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双源CT(DSCTA)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于冠心病患者PCI支架内再狭窄(ISR)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3月于我院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67例行DSCTA及冠脉造影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冠脉节段为单位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质量,并明确DSCTA的诊断价值。结果 67例患者共70个支架,共扫描268个节段,以冠脉节段为单位,DSCTA的图像质量等级分布与冠脉造影比较无差异(P﹥0.05);截止终访,15例患者经冠脉造影明确为ISR,DSCTA诊断ISR的灵敏度为94.11%、特异度92.45%、准确率92.85%、阳性预测值80.00%、阴性预测值98.00%,Kappa值0.816。结论DSCTA诊断ISR具良好的诊断效能,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一致性良好,且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肝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肝结核的CT表现,探讨CT在肝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穿刺抽吸或临床证实的肝结核病的CT资料.结果 本组6例肝结核患者共检出病灶9个,4例为单发,1例为2个病灶,1例为3个病灶.CT平扫所有病灶均呈低密度影.3例患者病灶内或边缘有"粉末状"钙化,为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所有病灶均有不同形式的强化.结论 肝结核的CT表现虽不具有特征性,但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及CT表现,肝结核多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及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真菌性鼻窦炎的X光片、CT表现。结果10例中,单侧上颌窦受累8例,1例为双侧病变,1例为先单侧后双侧。8例表现为窦腔内软组织增生影,其中5例在增生影内见斑片状或沙粒状钙化。4例见部分窦壁破坏、吸收,4例增生影内见空气影。结论该病具有较特征的CT表现,大多数病人可明确诊断。CT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2000年1月~2003年6月,我们回顾性分析了5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CT表现,旨在进一步探讨CT检查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能力,解决离子型造影剂在CT增强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搜集1995年1月至2002年11月做CT增强而出现不良反应的完整病例100例。结果 不良反应根据I临床症状可分为。①轻度:热感、恶心、呕吐、头晕、轻度头痛、局部荨麻疹。本组80例,占80%。不需做任何处理。②中度:全身出现荨麻疹样皮疹、眼睑、面颊、耳垂水肿,胸闷气急,血压轻度下降。本组18例,占18%。治疗上进行对症处理。③重度:面色苍白,四肢青紫,手足厥冷,呼吸困难,血压骤降,大小便失禁。本组出现2例,经过积极对症处理,无死亡病例出现。讨论 离子型造影剂的预防是关键,处理最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认识肺隔离症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中的基本征象,探讨多平面重建(MPR)配合多层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10例,全部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胸部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灶区最大密度投影(MIP)和MPR。结果8例位于左肺后基底段,2例分别位于右肺叶后、内侧基段。MPR配合多层螺旋CT扫描对10例患者能清晰显示病灶影像特点,特别是异常体循环供血血管。结论MPR配合多层螺旋CT技术达到各项同性成像,获得高分辨率图像,可以为肺隔离症的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仲纪刚  王金勇  胡示超  王聪 《中外医疗》2008,27(13):104-105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1年3月至2007年10月间100例(优选)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扫描时均采用16排探测器,机架转速为2周/s,使用后心电门控0.625重建,利用先进地后处理软件对冠脉进行重组,以显示冠脉各主干及主要分支,并对冠脉病变进行诊断.同时对其中部分患者(32例)进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均清晰地显示冠脉各主干(左前降支包括左主干.左旋支.右冠脉)及其主要分支,其中63例211段冠脉显示不同程度的狭窄,32例选择性造影的病例均有冠脉狭窄.结论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时冠脉狭窄等病变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是一种无创、方便、价康的冠心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在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102例TIA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的观察组和非脑梗死的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IMT;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分析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的相关关系。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BV、CBF均低于对照组,MTT、Tmax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IMT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良好,AUC为0.886,P=0.000,特异度、灵敏度较高,分别为0.904、0.846。CBV、CBF、MTT、Tmax、IMT的阈值分别为3.326ml/100g、33.682ml/min·100g、9.840s、12.562s、1.082mm。颅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