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初步疗效。方法对11例C型股骨髁间骨折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Kolmert疗效评分标准,优良率90.9%。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操作相对简单,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建立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并进行CR和MRI观察.方法:选用新西兰兔20只,沿右腹直肌外缘做15 cm长切口,钝性剥离腹膜至腰椎横突前外侧,咬除右侧L5、L6横突,显露上述节段椎间盘,斜形切开纤维环约1.5 mm,未伤及髓核,然后逐层缝合.所有动物在标准条件下饲养,分别于术后2、4、8、20、40周行腰椎计算机x线摄影术(CR)和核磁共振成像(MRI)以检测终板下骨及髓核的变化.结果:术后作为自体对照组的L1、2、L2、3椎间盘未见异常,而手术组L4、5、L5、6椎间盘则相继出现T2加权像低信号、腰椎不稳畸形,终板下骨质硬化,椎体边缘骨赘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后突和硬膜囊受压等改变.对手术节段及其邻近和完全正常节段椎间盘髓核信号值的定量分析显示,手术组椎间盘T2加权像信号值减低在术后4、8、20、40周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临近椎间盘L3、4、L6、7手术8周后与正常椎间盘对比有显著差异.CR扫描结果显示:手术节段椎间盘终板下信号值减低与对照组相比4周后就开始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纤维环切开法可获得可靠的新西兰大白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可通过MRI及CR在早期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剂结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预防性治疗介入栓塞术后疼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33例需行介入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9例于术前12h使用多瑞吉(Durogesic,芬太尼透皮贴剂),栓塞前30min预防使用地塞米松10~20mg肌肉注射,术后继续给予地塞米松10~20mg肌肉注射,连续3d;对照组64例术后疼痛时给予曲马多200mg口服。术后3d评价2组患者疼痛、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预防性止痛效果显著(P<0.05),不良反应轻,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结合地塞米松可有效地预防栓塞治疗后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颈髓损伤合并低钠血症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颈髓损伤合并低钠血症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收治的39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排除肾病、糖尿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时间、发生率、年龄、性别、损伤节段、损伤程度与低钠血症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行的治疗方案。结果本组合并低钠血症23例,发生率为58.97%,低钠血症于伤后3d~2周出现,7~17d到高峰,持续时间与脊髓休克期基本吻合,发生率与脊髓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低钠血症是颈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交感神经的功能完全抑制有关,对症治疗可防止脑水肿、脑细胞脱水,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量兔腰椎间盘解剖学数据,并探讨兔腰椎间盘内显微注射方法中的相关问题。方法:实验于2004-1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实验动物选择三四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10只,麻醉后空气栓塞法处死,取出腰椎间盘观察其解剖结构。并测量椎间盘纤维环前后径长度,测量前部纤维环前后径长度,测量椎间盘前正中点到髓核中心点的长度。取同样10只白兔,麻醉后,右侧卧位,沿左侧12肋末向下至髂嵴做纵切口,切开胸腰筋膜后层,在骶棘肌和腰方肌的外缘与胸腰筋膜前层间钝性分离。推开腰椎间盘前方筋膜和前纵韧带,以椎体前方的纵性骨棘为标志从腰椎间盘前方中心点处垂直进针,以微量注射器注入25μL黑色墨水作为标记。体会显露椎体和椎间盘的入路和手术方式,观察侧方手术入路能否良好显露腰椎间盘,能否较好的完成椎间盘内注射。观察椎间盘内注射的入针点,进针长度,进针角度,注射剂量,注入结果。小心取出注射入墨水的兔脊柱(包含L1~L7范围),共计70个,迅速置入-20℃低温冷冻,2h后取出,微解冻后以尖刀从中间水平切开椎间盘,观察墨水注入髓核的情况。结果:20只动物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解剖学观察:兔髂嵴短,平髂嵴最高点连线在俯卧位时经过L6棘突,可做为手术操作的体表标志。椎间盘为三明治结构,上下为软骨终板,与上下方椎体相连;由外向内依次为外层纤维环、内层纤维环、移行区、髓核。②手术入路:顺利显露出L3~L6椎间盘,显露操作时间平均为15min,共计70个椎间盘。⑧椎间盘内注射方法:选择在嵴状突起于椎间盘水平中线的交点即为进针点,保持进针深度3mm,注射最大液体量25μL。注射效果理想者64个,其中L3~L6椎间盘共计40个,注射效果良好者39个,成功率97.2%。结论:通过对兔腰椎间盘的部分解剖学数据,椎间盘纤维注射的注射方式、手术入路的选择,进针点、进针长度、进针角度的确定、注射液体量的观察及实践,证明以本方法进行腰椎间盘内微量注射操作规范,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7.
经皮肝囊肿硬化剂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囊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由于超声检测和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的广泛应用,肝囊肿的发现愈来愈多,传统方法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在不同导向下,经皮穿刺注射硬化剂治疗肝囊肿已在临床上逐步开展起来。1993~1997年,我们采用X线透视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肝囊肿36例,随访6个月~5年,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急性颈髓损伤合并低钠血症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收治的39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排除肾病、糖尿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时间、发生率、年龄、性别、损伤节段、损伤程度与低钠血症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行的治疗方案。结果本组合并低钠血症23例,发生率为58.97%,低钠血症于伤后3d~2周出现,7~17d到高峰,持续时间与脊髓休克期基本吻合,发生率与脊髓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低钠血症是颈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交感神经的功能完全抑制有关,对症治疗可防止脑水肿、脑细胞脱水,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下腔静脉滤器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其在预防肺栓塞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4年,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于治疗前存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37例患者,安放下腔静脉滤器后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下腔静脉滤器全部安全置入下腔静脉内,随访1~36个月,滤器无移位,无肺栓塞发生。结论对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能安全有效地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TOCE+PEI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肝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126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观察其疗效和常见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