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和变化趋势,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科1995~2004年10年间经活检确诊的大肠癌病例资料,录入到Access数据库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共检出大肠癌病例623例,其中后5年大肠癌病例378例,较前5年多133例;40岁以上564例,占全部病例的90.53%,中位年龄62岁,高峰年龄段为60—70岁组,后5年老年组病例构成比下降而中青年组上升;男352例,女271例,男女比为1.30:1;发病部位以直肠最多,占341例,其次为乙状结肠;组织学类型以管状腺癌为主,共554例,其次为黏液腺癌;入院进行手术的病例共200例,占全部病例的32.10%。结论本地区大肠癌发病率呈上升状态,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直肠,以管状腺癌为主。中青年大肠癌发病率较老年人上升速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选取同时进行了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及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的138例患者,对比两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的诊出率较细胞学检查诊出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与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对比,对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诊出率相对较低,但仍有一定的符合率,且操作方便,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HPV-DNA)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以探讨本地区不同基因型的致癌性及分型检测在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妇科门诊患者5000例,利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21种HPV-DNA亚型检测,阳性者行TCT及阴道镜下定位活检。根据病理学诊断分组:①正常与炎症组;②LSIL组;③HSIL组。对≥CINⅡ或CINI无随访条件者予手术或物理治疗,术后于3、6、12个月行HPV-DNA、TCT、阴道镜检查。分析三组宫颈病变感染各种HPV亚型的阳性率、多重感染率及术后转阴率。结果①HSIL组的HPV-H阳性率明显高于另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01;IHPV-H在HSIL组的阳性率递减顺序前五位是16、52、58、18、33,其中HPV-16型在HSIL组的阳性率为50.1%,明显高于另两组,p<0.001,尤其宫颈癌患者.HPV-16型阳性率最高占90.6%,其次HPV-18型占8.0%。②HSIL组的HPV多重感染率为50.2%,明显高于另两组,p<0.001。③手术与物理治疗共708例,在HSIS组、LSIL组、正常与炎症组累计12个月HPV-H转阴率分别为86.4%、91.9%、95%,p<0.05。术后HPV转阴性者未发现有宫颈病变存在。12个月内发现宫颈病变11例,同期检出的HPV-H为16、52、58、18型。结论宫颈病变级别越高,高危亚型阳性率和多重感染率越高;导致清远市妇女发生宫颈病变的主要HPV亚型是16、52、58、18、33;致癌性最强的亚型是16型,其次是18型,可作研究特异疫苗的参考依据。手术与物理治疗可有效促使HPV转阴与病灶消除,HPV分型检测用于CINⅡ、CINⅢ的诊断和判断病灶残留、复发、预示发展状况的可靠指标之一,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胡国洪 《吉林医学》2013,(20):4037-4038
目的:分析胃镜活检病理应用于胃癌临床诊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4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数据进行系统分析,采取手术活检病理诊断和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相比较的方式,观察两种方法在内镜下黏膜病变的形态、组织学分化程度和不同组织类型方面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经过比较发现,相比于手术病理诊断,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诊出率并没有明显优势,内镜下黏膜病变的形态中Borrmann II型、Borrmann III型以及Borrmann IV型胃镜活检确诊率均低于手术病理诊断,组织学分化程度中胃镜活检对分化不良型的诊断精准率偏低,不同组织类型中诊断效果不及手术病理诊断。结论:临床中应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癌,由于取材受限不够全面,对胃癌的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膀胱癌组织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膀胱癌、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MCM2的表达,分析膀胱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MCM2的表达差异及MCM2对膀胱癌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膀胱癌组织中MCM2IOD值为5653.45±1253.64,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89.44±35.12(P〈0.01)。膀胱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是否复发的组织中MCM2I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MCM2表达明显上调,并能反映膀胱癌的浸润、转移力;MCM2检测对判断膀胱癌的发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MP 2、MMP 9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链菌素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83例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及其交界区组织和24例正常肺组织中MMP 2、MMP 9的表达,分析二者在肿瘤组织中的过表达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MP 2、MMP 9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在癌旁交界区组织也有表达,肿瘤组织的过表达率显著高于交界区(p<0.005),在正常组织中无过表达;二者的过表达与肿瘤类型、病理分级、性别、年龄、吸烟史无明显关系;MMP 2在肿瘤组织的过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MMP 2、MMP 9都参与了NSCLC发生发展过程,并且可能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MMP 2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索绪尔观察、分析了大量语言现象,得出“语言是个系统”这个高度概括的结论,不仅对于语言本身的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而且对于语言使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教学也有着具体的指导意义。本文将索绪尔若干关于语言的理论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讨论,重在说明语言教学实践中理论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MP2、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链菌素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83例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及其交界区组织和24例正常肺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分析二者在肿瘤组织中的过表达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MP2、MMP9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在癌旁交界区组织也有表达,肿瘤组织的过表达率显著高于交界区(P〈0.005),在正常组织中无过表达;二者的过表达与肿瘤类型、病理分级、性别、年龄、吸烟史无明显关系;MMP2在肿瘤组织的过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MMP2、MMP9都参与了NSCLC发生发展过程,并且可能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MMP2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0岁,以右侧鼻塞3个月余,逐渐加重1个月,在我院门诊经病理证实为:神经内分泌癌. 于2000年5月12日入院。入院3个月前出现右鼻塞,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此后症状逐渐加重,并累及左侧鼻腔,伴右眼溢泪。检查:全身状况一般,右侧鼻腔前庭处可见新生物,鼻中隔被肿物推向左侧,左鼻腔狭窄,未见新生物,右下眼睑肿胀、溢泪、有分泌物。CT扫描可见右鼻腔及全组鼻窦有高密度影。在化疗后,局部行30 Gy放射治疗。2000年7月19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右鼻侧切开,见右鼻腔暗红色肿物,基底位于筛窦,右上颌窦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病例特点、变化趋势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1995~2004年10年间经活检确诊的宫颈癌病例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进行HPV检测,将病例资料和检测结果录入到Access数据库中,应用SPSS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共检出宫颈癌144例,HPV阳性74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9岁,平均43.07岁。35岁及以下34例,HPV阳性23例;35岁以上110例,HPV阳性51例。前后5年两个时段比较,前5年25例,平均年龄47.52岁,HPV阳性8例;后5年119例,平均年龄42.13岁,HPV阳性66例。鳞状细胞癌126例(其中40例为原位癌),腺癌17例,腺鳞癌1例。结论宫颈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状态,并向年轻化发展,与HPV感染相关,组织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