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0~56岁,平均34岁。穿孔位于阑尾尖部6例、中部15例、根部9例。盲肠壁伴有炎症20例,其中轻者8例,重者12例。腹腔脓液20~500ml。采用阑尾根部结扎加内翻残端缝合法14例,阑尾根部单纯结扎法7例,全阑尾切除术9例。术中用生理盐水或5%甲硝唑冲洗腹腔25例。全组病例均放置腹腔空心引流管、全组病例未出现腹内脓肿、盲肠瘘、肠梗阻、出血。切口感染6例。体会阑尾穿孔是急性阑尾炎最严重的病理阶段,处理不好可引起很多并发症,如腹内脓胀、盲肠瘘、肠梗阻等。我们根据穿孔的部位、阑尾周围盲肠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7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中转开腹者与性别、年龄、急性炎症、腹部手术史、体重指数、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167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转开腹45例(2.69%,45/16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部手术史(OR=3.56)、急性炎症(OR=3.12)、年龄大(OR=2.89)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存在一定程度的中转开腹率,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LC在我国各级医院的逐步开展,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报道逐渐增多,已成为困扰腹腔镜外科医师的问题之一。我院2004年9月-2011年4月收治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12例,经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本文就LC术后胆总管结石遗漏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为同道警惕LC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漏诊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一种控制电视腹腔镜穿刺锥外鞘深度的简易装置胡晋太黄杰民董世平在施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因病人腹壁薄或切口稍大,穿刺锥外鞘不固定而上下活动,常过深进入腹腔,影响抓钳钳住胆囊和电凝钩切割胆囊。我们自制一种简易的穿刺锥外鞘深度控制装置,能...  相似文献   
5.
努力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癌的遗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晋太  黄凤德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2):1326-1327
目的加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对胆囊癌的诊断认识,探讨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癌的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影像学检查(B超、内镜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T、MRI和ERCP)、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和细胞学检查作出了评价,并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3例中2例漏诊,1例术中确诊并中转开腹。漏误诊的客观因素主要为症状隐匿、影像学检查的局限度腹腔镜手术方式的限制;主观因素主要是对胆囊癌及胆囊癌高危人群的认识不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对胆囊的观察粗疏,未仔细观察切除的胆囊标本。结论提高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胆囊癌的诊断意识和鉴别诊断能力,努力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胆囊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行保胆取石术的可行性、优越性及手术技巧。方法:随机将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同一术者施行的60例微创保胆手术分为两组,30例行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30例行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保胆取石术(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对照组中29例成功完成手术,1例因胆囊颈部结石嵌顿,钳夹取石失败,中转为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均成功完成保胆取石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对照组复发1例,彩超、腹部CT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观察组无复发。两组均无术后胆漏、出血、胆囊癌发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复发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行保胆取石术安全、可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操作技巧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以及术前、术中预防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方法与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9月至2011年4月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残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对比分析全腹腔镜与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最佳微创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组(LC+LCBDE,n=75),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术(EST)+LC组(EST+LC,n=47)。其中LC+LCBDE组又分为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组(LTCBDE,n=30)、胆道一期缝合组(n=21)、T管引流组(n=24)。对比分析各组围手术期结果。结果 LC+LCBDE组与EST+LC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LC+LCBDE组术中失血量更多[(22.36±5.89)mL vs (18.74±6.58)mL]、术后住院时间更长[ (7.90±2.91)d vs (5.40±2.51)d]、但总费用更少[ (19 467.72±1 916.39)元 vs (24 882.89±2 477.21)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LCBDE组内比较,LTCBDE组、胆道一期缝合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与T管引流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TCBDE组、胆道一期缝合组术后禁食时间[ (28.44±10.69)h、 (32.67±12.61)h vs (33.94±11.75)h]、腹腔引流时间[(2.02±0.64)d、 (2.19±0.71)d vs (3.68±0.94)d]、术后住院时间[(5.10±1.04)d、 (6.61±1.16)d vs (9.81±1.26)d]短于T管引流组(P<0.05),住院费用[(18 743.57±1 952.64)元、 (21 035.94±2 268.68)元 vs (19 242.90±1 549.71)元]少于T管引流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19% vs 25.0%)也均低于T管引流组,且LTCBDE组与T管引流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相对于内镜联合腹腔镜,全腹腔镜避免了分次手术,适应证更宽,术后并发症更轻且住院费用更少,值得推荐;(2)全腹腔镜中,LTCBDE及胆道一期缝合均能达到一次性封闭胆管的目的,能让患者获得更大的治疗收益,临床上应根据胆囊管或胆总管的具体情况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9.
错误处理十二指肠残端2例教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错误处理十二指肠残端2例教训分析四川广元410医院普外科(628017)胡晋太黄杰明我们在10日内遇见因错误处理十二指肠残端而造成的十二指肠残端瘘和残端出血2例,均发生在基层医院。为避免类似并发症的发生,现对错误处理十二指肠残端的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联合多脏器手术18例报告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随着腹腔镜手术应用范围的拓宽,腹腔镜下联合多脏器手术已被广泛采用。我院于1998年1月~1999年8月共完成腹腔镜联合多脏器手术1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腹腔镜联合多脏器手术18例,男4例,女14例,年龄22~67岁,平均41岁。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加强化。其疾病种类及手术方法见附表。附表 疾病种类及手术方法疾病种类手术方法例数胆囊结石 肝囊肿LC 肝囊肿开窗术4胆囊结石 慢性阑尾炎LC 阑尾切除术5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LC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胆囊结石 卵巢囊肿LC 卵巢囊肿切除术3胆囊结石 肝血管瘤LC 无水酒精注射1胆囊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