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张琴  肖爱兵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856-185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105例重型颅脑损伤不能自主进食而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临床资料。鼻饲方法采用经鼻胃管法,营养制剂百普力(纽迪希亚,荷兰),全天量1 500 mL。按喂养方式分为两组。Ⅰ组:53例,采用间隔鼻饲法,即每2小时1次鼻饲150 mL,加热;Ⅱ组:52例,采用持续匀速鼻饲法,即24 h持续加热泵入。评估二者对肺炎发生率、血糖变化、胃肠道耐受能力、护理成本(鼻饲时护理所需时间)等的影响。结果Ⅱ组患者在肺炎发生率、血糖变化、胃肠道耐受能力、护理成本等方面均优于Ⅰ组(P<0.05)。结论 24 h持续加热经鼻胃管泵入营养制剂能够降低肺炎风险,对血糖影响少,患者胃肠道耐受能力好,能够降低护理成本。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防治铜绿假单胞菌(PAE)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ICU 2004年1月-2008年12月,86例铜绿假单胞菌致VAP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情况。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占79.1%,发病前均曾使用过≥1种抗菌药物,33.7%有混合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有多药耐药性,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128株,耐药率依次为:阿米卡星23.4%,头孢哌酮/舒巴坦25.0%,亚胺培南34.4%,环丙沙星35.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7.5%,头孢噻肟40.6%,头孢他啶42.2%,氨曲南59.4%。结论应根据该地区、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致VAP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膈肌超声相关指标膈肌动度浅快呼吸指数(DD-RSBI)、膈肌增厚浅快呼吸指数(DT-RSBI)与传统浅快呼吸指数(RSBI)在机械通气患者中预测撤机结果的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6家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48h并行撤机自主呼吸试验(SBT)的患者131例。SBT过程中使用超声测量并计算膈肌移动度(DD)与膈肌增厚率(DTF),代替传统RSBI中的潮气量计算出新的DD-RSBI和DT-RSBI。根据撤机结果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与失败组,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间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各指标预测撤机结果的价值。结果撤机成功组患者97例,撤机失败组患者34例。撤机失败组患者的RSBI、DD-RSBI及DT-RSBI均高于撤机成功组(均P<0.05)。RSBI、DD-RSBI及DT-RSBI预测撤机失败的AUC分别为0.796(95%CI:0.712~0.903)、0.865(95%CI:0.798~0.931)、0.872(95%CI:0.801~0.942),以46.3次/(ml·min)、1.65次/(min·mm)、66次/min为阈值,其预测撤机失败的灵敏度分别为85.3%、73.5%、88.2%,特异度分别为56.7%、88.7%、5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DD-RSBI(OR=5.46,95%CI:1.54~19.37)、高DT-RSBI(OR=1.06,95%CI:1.02~1.1)是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膈肌超声指标DD-RSBI、DT-RSBI较传统RSBI预测撤机结果更准确,是指导撤机时机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膈肌增厚分数(DTF)在预测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结局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12月间台州市立医院和浙江医院ICU计划拔管的机械通气患者52例,根据拔管结局,将52例患者分为拔管成功组(38例)和拔管失败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自主呼吸试验(SBT)结束时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浅快呼吸指数(RSBI)、氧合指数以及膈肌位移、吸气末膈肌厚度、呼气末膈肌厚度和DTF等膈肌超声相关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拔管结局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拔管成功的最佳阈值。 结果拔管成功组与拔管失败组患者SBT前机械通气时间[12(7,14)d vs. 16(11,17)d]、住ICU时间[14(8,17)d vs. 22(16,28)d]及住院时间[20(11,26)d vs. 34(26,4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2.109、2.881、3.459,P = 0.035、0.004、0.001)。SBT结束时,拔管成功组与拔管失败组患者呼吸频率[(19 ± 4)次/min vs.(22 ± 4)次/min]、潮气量[(360 ± 97)mL vs.(285 ± 87)mL]、RSBI [(61 ± 22)次·min-1·L-1 vs.(86 ± 33)次·min-1·L-1]、膈肌位移[(15 ± 4)mm vs.(11 ± 3)mm]、吸气末膈肌厚度[(2.4 ± 0.6)mm vs.(1.8 ± 0.7)mm]及DTF [(40 ± 9)% vs.(26 ± 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272、2.558、3.154、3.610、2.406、5.180,P = 0.027、0.014、0.003、0.001、0.020、< 0.001)。将SBT前机械通气时间,SBT结束时呼吸频率、潮气量、RSBI、膈肌位移、吸气末膈肌厚度及DTF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DTF是影响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结局的相关因素[比值比(OR)= 1.473,95%置信区间(CI)(1.054,2.058),P = 0.023]。以> 30.8%为阈值,DTF预测拔管成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85.7%,曲线下面积为0.903 [95%CI(0.760,1.000),P < 0.001]。 结论对于接受SBT的ICU机械通气患者,超声评估DTF是预测拔管结局的良好指标。膈肌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膈肌功能障碍,指导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拔管。  相似文献   
5.
肖爱兵  龚仕金  宋佳  王敏佳  王昌明 《浙江医学》2017,39(22):1991-1994
目的探讨不同肺部超声(LUS)征象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价值。方法对124例临床疑诊为VAP患者分别进行LUS和胸部CT检查,并根据胸部CT和气道分泌物细菌半定量培养,分为VAP组和非VAP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体温、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合指数(PaO2/FiO2)、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肺部超声检查结果。结果VAP组48例,非VAP组76例。VAP组有4例患者LUS检查阴性,44例患者LUS检查阳性,其中29例出现胸膜下小片实变,20例出现大片肺实变,7例出现静态支气管充气征,24例出现动态支气管充气征。非VAP组有48例患者LUS检查阴性,28例患者LUS检查阳性,其中18例出现胸膜下小片实变,13例出现大片肺实变,6例出现静态支气管充气征,1例出现动态支气管充气征。动态支气管充气征诊断VA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95%CI:35%~65%)和99%(95%CI:92%~100%);LUS肺实变征象(胸膜下小片实变或大片肺实变)诊断VA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5%CI:79%~97%)和63%(95%CI:51%~74%)。结论对于存在症状和体征的可疑VAP患者,实变肺组织内出现动态支气管充气征是诊断VAP的特异性LUS征象。LUS是一种协助诊断VAP的有用的影像学工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