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层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内镜超声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17例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层隆起性病变采用Olympus GIF H260型胃镜及Olympus UM-25R型及UM-3R型微探头超声胃镜确定病变层次、范围、超声特点后,17例均行内镜下“全瘤”活检术及套扎术加部分活检术.超声频率为:20 MHz,高频电发生器为:YH300A.结果 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层隆起性病变以降部外侧壁及乳头旁多见,组织病理学结果示:脂肪瘤5例,十二指肠腺腺瘤4例,慢性炎性增生3例,神经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2例,淋巴管瘤1例,错构瘤1例,囊肿1例.结论 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以脂肪瘤和腺瘤多见,其次为炎性增生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罗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罗红霉素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特异性吸附实验研究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特性。结果 通过静态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模板聚合物的结合动力学以及该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特性,通过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特性,经计算聚合物的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和平衡离解常数(Kd)分别为90.3 mg·g-1和1.35 mg·mL-1。结论 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有形状、大小以及识别位点都与模板分子相匹配的空穴,即具有印迹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寻找溃疡性结肠炎(UC)血清差异蛋白,初步探索UC可能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UC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者30名的血清标本,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等量混合血清的蛋白质,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和分析,识别差异表达蛋白质.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点.结果 UC组和对照组之间年龄、体重指数、吸烟情况和饮酒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步筛选出U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存在明显差异的39个蛋白点,选择其中9个点,经质谱分析发现触珠蛋白、热休克转录因子2、受体酪氨酸激酶、醛脱氢酶、载脂蛋白C-Ⅲ、中心粒旁物质1在UC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角蛋白1、细丝蛋白A结合蛋白1、肌球蛋白3在UC患者中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采用蛋白质组学2-DE和质谱技术,筛选并鉴定出与UC相关的9个血清蛋白质,为提供新的UC生物学行为研究分子标志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5.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标志着人类对加强环境保护,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急剧地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日益突出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激发并促进了环境科学和环境教育的发展。从70年代起,我国许多高等院校陆续兴办了环境保护专业,部分医学院校也先后开设了环境保护专业,招收培养本、专科学生,其中一些院校还陆续取得了环境保护专业硕士、博士授予权。但是同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环境教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比,我国的环境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某些环节尚很薄弱。例如,从目前来看,我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医学院校非环境专业的环境教育尚存在一定的问题。1医学院校非环境专业大学生环境教育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环境质量较差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尽管我国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做...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壳聚糖酶的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壳聚糖酶固定化前后最适宜的反应温度、pH值、米氏常数等动力学性质的变化研究载体电荷极性、空间阻力对壳聚糖酶动力学性质的影响。方法以两种极性不同的物质(几丁质、DEAE纤维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对本实验室自制的壳聚糖酶进行了固定化,然后分别分析酶经固定化后最适宜的反应温度、pH值、米氏常数等动力学性质的变化。结论酶经固定化后所产生的空间扩散阻力对壳聚糖酶的动力学性质的影响要比在固定化过程中所用载体所带的电荷的极性对酶的动力学性质的影响大的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内镜发现的胃SMT行EUS,对其中来源于固有肌层的SMT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预切开病变表面中央黏膜,剥离黏膜下层组织显露病变,完整切除病变.结果 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SMT共30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胃间质瘤21例,胃平滑肌瘤7例,胃神经纤维瘤1例,胃血管球瘤1例.病变直径0.6~1.9 cm,平均直径1.2 cm.30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其中1例术中出现消化道穿孔,应用金属夹成功封闭,未转外科手术.结论 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直径<2.0cm的SMT是安全、有效的,可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寡聚核苷酸芯片结果中表达上调的BPI、CXCL9、NAT1和下调的HLA-DQB1以提高基因芯片的可信度,同时为UC的发病机制、病因诊断及基因治疗的靶点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这四个基因在21例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21例正常组外周血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NATI、BPI和CXCL9在UC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因芯片结果吻合;HLA-DQBI在UC组中较正常组中表达上调,与基因芯片结果不相吻合.结论:基因芯片和RT-PCR分析基因表达变化都是可信的,它们在基因表达谱分析、易感基因的筛选研究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发病机制复杂,其单卵双生子的高共患率、发病的家族聚集现象和种族差异,提示遗传易感性在其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对IBD易感基因研究技术包括连锁分析、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迅速发展并展现广阔应用前景的基因芯片等.运用前两项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大量人群中确认NOD2、IL23R等IBD相关基因,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使得在基因表达水平诊断IBD成为可能.本文就此对IBD相关基因作一综述,并介绍基因芯片在IBD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罗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罗红霉素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特异性吸附实验研究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特性。结果 通过静态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模板聚合物的结合动力学以及该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特性,通过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特性,经计算聚合物的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和平衡离解常数(Kd)分别为90.3 mg·g-1和1.35 mg·mL-1。结论 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有形状、大小以及识别位点都与模板分子相匹配的空穴,即具有印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