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特点,以利于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住我院男病区患者中符合双相情感障碍患者37例,用自制的临床资料统计表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结果 BPD患者多为青壮年,以贫困人口为主,多为青壮年,文化程度低,婚姻状况差,误诊率高,确诊需要时间长,多为典型双相情感障碍,病情反复发作,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治疗以心境稳定剂加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情严重,社会危害性大,需要引起重视,发病时应该及时送专科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2.
会儿哥小传     
苏克文 《健康》2020,(3):76-78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狂犬病疫苗接种人群中狂犬病病毒RABV中和抗体特征,为狂犬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2020年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犬伤后暴露预防接种门诊抗体检测者信息,经筛选后确定157例RABV中和抗体检测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检测狂犬病毒中和抗体,利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水平进行人群特征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中,初种者98人,复种者59人,复种者中2-1-1程序比5针法产生的抗体水平更高,其余特征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1例初种者中和抗体效价低于0.5 IU/mL,其余检测者中和抗体效价均高于0.5 IU/mL。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水平时间趋势分析显示,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水平与时间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F=4.974,P=0.031),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22(t=-2.230,P=0.031)。结论 复种者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水平与免疫程序有关,2-1-1程序对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效果优于5针法。接种疫苗2年后部分个体出现失保护状态,再次暴露有必要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血脂变化观察,多因素分析用SPSS10.0软件包中的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相对危险度(RR)的95%可信限(CI).结果:脑梗死组TC、TC、LDL-C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清TC>6.0 mmol/L才增加脑梗死的风险、而HDL-C浓度≥0.85 mmol/L可隐藏低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94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7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10 mg/次,1次/d,持续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82.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PEF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可有效促进症状消除,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钙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坎地沙坦)类药物及单用对老年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影响。方法: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病伴尿微量白蛋白阳性门诊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左旋氨氯地平5 mg/d+坎地沙坦8 mg/d,n=30)、单用左旋氨氯地平组(5 mg/d,n=30)和单用坎地沙坦组(8 mg/d,n=30)。治疗2周后单用组剂量加倍以达到目标血压,疗程共3个月。记录治疗前后血压、MAU的变化及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后3组间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微量白蛋白3组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两个单用组与联合用药组MAU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钙拮抗剂类药物和ARB类药物联用较单一药物剂量加倍对血压控制情况没有明显差异,但能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害,提示有早期肾损害者应尽早联合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斑块形成与高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C反应蛋白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1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并与高血压病程、脉压、血压、体质指数(BMI)、合并症(包括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年龄、吸烟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脉压呈正相关,与尿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均有关,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糖尿病的发病呈正相关。结论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与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要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就应重视早期强化降压及对相关危险因素的综合性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尿液中甲基异丁基酮(MIBK)。方法:采用自动顶空进样技术,通过对顶空条件(顶空瓶加热温度、平衡时间)和气相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取5 ml样品于20 ml顶空瓶中,加3.0 g硫酸铵,经60 ℃加热30 min后,吸取100 μl顶空瓶上部气体,注入气相色谱经HP-5MS UI(30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