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循证护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证护理的核心思想是任何护理决策都要建立在临床客观证据的基础上。护理过程中应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研究,以提供更好的护理依据。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同一问题有不同研究结果的情况,要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作举例说明循证护理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
GM—CSF治疗化疗导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探讨肖卫平,李宝林,李宝兰湖南省益阳地区人民医院肿瘤科(益阳地区413000)对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主要是粒细胞)下降Ⅱ~Ⅳ度(2.0~3.0×109/L-<1.0×109/L)的15例病人采用GM—CS...  相似文献   
3.
维胃方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血清NO和NOS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维胃方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探讨维胃方修复胃黏膜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冰醋酸烧灼法,建立胃溃疡模型。以PH试纸检测胃酸变化,用公式S=π.d1/2.d2/2计算溃疡面积,比色法测定血清NO和NOS含量,并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维胃方能明显修复腺泡,促进胃酸分泌,恢复胃液PH值(P<0.01),其中高、中剂量组接近正常组水平;维胃方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NO含量(P<0.01),抑制iNOS活性(P<0.01),增强cNOS活力(P<0.05);维胃方能不同程度减小胃黏膜损伤(P<0.01),其中以维胃方中剂量效果最优,与雷尼替丁组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高、低剂量组与雷尼替丁组无差异性(P>0.05);自愈组溃疡面积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维胃方对实验性胃溃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血清中异常升高的NO水平和iNOS活性,进而减轻炎症介质对胃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胃方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GU)的疗效及与血浆神经降压素(NT)的相关性。[方法]制备乙酸致大鼠GU模型,予维胃方低、中、高剂量及雷尼替丁治疗7 d后,观测胃液pH值、胃黏膜大体标本、溃疡面积、病理组织改变、血清促胃液素(Gas)及血浆NT水平。[结果]从胃黏膜大体标本、切片及溃疡面积观察,维胃方中剂量组疗效最佳,其pH值、Gas、NT水平接近正常组(P>0.05)。[结论]维胃方中剂量组疗效好,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NT对机体的整体性调节而发挥治疗GU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恶心呕吐、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机制及特点。方法对我院近10年以恶心呕吐、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均好转出院。结论以恶心呕吐、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易与外科急腹症、消化内科疾病相混淆,临床医师应对以剧烈呕吐、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提高认识,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45例,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卡铂3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1 d为一周期,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 4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CR),19例获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14例疾病进展(PD),总有效率为42.2%,其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0.3个月,1年生存率为55.6%.毒副作用主要有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腹泻以及白细胞下降导致的发热等,但患者多为Ⅰ、Ⅱ度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是一种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化疗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维胃方对大鼠胃溃疡的疗效及血清白介素2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维胃方对血清白介素-2(IL-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胃溃疡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冰醋酸烧灼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经维胃方治疗后测量胃液pH值、计算溃疡面积、观察溃疡周围病理组织切片,并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血清IL-2水平.结果 从胃黏膜大体观察及病理切片观察,用药组大鼠胃黏膜溃疡愈合良好;与模型组比较,维胃方能恢复胃液 pH值(P<0.01);用药组大鼠胃黏膜溃疡面积明显小于自愈组(P<0.01),其中维胃方中剂量组疗效最好[(2.19±0.26)mm2];与自愈组相比较,维胃方各组可升高血清IL-2水平(P<0.05),维胃方中剂量组[(0.770±0.038)ng/ml]与雷尼替丁组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维胃方对实验性胃溃疡具有明显的愈合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调节血清中 IL-2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肖卫平 《药物与人》2014,(6):260-260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CT诊断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收治8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CT扫描。结果:本旋调研中,有30例伴胆囊炎;36例伴肝门淋巴肿犬;合并肝癌、血管瘤各3例。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在CT上出现的多发或弥漫分布的斑点状低密度灶是提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依据,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1 案例简介 1998年2月11日,我区某村两天内陆续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嘴唇青紫等症状病人。2月11日接到报告后,区卫生局立即派人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村共有1 200人,其中发病45人,罹病率3.75%,猪中毒116头,死亡82头。所有病人均不同程度具有上述症状,同时,对病人用小剂量亚甲兰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疑为亚硝酸盐中毒。并采集病人家中食物及自来水进行亚硝酸盐氮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均为阳性,定量分析最高达56mg/L。立即开展饮用水卫生学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新医改背景下,构建体现公平性的新型护理绩效评价与分配体系。方法:引入以资源投入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绩效体系,成立医院绩效考核办公室,建立医院内部岗位相对价值比较机制,实现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分开考核,独立设置护理单元绩效分配方案,抽取绩效改革前、后护理单元同期月均绩效进行比较。结果:新绩效分配方案实施后,绩效分配向病区护理工作量大、风险高、技术强的单元倾斜,同期月均护理单元绩效有所提高。结论:基于RBRVS以工作量为基础的护理绩效分配方案,能够体现护理工作的数量、难度、强度、质量,可以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并作为护理绩效分配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