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研究地奥心血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蛋白的影响。用高脂饲料喂服雄性wistar大鼠,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动物分5组:1、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生理盐水。2、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生理盐水。3-4、地奥心血康010、020g/kg组:高脂饲料+地奥心血康;5、阳性药肌醇烟酸酯组:高脂饲料+肌醇烟酸酯(01g/kg),连续灌胃给药10d后采血,测定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计算低密度脂蛋白(LDL-C)。地奥心血康020、010g/kg均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TC、TG、LDL-C(P<005P<001(与高脂模型组比),分别使TC降低30%、19%;TC降低45%、20%;使LDL-C降低57%、31%;020g/kg也能升高HDL-C,为12%。地奥心血康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TC、TG、LDL-C水平而升高HDL-C水平  相似文献   
2.
3.
胡东伟 《江西医药》2009,44(1):72-73
目的调查北仑地区部分医务人员的血脂水平,为医务人员的健康保健提供资料。方法对500例北仑区医务人员与500例相对应年龄的普通人群作血脂水平作对比分析。结果医务人员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底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发全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北仑地区医务人员血脂水平及高血脂的百分率均高于普通人群;提示医务工作者存在高血脂风险。  相似文献   
4.
疟疾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寄生虫病.青蒿素类药物是目前首选的抗疟药.随着青蒿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有潜在产生青蒿素抗性及抗性广泛扩散的风险.体内外药物敏感性测试均显示有产生青蒿素抗性的趋势.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有关青蒿素抗性的可能机制、检测方法及应对策略等进行归纳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采用硅胶、钛板、自体颅骨行颅骨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修补材料将行颅骨修补术的229例颅骨缺损患者分为A组(n=17,硅胶)、B组(n=58,钛板)和C组(n=154,自体颅骨)。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和C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三组修补术前、术后1及3个月的KPS、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C组的术后塑形满意度总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采用自体颅骨行颅骨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的术后并发症更少,患者的术后塑形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巢式PCR检测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中的支原体污染。方法根据支原体16s和23s保守序列设计PCR引物,应用巢式PCR检测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中的支原体。结果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标本16份,PCR检测支原体均阳性,经测序比对后确认为口腔支原体。已知阴性对照无扩增带。结论应用巢式PCR能敏感和特异地检出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中的支原体。  相似文献   
7.
诺迪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与脂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诺迪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症及脂蛋白的影响。方法 :用高脂饲料喂服雄性wistar大鼠 ,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 10d后采血 ,测定血清甘油三脂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 (HDL C) ,计算低密度脂蛋白LDL C)。结果 :与高脂模型组比 ,诺迪康 1 0 0、0 5 0、0 2 5g/kg均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TC、TG、LDL C、(p <0 0 5p <0 0 1) ,诺迪康 1 0 0、0 5 0g/kg也能升高HDL C。结论 :诺迪康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TC、TG、LDL C而升高HDL C。  相似文献   
8.
9.
10.
作为胶质瘤的起始细胞,胶质瘤干细胞与正常神经干细胞在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多方向分化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可通过作用于其IB型受体(BMPRIB)促进胶质瘤干细胞分化,抑制其增殖,降低其致瘤性。但当BMPRIB沉默表达时,BMP的作用则表现为促进增殖、抑制分化,增强其致瘤性。基于此理论,BMP有望成为未来临床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