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吗啡可乐定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桂梅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228-2230
【目的】比较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与吗啡可乐定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ASAⅠ或Ⅱ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吗啡组(A组)、吗啡可乐定组(B组)。术毕接硬膜外导管与PCA泵,视觉模拟评分(VAS),以0~100mm线段,两端分别标上。和100,0端表示无痛,10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以及观察用药前后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脉氧饱和度的变化,副作用;两组吗啡用量及手术前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变化。【结果】B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A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变化均B组比A组减慢快,但在正常水平,B组吗啡用药量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两组无变化。【结论】采取PCEA给予可乐定吗啡,镇痛效果好,达到给药个体化,吗啡用药量减少,副作用小,无严重呼吸及心血管抑制,值得在临床应用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80例,其中肱骨骨折35例,尺桡骨骨折30例,前臂血管瘤11例,多指畸形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术中辅助麻醉使用氯胺酮量、麻醉总有效率及麻醉过程中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及术中氯胺酮用量均少于对照组,麻醉镇痛作用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神经阻滞30 min后尺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速度及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儿童上肢手术麻醉起效快,效果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以肌群压痛点为穿刺点,穿刺针抵达骨质后,调节热凝温度为75℃,时间为30s,行穿刺点射频热凝;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缓解优良率和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VAS评分分别是8.0±0.9、7.3土1.1、3.8±1.0、1.4士1.2;疼痛程度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P〈0.01);治疗后1周内使用止痛药人次为85%,1个月后为10%(P〈0.05);3个月后全部停用止痛药。【结论】射频热凝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创伤微小、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实施育龄妇女孕前风险评估对降低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免费孕前筛查的650例育龄妇女为干预组,进行孕前风险评估;随机抽取650例在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且未进行孕前风险评估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观察对象优生知识知晓情况、孕期营养指导、叶酸服用及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等。结果干预组对象优生知识知晓率、孕期营养指导率、叶酸服用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4.6‰(3/6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8/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孕前风险评估可有效识别出育龄妇女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手术情绪状态及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10%处于正常状态,观察组患者中31.67%处于正常状态,观察组患者情绪状态更佳(P<0.05).满意率方面,对照组满意率为96.67%,观察组为1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减轻患者手术压力,提升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神经阻滞疗法与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12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和艾司唑仑组各64例,神经阻滞组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星状神经节阻滞+双枕大神经阻滞),每日一次,15 d为一疗程,艾司唑仑组每晚睡前30 min口服艾司唑仑片,剂量分别为2 mg、4 mg、6 mg,最大剂量不超过6 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