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从犬复孔绦虫的固定标本和新鲜虫体中扩增保守序列线粒体COXⅠ鉴定虫种并分析功能。方法从犬小肠内获取犬复孔绦虫成虫节片提取DNA,PCR扩增线粒体COXⅠ,进行电泳鉴定并测序;用BLAST比对序列、构建进化树并预测生物信息学功能。结果固定标本和新鲜标本中DNA扩增产物电泳后均显示特异性明显的条带,测序显示COXⅠ基因总长为415 bp,其编码的蛋白为疏水性蛋白,具有3个典型的跨膜螺旋,7个B细胞抗原表位。结论虫体经70%乙醇固定处理后,不影响犬复孔绦虫的基因组提取和COXⅠ序列扩增,且线粒体COXⅠ适合作为犬复孔绦虫虫种鉴别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中药清肝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抗肝纤维化作用疗效。方法将1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106例服用清肝化瘀方煎剂,对照组54例服用易善复片、复方益肝灵片。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血脂、肝脏B超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81%(P〈0.01)。结论清肝化瘀方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保护肝细胞之功效,可明显降低HA、PCⅢ、C-Ⅳ、LN水平,减轻或逆转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分析其流行因素及流行特点。方法从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获取相关文献全文,遵循纳入和排出标准筛选文献,按流行情况、地区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病史行为、住院时间、误诊情况、检查方法、治疗手段、死亡情况和动物宿主感染情况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68—2017年全国患有广州管圆线虫病共521例,分别来自于台湾、云南、四川等13个省、市、自治区;误诊病例29例;中间宿主中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最高(25.88%),终宿主中青毛鼠的感染率最高(25.00%),中间宿主和终宿主感染情况呈显著性相关(r=0.969,P<0.001)。结论广州管圆线虫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病例多发生于沿海地区,与食入未熟的中间宿主密切相关;我国许多地区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自然疫源地,且近年两次出现暴发性流行;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对防控广州管圆线虫病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创新训练是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创新训练旨在全面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和主题素养,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文章调查了医学生对创新训练的认知水平,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研究,获取了直观数据,并了解了医学生对创新创业训练的主观认知趋势。41.94%的医学生认为创新训练能够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具有正确、积极的学习意识。在实际申报过程中却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不参加创新训练项目的学生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如何确定研究课题(占63.08%),不知道如何寻找指导教师(占53.85%)及不知道如何组建项目团队(占43.08%);仅有10.77%的同学十分了解项目申报过程。加强医学院校创新训练的运行,是培养具备拓展性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的基石,也是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海南省传播病毒的吸血蚊虫种类及蚊媒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检索1980-2016年海南省蚊虫及蚊媒病毒的相关文献,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传播病毒的吸血蚊虫有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骚扰阿蚊、大劣按蚊、中华按蚊、嵌斑按蚊、微小按蚊、须荫按蚊、须喙按蚊、迷糊按蚊及嗜人按蚊等十余种.在海南省内发现的蚊媒病毒有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盖塔病毒、罗斯河病毒、版纳病毒、布尼安病毒科病毒及一些未确定名称的甲病毒属、黄病毒属病毒.结论 海南省的气候有助于蚊虫孳生、繁殖.带毒蚊虫的活动及多种蚊媒病毒的存在会造成蚊媒病毒传染病广泛传播,成为蚊媒传染病潜在的流行因素.各市县卫生部门应加强对蚊虫种类、密度、分布、病原体携带情况的监控,有效控制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及暴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海南省临高县农村居民对人体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知晓情况和卫生意识,为进一步开展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病的卫生宣教和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性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临高县农村居民中开展面对面的调查问卷,完整问卷采纳为有效样本。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62份,其中284名男性,178名女性。农村居民对肠道寄生虫病总知晓率为49.48%,蛔虫病、鞭虫病、蛲虫病、钩虫病及综合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74.67%、56.71%、56.49%、32.68%和26.77%。结论临高县农村居民对肠道寄生虫病总体知晓率低,重视和加强肠道寄生虫病的健康宣传,改善卫生条件,提高农村居民卫生意识,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在农村居民中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腑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通腑化瘀方口服,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肝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铁蛋白及CT影像脂肪肝分度的变化情况,并于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相关指标。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6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停药3个月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肝功能、铁蛋白、血糖、血脂、血尿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停药3个月后组内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肝功能、铁蛋白、血糖、血脂、血尿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停药3个月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CT影像脂肪肝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CT影像脂肪肝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疗效显著,且远期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为其防治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9例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历资料。结果危重患儿7例(10.1%)。所有病例均有发热、皮疹,后依次为惊跳、呕吐、肢体抖动、嗜睡等。脑脊液压力升高64例(92.8%)。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31例(44.9%),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感染38例(55.1%)。重症7例均有心率、血压、血糖升高,EV71阳性。结果重症7例中死亡4例,余均存活。结论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对控制手足口病流行很重要。临床医师需警惕病情进展,一旦发现,立即入院予以综合支持治疗,才能更好地挽救患儿生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喹酮经灌胃及注射两种方式抗SD大鼠体内欧猬迭宫绦虫裂头蚴的效果。方法将50只SD大鼠每只感染5条欧猬迭宫绦虫裂头蚴,培养两周后随机分组进行药物治疗。灌胃治疗组:使用吡喹酮药物浓度分别为600 mg/kg、1200 mg/kg、1800 mg/kg及2400 mg/kg进行灌胃治疗7 d,灌肠对照组以单纯植物油灌肠;注射治疗组:配制30%吡喹酮注射液以注射剂量分别为0.2 ml和0.5 ml进行注射治疗3 d及6 d,注射对照组以无菌生理盐水注射。疗程结束后剖杀大鼠,计算减虫率,如大鼠体内剩余虫体则进行切片及HE染色。结果吡喹酮作用于大鼠体内裂头蚴,各用药组减虫率与对照组减虫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灌胃法以1800 mg/kg剂量组减虫率最高,注射法以0.5 ml 6 d组减虫率最高。虫体切片染色后观察,体壁有明显的断裂,甚至深入基质区。结论吡喹酮抗体内裂头蚴虫体有良好的效果,其抗虫机制可能与吡喹酮对裂头蚴组织结构的破坏而致虫体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