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牟大鹏  苏冠方 《吉林医学》2006,27(8):857-860
最近几年干细胞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它不仅可以了解多细胞动物的发育,也为目前许多尚不能治疗的眼科疾病带来了希望.干细胞的基本定义是既可以自我更新又可以产生多种成熟细胞型的细胞.如果一个研究者想确切鉴定一个干细胞,就必须证明在同一细胞的克隆有上述两种特性.然而,除了胚胎干细胞以外,有些学者更喜欢使用"祖细胞"这个词.  相似文献   
2.
真菌性眼内炎因其潜伏期长、症状轻、进展慢、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导致治疗延误,造成严重视功能损害.但早期诊断及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均较困难.近年来,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和眼部给药途径的拓宽成为关注的焦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且不同类型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已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真菌性眼内炎的早期诊断技术、抗真菌药物种类、眼部给药途径、玻璃体腔注射抗真菌药物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伴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 对43例老年性黄斑病变伴玻璃体积血患者,均行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观察比较手术前与手术后1 w及2个月的视力和眼底情况,并随访3~12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和术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1 w,34例视力提高,9例视力不变;术后2个月,38例视力提高,5例视力不变;所有随访患者未发现玻璃体再出血.结论 玻璃体手术可使老年性黄斑变性玻璃体积血获得很好的效果,掌握恰当的手术时机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复发时应用光导直视下巩膜扣带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并接受光导直视下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眼视网膜脱离复发的12例(12只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应用光导直视下巩膜扣带术治疗后网膜复位11只眼(91.7%),其中8只眼行硅油取出术后网膜保持复位.术眼均保持了一定视力,其中4只眼(33.3%)视力在0.1以上.结论 对于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再脱离范围局限、前部PVR轻微、裂孔较明确、多位于赤道前、下方裂孔、伴有孔缘局部网膜僵硬的上方裂孔的患者,采用光导直视下行裂孔冷冻、巩膜外垫压或联合环扎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日新月异.但是,脉络膜黑色素瘤新鲜组织来源有限,制约了研究工作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拟从蜡块组织中提取DNA,因为蜡块标本相对好保存,来源充足.但是蜡块标本经过固定、石蜡包埋等步骤后,对DNA会产生一些影响,所以从蜡块组织中提取DNA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对于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的方法进行了改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结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并进一步探索无血清培养系统用于结膜上皮细胞培养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用含胎牛血清培养液和不含血清培养液进行组织块培养,观察两种培养方法在细胞形态、细胞生长情况和增殖及细胞分化方面的差异。结果无血清培养系统中结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及细胞传代能力均较含血清培养系统高,而且具备结膜上皮细胞全部组织结构及功能特点。结论无血清培养系统的组织块培养法可为结膜上皮细胞的疾病、药理毒理研究及培养移植的结膜上皮细胞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与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基因胞外1—3区域(KDRn3)的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KDRn3在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质粒pcDNA3.1/KDRn3为模板,PCR扩增KDRn3基因,将目的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其产物双酶切后连接到质粒pEGFP-N1。结果酶切及琼脂糖电泳分析表明提取及纯化的重组质粒含有目的基因片段,大小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EGFP与人KDRn3的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KDRn3。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取第3代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并分别应用化学诱导剂β巯基乙醇(BME)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诱导BMSCs分化,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分析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 的表达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细胞经诱导后2、4、6、8 h GAP-4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率.结果 第三代BMSCs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90( )、CD71( )、CD29( ),CD45(-),经两种方法诱导BMSCs均可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分化后细胞均表达GAP-43、nestin、NSE、NF.诱导后2,4,6,8 h GAP-43表达阳性率BME组为77.1%,83.4%,87.0%,82.5%,BDNF组:69.3%,78.1%,82.2%,86.8%.GAP-43随诱导分化时间增加而持续表达,两组间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GAP-43在化学诱导剂及生长因子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过程中持续表达,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KDRn3以脂质体介导转染C57BL/6J小鼠视网膜组织,观察其表达及定位。方法:首先对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KDRn3进行扩增和酶切鉴定,然后将20只健康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玻璃体腔注射后2、5、7和14 d组,每组4只鼠8眼。注射组每眼玻璃体腔注射脂质体pcDNA3.1/ KDRn3复合物1 μL,分别于注射后2、5、7及14 d摘除眼球,制成石蜡切片,用KDRn3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KDRn3蛋白表达及定位。结果:Xho Ⅰ和BamHⅠ进行双酶切,切下900 bp大小片段,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表明该质粒确实为KDRn3。注射后2 d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胞浆内可见红色荧光信号,注射后5和7 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部分细胞胞浆内可见红色荧光信号;注射后14 d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部分内核层细胞胞浆内可见红色荧光信号,但发出红色荧光信号的细胞数明显减少。 结论:阳离子脂质体可有效将pcDNA3.1/ KDRn3基因转染小鼠视网膜组织,并得到持续表达。  相似文献   
10.
非缺失性RB1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PCR-SSCP联合序列分析法,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1基因的存在状态进行检测。分析发现RB1基因第6外显子T至G杂合突变,第10外显子上游1bp处G至C杂合突变,第16外显子中AT插入改变,第23外是业子中G至T杂合突变。这些非缺失性RB1基因的突变似乎是随机分布基因组内,改变了RB1基因的遗传信息,致使异常的RB1的蛋白产生,弱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