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所引发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防治策略。方法:对我科2003-01~2006—07应用头皮冠状切口行颅颌面骨折修复重建、颌面部肿瘤切除与缺损修复、先天性颅颌面畸形矫正的221例中发生并发症的40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8例出现头皮麻木及感觉异常,9例有较宽切口瘢痕,6例出现脱发,4例发生颞窝凹陷,2例发生头皮下血肿,2例出现单侧面神经颞支损伤,1例发生鼻眶区肥厚。结论:头皮冠状切口具有切口隐蔽、面部疤痕不明显,显露充分的优点,但对其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类型,术中精细的解剖、神经血管的良好保护以及正确的缝合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很多,由于致病因素和作用程度的不同,常常造成不对称畸形与不规则的组织缺损,导致外貌缺陷与功能障碍,因此,合理选用整复外科技术及制定周密的治疗计划,可以最大限度恢复其容貌和生理功能〔1〕。个体化前臂皮瓣移植可以对舌癌术后缺损进行一次性修复。现回顾分析2009-02-2013-10期间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20例舌体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3.
开窗术治疗颌骨囊肿13例临床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宇  刘磊  肖金刚  董海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292-1294
目的:评价开窗术治疗颌骨囊肿的效果。方法:对13例颌骨囊肿患者采用开窗术治疗,开窗口2.0×1.0 cm~2.0×1.5cm,术后定期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在开窗术后,临床与X线检查均显示病变范围明显减小;4例不需行二期手术治疗,9例行二期刮治术后完全恢复;所有患者未见复发。行二期刮治术的9例患者中,7例刮治后病检未见典型囊壁组织,仅为纤维样组织;同术前病理学检查比较,囊肿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囊壁组织发生炎性变化,可见多处灶性玻璃样变及慢性炎细胞浸润,局部新生骨形成。结论:开窗术可促使颌骨囊肿逐步减小,囊壁发生病理学改变(发生炎性变化,局部新生骨形成),为开窗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其具体转化机制及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阐明。开窗术是治疗颌骨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脂肪基质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向脂肪细胞分化, 然而,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 目的:明确miRNA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照试验,于2007-10/2008-03在四川大学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出生30 d健康雄性SD幼鼠8只,取出脂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获得了纯度高的脂肪基质细胞。 方法:采用脂向诱导液对第3代的脂肪基质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建立脂肪基质细胞体外脂向分化细胞模型,采用miRNA芯片技术筛选脂肪基质细胞向脂肪细胞方向分化的相关miRNA,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 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形态学。②PPARγ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油红O染色。③miRNA芯片结果。④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 结果: ①经显微镜下观察、油红O染色及PPARγ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证实脂肪基质细胞已经脂向分化。②miRNA芯片发现诱导组中miRNA-22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③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证实miRNA-22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 < 0.05)。 结论: miRNA-22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后的表达有显著降低,提示miRNA-22可能参与脂肪基质细胞的脂肪分化调控过程,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该过程可能通过对其靶基因MAPK7(ERK5)的调控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eroxisome proliferation activate receptor γ2,PPARy2)及其磷酸化形式在脂肪干细胞脂向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为研究脂肪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 组织块贴壁法培养脂肪十细胞,采用条件培养基(含有а-改良型、10%胎牛...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在中晚期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治疗效果及CT血管造影(CTA)定位股前外侧肌皮瓣穿支血管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中晚期口底癌患者在施行口底癌根治性切除术同时运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行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术前应用CTA定位旋股外侧动脉及穿支血管。结果 16例患者术前CTA定位的穿支血管与术中所见完全吻合,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6~36个月,患者的口底、舌外形恢复良好,张口度理想,吞咽及语言功能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肿瘤局部无复发,其中1例患者(T4N2M0期)在术后10个月因发生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 CTA能精确定位旋股外侧动脉及穿支血管,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修复重建中晚期口底癌术后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治经验,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5年收治的3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均行DSA检查,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B超检查14例,12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CT检查20例,16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MR I/MRA检查16例,14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22例患者行TBO检查,8例为阳性。3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9例患者预后良好,1例发生永久性偏瘫,随诊期间无肿瘤复发。结论:DSA检查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方法,而MR I/MRA和BUS检查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是治疗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治疗措施。DSA和TBO同时检查,能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行M atas训练。术中精细的解剖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髁突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和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58例75侧髁突骨折通过三维螺旋CT技术进行扫描检查。结果: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确诊髁突骨折并明确骨折的部位、旋转、方向、移位情况等,对治疗方法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结论: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全面而直观的显示髁突骨折的情况,对髁突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和疗效的评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上颌埋伏阻生牙定位和拔除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经传统X线片确定有拟拔除的上颌埋伏阻生牙但不能具体定位的29例患者,术前采用锥形束CT扫描获得高分辨率影像,并对扫描信息进行三维重建和任意曲面观察来准确定位埋伏牙,指导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拔除埋伏阻生牙。结果经锥形束CT扫描、三维重建后,所有共36颗埋伏牙被准确定位,根据CS 3D imaging software软件任意曲面观察埋伏牙后分析得出最佳手术入路,使得埋伏牙均顺利拔除,创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邻牙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的根尖片、咬合片、曲面断层全景片相比,锥形束CT能精确定位上颌埋伏阻生牙,在上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方案的制订和拔牙操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