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对比剂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比剂在现代医学中广泛应用,对比剂肾病(CIN)也引起临床上更多关注.肾缺血和肾小管毒性被认为是CIN发病机制.相关检测指标除血清肌酐(SCr)外,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胱抑素C(Cys C)、肾损害分子-1(KIM-1)、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最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对比剂造影前必须评估患者自身危险因素(基础肾功能情况、糖尿病、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和对比剂相关危险因素(对比剂渗透压、黏滞度、用量、应用频度等).CIN治疗目前仍以水化疗法为主,其它方法包括他汀类、血管扩张剂、抗氧化剂、中医药等药物治疗,以及血液净化疗法.该文就CIN诊断、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在肝移植术后胆管及血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肝移植手术30例,血管、胆管并发症并经影像学证实的患者11例,3例血管病变(血栓2例,吻合口狭窄1例),溶栓并球囊扩张行支架植入;6例肝移植术后梗阻性黄疸的病人,行PTCD并球囊扩张术;2例门静脉狭窄病人行球囊扩张.结果 3例(血栓2例,吻合口狭窄1例)肝动脉狭窄,6例梗阻性黄疸,2 例门静脉狭窄病人经介入治疗后,症状均显著改善.结论 介入治疗是肝移植术后及时处理血管及胆管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氩氦刀或唑来膦酸单一治疗和联合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联合)、B组(氩氦刀)、C组(唑来膦酸)各28例;A组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结束后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5 min以上;B组单一使用氩氦刀冷冻消融骨转移癌局部组织;C组给子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5 min以上。结果①A组止痛总有效率为85.7%,其中显效为35.7%(10/28),有效为50.0%(14/28);B组止痛总有效率为50.0%,其中显效为14.3%(4/28),有效为35.7%(10/28),C组总有效率为67.9%(19/28),其中显效为21.4%(6/28),有效为46.4%(13/2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平均起效时间:A组为(1.96±2.26)d,B组为(1.43±1.79)d,C组为(11.67±3.14)d,A、B两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疗效维持时间:A组为(146.68±1.89)d,B组为(71.60±2.94)d,C组为(112.99±1.37)d,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CT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5月~2007年5月,对13例胰腺假性囊肿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持续留置导管外引流治疗.13例穿刺15次,均穿刺成功,穿刺入路包括腹前壁11例(13次),侧壁2例.共放置引流管15根.8例1~5个月囊肿消失拔管,随访1~10个月,平均6.7月,症状消失,囊肿无复发;4例外引流1~4个月转行手术治疗;1例治疗1个月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囊肿消失,引流量>10 ml/24 h,患者要求拔管后失访.CT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外引流术损伤小,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DSA影像监视下鼻肠营养管置入的技术与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总结DSA影像监视下放置鼻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的技术.方法 441例患者置入鼻肠营养管.鼻、叫部喷雾麻醉后,存DSA影像监视下,经导丝引导导管依次经鼻、咽、食管、胃、幽门、十二指肠各部使导管头端位于水平部,置换入加硬导丝沿加硬导丝送入鼻肠营养管并将其头端送至屈氏韧带以下20~30 cm.结果 全部病例平均在5 min内成功放置肠道营养管,营养管位置满意,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应用DSA影像监视能够快速、简便、安全的放置鼻肠营养管,成功率高,患者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鼻肠营养管超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 SAP)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1年3月120例符合SAP诊断标准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入院24 h之内给予DSA引导下经鼻肠营养管植入(超早期肠内营养组),60例禁食期间未行任何方式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完全胃肠外营养组)。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入院前后的APACHE Ⅱ评分、Ranson评分,治疗14 d后血、尿淀粉酶、血清白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等。结果超早期肠内营养组总住院时间(41.5±21.1) d,明显短于完全胃肠外营养组(58.9±26.7)d(t=-3.369,P=0.001);住院费用(67416.9±22659.5)元,明显少于完全胃肠外营养组(383592.5±92493.5)元(t=-25.718,P=0.000);腹腔感染率6.7%(4/60),显著低于完全胃肠外营养组25.0%(15/60)(χ2=7.566, P=0.006);院内感染率26.7%(16/60),显著低于全胃肠外营养组56.7%(34/60)(χ2=11.109,P=0.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APACHE Ⅱ评分、Ranson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2组治疗后血、尿淀粉酶、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降幅有统计学差异( t=16.968,P=0.000;t=35.348,P=0.000;t=20.072,P=0.000;t=-22.359,P=0.000;t=-2.234,P=0.027),但2组治疗后APACHE Ⅱ评分、Ranson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与完全胃肠外营养组相比,超早期肠内营养在SAP治疗中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同时具有营养丰富、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双热"(热化疗加热栓塞)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双热组(dual-thermotherapy,DT)50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插管行"双热"治疗,将碘油加热至80 ℃,依次将1 000 mg 的5-Fu (50 mL)、400 mg的卡铂(300 mL)加热至50 ℃后经导管注入肝动脉,然后注入表阿霉素40 mg(其高温下欠稳定,未加热).TACE组50例肝癌患者在室温(23 ℃)下经导管灌注化疗,碘油及化疗药物(种类、剂量、灌注途径及方法均与DT组一致)均不加热.结果:DT组术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6%、53.1%和46.1%,TACE组分别为54.4%、24.2%和16.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组的生存曲线明显高于TACE组.治疗副反应中,局部烧灼感(患者数/持续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副反应两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经肝动脉"双热"治疗肝癌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比室温下的TACE治疗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评价经支气管动脉和非支气管性体动脉栓塞(BAE+NBSAE)治疗原发性肺癌所致咯血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影响BAE+NBSAE术后无咯血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7年7月至2018年12月采用BAE+NBSAE术治疗的38例原发性肺癌伴咯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非小细胞肺癌30例,小细胞肺癌8例;Ⅳ期肺癌28例。手术开始前21例为大咯血(>300 mL/24 h),10例为中度咯血(<300 mL/24 h),7例为血痰。结果 38例BAE+NBSAE术均获成功。31例(81.6%)取得临床成功。术后患者总平均生存时间为141(103.7~178.3) d,总中位生存期为92(86.0~98.0) d;临床成功、失败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2(52.7~131.3) d、21(13.3~28.7) d;临床成功、失败患者中位无咯血时间分别为87(76.4~97.6) d、10(7.4~12.6) d(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咯血(P=0.004)、癌性空洞(P=0.001)、肿瘤直径大(P=0.004)为BAE+NBSAE术后缩短无咯血时间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BAE+NBSAE术控制原发性肺癌所致咯血安全有效,但患者死亡率仍很高。大咯血、癌性空洞、肿瘤直径大是BAE+NBSAE术后缩短无咯血时间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咯血是15%的肺部疾病的主诉,90%的出血来源为支气管动脉,生理无效腔(约150mL)作为咯血的可缓冲体积,当超过该限度时极易发生窒息而死亡,当咯血量超过100mL/24h应该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紧急止血,栓塞剂是手术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生物组织胶作为液体栓塞剂可在急性出血中有效发挥止血作用。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支气管动脉出血直接漏至气道使用生物组织胶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病例,旨在提高对大咯血的紧急处理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