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卫平 《重庆医学》2015,(2):271-273,283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研究发现肥胖是子宫内膜癌的一个危险因素。肥胖使子宫内膜组织过度暴露于脂肪组织产生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脂肪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激素和因子统称为脂肪细胞因子,包括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抵抗素(resistin)、白介素‐6(interleukin‐6)、内脂素(visfatin)等,其中瘦素、脂联素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最为突出。因此,本文将瘦素、脂联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输卵管癌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1991~2002年间手术治疗的20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检查结果和血清CAl25水平,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基本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双附件、部分大网膜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患者平均患病年龄为57.45岁,70%发生于绝经后,90%有阴道出血,80%有阴道排液,80%同时有阴道出血和阴道排液。超声检查94.1%(16/17)可探及盆腔肿块,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检查92.3%(12/13)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肿块内平均血流阻力指数(RI)为0.5,范围0.44~O.56。血清CAl25水平测定78.6%(11/14)高于35mlU/ml。结论 原发性输卵管癌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排液,超声声像图可探及盆腔肿块,肿块内可探及低阻力的丰富血流,血清CAl25可明显增高。上述表现有助于临床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是STATs家族成员之一,可被胞外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激活,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的持续激活与宫颈癌的血管生成、免疫抑制及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并通过多途径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形成,促进细胞恶性转化并阻断细胞凋亡.相关研究有助于了解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在宫颈癌中的致病机制,也为分子靶向治疗宫颈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中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重点研究基因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引起的基因表达的改变。近来研究显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细胞内基因组在宫颈癌各阶段都发生了改变,包括:整个基因的低甲基化,关键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其表观改变发生在致癌过程的早期阶段。该研究进展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也为分子靶向治疗宫颈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术后补充放疗指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补充放疗的适应证。方法 对1974 年~1995 年101 例FIGOⅠb 和Ⅱa 期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放疗的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淋巴结转移、细胞类型和肿瘤级别为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所有病人5 年生存率为85.8% ,仅有淋巴结转移时,5 年生存率为67.2% 。而淋巴结阴性组的病人5 年生存率为93.9% ( P<0 .01)。与治疗有关的并发症占8.9% 。结论 对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病人在术后应及时补充放疗,可提高盆腔控制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焦域 (biologicalfocalregion ,BFR )是高强度聚焦超声 (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 ,HIFU )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 ,也是HIFU临床治疗的基本单元。本研究采用超声监测和解剖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 ,观察活体肝脏经体外HIFU辐照前后超声图像的动态变化 ,探讨超声用于体内HIFU生物学焦域实时监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南疆黄羊 12只 ,雌雄不拘 ,4~ 6月龄 ,体重 2 0~ 2 5kg。二、仪器和方法1.JC A型HIFU肿瘤治疗系统 :由重庆医科大学医学超声工程研究所研制生产。使用的换能器物理参数 :频率1MHz ,换能器直径 15 …  相似文献   
7.
子宫颈小细胞癌2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子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SC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记录。SCCCIa1例、Ib期15例、Ⅱb期3例、Ⅲb期5例,SCCC早期即可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并很容易转移至肺、肝、脑等器官;对16例早期SCCC患者中14例采用手术 放疗 化疗或手术 放疗的综合治疗,其中6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13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 放疗或放疗,1例单纯手术治疗,1例接受同步放化疗,8例中晚期患者中2例接受同步放化疗,6例接受典型放疗。结果:15例早期SCCC患者术后病理证实盆腔淋巴结阳性有6例(40%),淋巴结阳性与阴性的平均生存期为11∶32月。6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成功率为100%,2例完全缓解,3例肿瘤缩小>50%,总有效率为83.3%。接受化疗者平均生存期29月,未接受化疗者为18月,接受放疗者平均生存期26月,未接受者22月。8例中晚期行同步放化疗或单纯放疗患者,平均总生存期为22.5个月,2年生存率为37.5%,5年生存率11.1%。死亡患者中有5例死于盆腔复发,3例远处转移。结论:SCCC早期容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复发率高,对化疗敏感,化疗能改善其预后,SCCC的治疗与预后影响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型人乳头瘤病毒E7(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在浸润性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例浸润性宫颈癌(ICC组);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其中CINⅠ(CINⅠ组)30例,CINⅡ(CINⅡ组)30例,CINⅢ(CINⅢ组)30例。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各组组织标本中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另设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ICC组中的HPV16-E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63.3%、63.3%、76.7%和96.7%,ICC组和CIN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CC组与CINⅢ组比较,CINⅢ组与CIN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ICC组的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40.0%、43.3%、70.0%和93.3%,ICC组显著高于CINⅢ组,CINⅢ显著高于CIN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INⅡ组与CINⅠ组比较,CIN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性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HPV16-E7蛋白与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6,P〈0.01)。结论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高强度聚焦超声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通过探索肝脏碘油栓塞及其引起的病理变化对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治疗剂量的影响 ,为HIFU增效理论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43头山羊 ,分为病理观察组 10头和 HIFU辐照组 3 3头。前者再分为肝左动脉碘油栓塞组和栓塞结扎组 ,分别于碘油栓塞后 3 d、7d、14 d、2 1d和 2 8d观察其病理变化。后者又再分为对照组、碘油栓塞组和栓塞结扎组 ,经声强为 550 0 W/ cm2 的 HIFU辐照后测量并比较各组的 HIFU治疗剂量。结果 :山羊肝左动脉单纯碘油栓塞或栓塞结扎后 ,产生的肝脏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可逆的肝细胞气球样变性过程 ,但碘油栓塞结扎后引起的病理变化更为明显和严重 ,甚至可发生局灶性坏死。肝脏损伤深度为 3 0 mm时 ,对照组治疗剂量为 (16.6± 2 .72 ) J/ mm3 ,碘油栓塞结扎组为 (3 .8± 0 .96) J/ mm3 ,两组之间差异明显 (Ρ<0 .0 0 1)。损伤深度为 40 mm时 ,对照组治疗剂量为 (2 8.3± 6.3 7) J/ mm3 ,碘油栓塞组为 (11.2± 3 .46) J/ mm3 ,而碘油栓塞结扎组则为 (7.8± 1.74) J/ mm3,三组之间差别明显 (Ρ <0 .0 5)。肝脏碘油栓塞后 3 d的 HIFU治疗剂量为 (13 .56± 3 .462 ) J/ mm3,7d后为 (8.81± 0 .942 ) J/ mm3,两组之间差异明显 (Ρ <0 .0 5)。结论 :肝脏碘油栓塞或栓塞结扎后 ,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收治的24例卵巢无性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收治的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6.5%(24/369),发病年龄中位数为25岁,全宫及附件切除19例,单纯肿瘤切除5例,23例术后均辅以放疗或/和化疗,1例未补充治疗,有2例有正常生育。24例患者出院后均随访9~21年,五年存活率为90.9%。术后复发率为25.0%,经补充治疗后效果良好。并对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