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为探讨小影像Koch三角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病人射频消融时应注意的问题 ,右前斜位 30°透视下 ,将最大希氏束 (HBE)电位记录处与冠状静脉窦口 (CSo)处的影像距离容纳不下 3个 8F加硬大头电极者定义为小影像Koch三角 ,对 16例小影像Koch三角的AVNRT病人 ,参照慢径消融法行射频消融。结果 :16例病人中 ,成功消融靶点位于CSo水平以下者 12例 ,与CSo位于同一水平者 3例 ,位于CSo水平以上者 1例。 16例病人经消融后房室传导跳跃现象消失者 14例 ;跳跃现象存在 ,但无心房回波 ,异丙肾上腺素亦不能诱发AVNRT者 2例。上述 12例中有 1例于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阻滞 (AVB) ,术后 2 4h发生Ⅱ度Ⅱ型AVB ,出院后随访 3个月未能恢复正常 ,因心率为 38~ 5 0次 /分 ,并伴有脑供血不足症状 ,遂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其余病人经过 3.5± 1.2 (0 .5~ 5 )年的随访 ,无AVNRT复发 ,亦无AVB发生。结论 :对于小影像Koch三角AVNRT病人的射频消融 ,应突破常规消融时的区位划分概念 ,主要在CSo前下方寻找并消融慢径 ,并根据放电后反应及时调整消融参数。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是指经过多种类型的研究已确定的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等,前三者可称为不可控制性的高危因素,而后四者称为可控制的高危因素。作者回顾分析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冠心病患者及非冠心病患者,比较两组高危因素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3.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介入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13例,发病时间12~48小时。结果13例病人经溶栓治疗后闭塞血管均再通,其有效率为100%,临床症状消失。结论局部血管内溶栓术可作为血栓性动脉闭塞的基础疗法。它的溶栓成功率高,又因使用的溶栓剂剂量不大,出血并发症很少。  相似文献   
4.
曾某,男,43岁。因突发胸痛2小时入院,EKG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血心肌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演变规律。冠脉造影示冠脉无狭窄性病变,左心室造影示:左室心尖部运动减弱。  相似文献   
5.
心脏介入诊疗术中并发症发生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脏介入性诊断与治疗中 ,影响并发症的因素很多 ,且常常难以完全避免。尽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并非完全相同。 1999年 1月~2 0 0 0年 12月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 2 15例病人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12例。1 临床资料12例发生并发症 ,男 10例、女 2例 ,年龄 15~ 6 4(4 6±11)岁。 12例中 ,射频消融术中出现 4例 ,其中气胸 1例、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 2例 ,心包填塞 1例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中出现 3例 ,分别为心包填塞、小脑梗塞和二尖瓣前叶穿孔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冠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  相似文献   
6.
<正> 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External NoninvasiveCardiac Pacing,ENCP)是目前较先进的起搏方法之一。在危、急、重症患者心律失常的抢救中具有起搏迅速、方法简便、病人易于接受、无创伤性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一个同源物,它能将血管紧张素Ⅱ转化为具有舒血管作用的血管紧张素1-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9.
1临床资料1997年1月~2000年12月,共有330例患者在本院导管室接受介入性诊疗,其中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41例,冠状动脉造影200例(含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30例,支架植入26例),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29例,植入永久起搏器17例,右心导管及外周介入43例。共出现血管相关的并发症13例,发生率3.94%,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0~65岁。方法:所有介入诊疗均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穿刺相应的股动脉、股静脉及锁骨下静脉。行PTCA者,术后保留鞘管24小时,其他均在诊疗术…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61岁,因发作性心悸10余年.近3个月发作频繁.每次经物理疗法或药物可终止,此次发作持续12h,加重伴气促于2000年11月16日入院。查体:BP90/60mmHg,神志清,呼吸急促,端坐体位,脉搏细弱,双肺闻及散在性干湿性啰音,心率220min^-1,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动过速时心电图为窄宽QRS心动过速交替出现,窄QRS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