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1999年2月至2005年2月应用DHS或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126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椎管扩大术与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1年8月以来对存在颈椎管狭窄和多节段椎间退行性改变的32例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单开门根管扩大米佐以中药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9例;年龄39~67岁;存在发育性椎管狭窄的18例;伴多节段椎间退行性改变致椎管狭窄的7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5例;前路术后效果不佳者2例;病程2个月~4年,平均1.4年。术前X线检查:32例均有程度不同的颈椎退行性改变。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即椎管矢径/椎体矢径<0.75共20例;3~4节以上多节段退行性椎管狭窄共7例;OPLL5例。脊髓造影:共23例,均显示碘柱腹侧多节…  相似文献   
3.
混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混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5年9月采用混合外固定支架对9例新鲜、复位后关节面无明显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Ⅳ型1例,V型6例,Ⅵ型2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7-13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治疗效果按照Hohl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6例,良2例,可1例,未发现骨折不愈合,屈膝(110°- 120°),针孔浅表感染换药愈合。结论混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特点,可早期功能锻炼,局部骨膜破坏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
严重创伤可造成骨缺损或软组织缺损,临床上较为常见。传统手术常采用Ⅰ期皮瓣修复,消灭创面。Ⅱ期植骨常诱发局部感染,植骨后吸收,多次手术,甚至引起严重感染、皮肤坏死,甚至截肢。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发展及骨折固定技术提高,自2001年,我们采用髂骨复合皮瓣治疗骨缺损13例,获得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元胶囊在跟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局部肿胀、术后切口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接受手术的跟骨骨折患者104例,按摸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予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于术中松止血带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注射液,试验组患者加服红元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均治疗3个月。结果试验组患者切口疗效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液引流总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血液引流时间、切口干燥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1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的踝肿胀和足肿胀程度均显著减轻,且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跟骨骨折术后应用红元胶囊可提高切口疗效,缓解局部肿胀程度,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6.
Ilizarov骨搬移技术轴向偏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Iliazrov骨搬移技术治疗骨不连出现轴向偏移的角度、发生率、原因及对策。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0例骨不连患者行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8~49岁,平均(30.3±10.6)岁。骨缺损部位:胫骨上段2例,胫骨中段2例,胫骨下段5例,股骨上段1例。根据Paley骨缺损分型:B1型6例,B3型4例。观察术后患者发生轴向偏移角度、发生率,并采用Paley评价标准对其骨性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9~32个月,平均(22.0±5.6)个月。3例患者对合端自然愈合,其余7例经植骨相应处理后愈合。佩戴外固定架时间16~28个月,末次随访时发生冠状位成角3例,成角度数5°~11°,平均(8.7±3.2)°;矢状位成角4例,成角6°~9°,平均(8.5±2.1)°。发生轴向偏移共4例。末次随访时Paley评价标准,骨性结果:优7例,良3例;功能结果:优6例,良4例。结论:轴向偏移在Ilizarov骨搬移术后较常见,造成骨愈合延迟及患肢力线不良,术中术后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其发生以提高骨愈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小切口PFNA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Sanders评分标准:优38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5.83%。结论应用小切口PFNA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不仅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且骨折固定牢固、骨折愈合快、可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髋关节前脱位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性髋关节前脱位诊治体会徐展望,董建文,梁顺兴,胡思斌(山东中医学院附院骨科济南250011)(山东省肥城市中医院肥城271600)(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沧州061001)关键词:创伤;髋关节前脱位;创伤机制;临床表现;整复创伤性髋关节前脱...  相似文献   
9.
枢椎齿状突骨折是一种累及寰枢椎区稳定性的严重损伤。由于不稳定因素的持续存在 ,最终可能导致急性或迟发性高位颈脊髓压迫并危及生命。因此对新鲜齿状突骨折的可靠治疗尤为重要。我院自 1992年开始应用头环背心治疗 11例齿状突骨折病人 ,均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8例 ,女 3例。年龄 18~ 5 4岁 ,平均 41岁。坠落伤 4例 ,交通事故伤 5例 ,重物砸伤 2例。受伤至用头环背心的时间为 1~ 6天。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11例病人都主诉有枕部或枕下区疼痛 ,并有明显压疼。转动头部则颈疼加剧。其中 8例病人喜用双手托扶头部。本组…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随着经济生活的飞速发展,严重小腿骨与软组织损伤日益增多,大段骨及软组织缺损在治疗上十分棘手,游离植骨失败率高,吻合血管骨移植技术要求高。2001年至200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