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包装材料对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药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成为世界传统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饮片是中药三大组成部分之一,饮片是指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是中医临床用药和中成药生产的重要原料。中药饮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健康。其质量除与来源、引种、采集、产地、加工炮制等有关外,在储藏过程中亦可因包装材料、温度、湿度、阳光、空气等因素使中药材发生虫蛀、霉烂、变色、潮解、泛油等,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为了把各种污染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底,国家“八五”期间采用现代科技对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炮制原理等进…  相似文献   
2.
麝香为麝科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rskiiFleror马麝Moschussifanicusprzenrralskii或原麝MoschusmoschiferusLi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1)。由于它的珍稀贵重,故其假冒伪劣常有出现,严重影响用药的安全有效。传统经验鉴别对其真伪的判断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方法,但对掺伪及掺伪量不易判断(2)。当掺伪物为植物性或矿物性物质时.运用显微鉴别方法可准确识别及初步到明掺伪量(3)。但笔者在实际工作及实验中常见的是动物性掺伪物,如血块、蛋黄、肝组织、奶渣、肌肉等。这些掺伪物与麝香在显微镜下的性状征易混淆,不易区分…  相似文献   
3.
根据调查和鉴定查清了防己的又一混淆品种为茶茱萸科植物瘤枝微花藤及小果微花藤,通过实验建立了微花藤与防己的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阐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鼠型斑疹伤寒的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云南省鼠型斑疹伤寒病例资料。于2011年6-9月在西双版纳地区采集鼠型斑疹伤寒临床诊断病例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并在发病地区的居民区捕鼠,采集鼠血液和脾脏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患者和鼠血清中的鼠型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IgM和IgG抗体,用实时荧光PCR试验检测急性期病人血块和鼠脾脏中的鼠型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热休克蛋白基因(groEL gene)。结果 2004-2011年,云南省共报告鼠型斑疹伤寒病例8 361例,所有州(市)均有病例报告,其中西双版纳州发病数和发病率最高(86.6/10万),占全省总病例数的73.1%(6 111/8 361)。发病数具有逐年上升之势,全年均有病例发生,6-10月为主要流行期。2011年云南省共报告鼠型斑疹伤寒1 369例,其中西双版纳州报告病例1 157例,发病率为102.10/10万,病例数占云南省病例数的84.51%。勐海县、勐腊县和景洪市分别占全州病例数的79.95%(n=925, 278.74/10万)、18.06%(n=209,74.10/10万)和1.99%(n=23,4.42/10万),勐海县发病率显著高于勐腊县(χ2=346.3, P<0.001)和景洪市(χ2=1369, P<0.001)。对2011年的80例病人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在80例急性期病人血清标本中有 63例为IgM抗体阳性;75例病人双份血清标本中有61例的恢复期血清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及以上;80例患者急性期血块中有8例为PCR阳性。依据实验室诊断标准,74例被确诊为鼠型斑疹伤寒,其中血清学诊断73例(包含7例同时为分子诊断),分子诊断1例,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符合率为92.50%(74/80)。黄胸鼠血清鼠型斑疹伤寒立克次体IgG抗体阳性率为14.0% (14/100),脾脏的PCR阳性率为9.0% (9/100)。结论 西双版纳州存在较为严重的鼠型斑疹伤寒流行,其中勐海县流行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眼保I号胶囊中大黄酚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Hanbon 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无水乙醇-0.1%磷酸水溶液(87:13,v/v);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大黄酚在0.0852—0.2982μg(r=0.9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2%,RSD=1.96%(n=6)。结论:本方法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眼保I号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眼保Ⅰ号胶囊中大黄酚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Hanbon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无水乙醇-0.1%磷酸水溶液(87:13,v/v);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大黄酚在0.0852-0.2982μg(r=0.9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2%,RSD=1.96%(n=6).结论:本方法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眼保Ⅰ号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tatarinowiiSchott.的干燥根茎。现代研究表明,其挥发油及挥发油的主要组分α-细辛醚(α-Asarone)为其开窍、豁痰、化痰、和胃的主要有效成分。石菖蒲的炮制有生用及炒用等方法。本文以其挥发油的含量及各主要组分在炒用前后中的变化进行实验研究,并报道如下:1样品及其制备生石菖蒲: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成厚片,干燥,作为供试品1。炒石菖蒲:取生石菖蒲,用蜜制麦麸按麸炒法分别炒5分钟和10分钟,筛去麦麸,作为供试品2及3。2方法及结果2.1生、炒石菖蒲的挥发油组分的色谱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云南省勐海县西定乡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粪便中土源性线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卵。随机抽取15户居民,每户采集蔬菜、水果或其他作物种植地的土样进行钩蚴分离。结果共粪检1 002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20.06%(201例),其中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8.96%(190例)、1.70%(17例)和0.90%(9例)。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者中,轻度感染者分别占97.37%(185/190)、88.24%(15/17)和100%(9/9)。未检出蛲虫感染者。检测土壤15份,未检出钩蚴。结论勐海县西定乡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但感染度低。应加强该地区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