的临床资料。根据我国DR诊断、分期标准对DR进行分期 ,参照美国DR早期治疗研究小组制定标准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iabeticmacularedema ,DME)进行细化分型 ,分析统计各期DR中DME发生率以及DME及DR各期及视力损害的关系。结果 :4 2 5例患者中 ,194例 387只眼存在DME ,占 4 5 5 % ;其中局限性黄斑水肿 6 7只眼 ,占 17 3% ,弥漫性黄斑水肿 176只眼 ,占 4 5 5 % ,黄斑囊样水肿 115只眼 ,占 2 9 7% ,缺血样黄斑病变 2 9只眼 ,占 7 5 %。DME在DRI期中占 1 0 3% ,Ⅱ期中占11 11% ,Ⅲ期中占 36 6 4 % ,Ⅳ期中占 4 5 4 7% ,Ⅴ期中占 5 7%。黄斑水肿对视力有不同程度损害 :其中 <0 1者占 13 6 9% ,0 1~ 0 3占 2 8 6 8% ,0 4~ 0 6占 33 85 % ,0 7~ 0 9占 16 %和≥ 1 0占 7 7%。结论 :DME是DR引起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DR程度加重 ,DME的发生与DR分型有一定平行关系 ,但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医治疗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研究发现,DR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发展有所不同,发病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25%,10年后增至60%,15年后可高达75%~80%,其中危害最大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占25%[1].DR目前尚无理想疗法,药物治疗仅为辅助治疗,至今尚无一种药物能有效控制DR的发展.根本的治疗在于早期控制血糖和全身相关因素如血压、血脂、肾功能、饮食控制等.中医药治疗仍在探索之中.现将近15年来中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谷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transporters,GLAST)、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synthetase,GS)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视网膜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每日予芪参益气滴丸灌胃给药1次。LSAB法检测GLAST、GS在视网膜的表达,ImagePlusPro6.0图象分析系统计算阳性表达的IOD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视网膜GLAST(5.491±0.121)、GS(3.142±0.06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GLAST(6.820±0.404)、GS(6.532±0.073)的表达增强(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够促进视网膜GLAST及GS的表达,减轻高浓度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对视网膜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苑维 《医药与保健》2012,20(8):55-55
何谓高度近视眼近视眼指来自无限远的平行光,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在视网膜上不能清晰成像;其远视力降低,但近视力正常。3.00D以下称轻度近视,3.00D~6.00D为中度近视,高于6.00D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SD大鼠以链脲佐菌素(65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成模型组、对照组和芪参益气滴丸组.设正常组12只.10个月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视网膜VEGF和PEDF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VEGFmRNA和PEDFmRNA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及其mRNA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强(P<0.01),PEDF及其mRNA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和芪参益气滴丸组视网膜VEGF及其m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EDF及其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通过降低视网膜VEGF及其mRNA的表达、增加PEDF及其mRNA表达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