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目的:获取幽门螺杆菌(Hp)热休克蛋白A( HspA)亚单位基因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方法:获取幽门螺杆菌的染色体DNA,PCR技术扩增获取HspA基因,将其定向插入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中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经酶切鉴定及基因序列证实Hp HspA基因克隆成功,DNA序列与Genbank 公布的序列比较有13个碱基存在差异,同源性为96%;由碱基序列推定编码的氨基酸残基序列没有发生变异,同源性为100%.结论:成功地将Hp HspA基因克隆到了pGEX 4T-1原核表达载体,为HspA的表达和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白念珠菌二相性与毒力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二相性与毒力的关系。方法 分别将孢子相、菌丝相白念珠菌与人口腔颊黏膜细胞 (BEC)进行黏附试验 ,比较二相性白念珠菌对BEC的黏附率 ;分别用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及卵黄培养基测定二相性白念珠菌的分泌性酸性蛋白酶与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 ;分别将二相性白念珠菌进行小鼠毒力实验。结果 菌丝相白念珠菌对BEC的黏附率显著高于孢子相 (P <0 .0 0 1) ;菌丝相白念珠菌分泌性酸性蛋白酶与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孢子相 (P分别 <0 .0 0 1和 <0 .0 0 2 ) ;注射菌丝相白念珠菌的小鼠死亡率高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 (P <0 .0 2 5 ) ,且平均存活期低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 (P <0 .0 0 1)。结论 菌丝相白念珠菌的毒力强于孢子相。  相似文献   
3.
白色念珠菌二相性与口腔致病性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二相性与口腔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分别将孢子相、菌丝相白色念珠菌与人口腔颊粘膜细胞 (BEC)进行粘附试验 ,比较二相性白色念珠菌对BEC的粘附率 ;用兔抗人sIgA血清中和人唾液中sIgA ,12 5Ⅰ sIgA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唾液中sIgA的浓度 ,比较含sIgA及不含sIgA的唾液对二相性白色念珠菌粘附BEC的影响。 结果 菌丝相白色念珠菌对BEC的粘附率显著高于孢子相 (P <0 .0 0 1) ;含sIgA的唾液抑制孢子相及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粘附BEC的能力强于不含sIgA的唾液 (P <0 .0 0 5 ) ,且唾液中sIgA抑制孢子相白色念珠菌粘附BEC的能力强于抑制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粘附BEC的能力 (P <0 .0 5 )。结论 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的口腔致病性强于孢子相  相似文献   
4.
背景:以明胶为基体制备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但存在力学性能低,降解速率难以控制的缺陷。目的:制备一种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多孔聚乙烯醇/明胶复合物,并检测其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乳化发泡法制备聚乙烯醇/明胶多孔支架,并通过电镜分析、力学测试、皮下植入实验,检测材料孔径和孔隙率、IR光谱、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多孔材料内部呈三维网状多孔结构,孔径均匀,有相似的孔隙率61.8%,含水率44.6%,抗拉强度为(5.01±0.03)MPa,抗压强度为(1.47±0.36)MPa,有较好的力学性能,IR光谱分析表明材料内部结构均匀。皮下植入后,炎症反应逐渐减轻,囊壁逐渐变薄,并趋于稳定,提示多孔聚乙烯醇/明胶支架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甘露糖介导的二相性白念珠菌对人口腔颊粘膜细胞的粘附作用。方法分别将孢子相、菌丝相白念珠菌与人口腔颊粘膜细胞进行粘附试验,并用刀豆蛋白A(ConA)作为甘露糖的特异性结合剂,预处理二相性白念珠菌后再进行粘附试验,比较二相性白念珠菌的粘附率;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二相性白念珠菌细胞壁的甘露糖含量,比较二相性白念珠菌细胞壁的甘露糖含量。结果菌丝相白念珠菌对口腔颊粘膜细胞的粘附率显著高于孢子相;用ConA分别预处理菌丝相及孢子相白念珠菌后,再重复进行粘附试验,分别与前述未经ConA处理的粘附率比较,粘附率显著降低。气相色谱法测定孢子相、菌丝相白念珠菌(106cells)细胞壁甘露糖的含量分别为33±2.11μg、151±9.96μg。结论白念珠菌细胞壁上的甘露糖是介导二相性白念珠菌与人口腔颊粘膜细胞粘附的重要物质,且菌丝相白念珠菌细胞壁上的甘露糖含量明显高于孢子相,菌丝相白念珠菌对人口腔颊粘膜细胞的粘附作用强于孢子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α2,6-唾液酸转移酶(ST6Gal Ⅰ)小分子干扰RNA(siRNA)及其与反义寡核苷酸(ASO)联合应用对ST6Gal Ⅰ高表达的宫颈癌HeLa细胞的粘附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靶向ST6Gal Ⅰ的siRNA及ASO,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包裹后转染HeLa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siRNA组、ASO1组(与siRNA相同靶点)、ASO2组(与siRNA不同靶点)、siRNA ASO1组及siRNA ASO2组,用RT-PCR测定细胞中ST6Gal Ⅰ mRNA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α2,6-唾液酸含量,分别用CytoMatrixTM细胞粘附试剂盒及细胞侵袭分析试剂盒,检测细胞对细胞外基质(ECM)的粘附与侵袭力.结果 转染后各实验组细胞的ST6Gal Ⅰ mRNA表达水平、细胞表面α2,6-唾液酸含量及细胞对ECM的粘附与侵袭力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及脂质体对照组(P均<0.05),以siRNA ASO2组调低作用最明显.其中siRNA组细胞的ST6Gal Ⅰ mRNA表达水平(0.55±0.08)、细胞表面α2,6-唾液酸含量(39.27±9.23)分别与siRNA ASO1组(0.54±0.09、38.27±7.7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siRNA ASO2组(0.33±0.09、9.10±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iRNA组与siRNA ASO1组比较,细胞对ECM的粘附与侵袭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siRNA ASO2组细胞对ECM的粘附与侵袭力较siRNA组降低(P均<0.05).结论 化学合成的靶向ST6Gal Ⅰ的siRNA能够下调HeLa细胞中ST6Gal Ⅰ基因的表达,继而降低细胞对ECM的粘附和侵袭力,并且与不同靶点的ASO联合应用具有相加和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隐球菌属,是临床上的致病真菌,可致器官移植等免疫抑制患者发生新生隐球菌病,与艾滋病有一定相关.宽大的荚膜是其典型形态学特征及临床分离鉴定的重要依据,我们在实验中对获赠自日本千叶大学医学部真菌研究所的新生隐球菌进行传代培养时发现有2株菌(IFM56803和IFM56743)发生了显著的表型变异,出现光滑型(SM)及黏液型(MC)两种不同的菌落,荚膜形态也出现明显差异,墨汁染色发现MC株的隐球菌荚膜较SM株的厚4~5倍.  相似文献   
8.
唾液sIgA对二相性白念珠菌粘附口腔颊粘膜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天红  吴承龙  李留胜 《贵州医药》2004,28(10):887-888
目的 研究唾液中sIgA对二相性白念珠菌粘附人口腔颊粘膜细胞的影响,探讨口腔念珠菌感染中唾液sIgA发挥的粘膜免疫作用。方法 用兔抗人sIgA血清中和人唾液中sIgA,^125I-sIgA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唾液中sIgA的浓度,比较含sIgA及不含sIgA的唾液对二相性白念珠菌粘附人口腔颊粘膜细胞的影响。结果 含sIgA的唾液抑制孢子相及菌丝相白念珠菌粘附人口腔颊粘膜细胞的能力强于不含sIgA的唾液,且唾液中sIgA抑制孢子相白念珠菌粘附人口腔颊粘膜细胞的能力强于抑制菌丝相白念珠菌粘附人口腔颊粘膜细胞的能力。结论 唾液sIgA可抑制二相性白念珠菌对人口腔颊粘膜细胞的粘附,且更易抑制孢子相白念珠菌粘附人口腔颊粘膜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罐组式动态逆流提取当归油的优化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提取温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对当归油得率的影响.结果 优化提取条件为:三罐式,提取温度53℃,乙醇用量6.5 mL/g,提取时间46 min/罐,此条件下当归油得率为3.43%.结论 该工艺简单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靶向白色假丝酵母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白色假丝酵母菌SAP的基因表达影响,以期为RNA干扰技术抑制真菌毒力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设计并合成SAP靶向的siRNA,用醋酸锂转染白色假丝酵母菌,试验设空白对照组、错义对照组、SAP siRNA组,采用RT-PCR测定转染后白色假丝酵母菌SAP mRNA表达水平,制备BSA培养基测定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及小鼠毒力实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错义对照组相比,转染48h后,siRNA组白色假丝酵母菌中SAP mRNA表达明显下调为(0.51±0.05),siRNA组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PA值为(0.84±0.04)均高于空白及错义对照组,小鼠30d死亡率显著降低为20.0%。结论化学合成的靶向SAP siRNA能够下调白色假丝酵母菌中SAP基因的表达,降低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毒力,该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应用RNA干扰技术抗真菌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