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对小鼠皮肤的胶原纤维及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影响,探讨强脉冲光嫩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能量密度为32 J/cm2强脉冲光照射小鼠背部右侧皮肤,左侧为对照,分别于照射后1?7?14?28天切取皮肤样本,行HE染色,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VG 染色) 观察皮肤组织及胶原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皮肤PC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部位比较,IPL照射对真皮厚度无明显改变(P < 0.05);照射后1?7天两侧皮肤胶原含量无明显改变(P > 0.05),14及28天后照射部位皮肤胶原明显增加 (P < 0.05);PCNA表达于照射后1?7天无明显改变(P > 0.05),14及28天显著增强(P < 0.05)?结论:强脉冲光可促进皮肤胶原含量增加,并可诱导PCNA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TGF-β1刺激后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ERK表达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 以原代培养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细胞分2组:浓度组:10 ng/ml、5 ng/ml、1.0 ng/ml、0 ng/ml.时间组:给予10 ng/ml的TGF-β1刺激不同时间,分别在0、15、30、60、120 min的时间点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ERK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浓度组及时间组p-ERK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随着TGF-β1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其磷酸化ERK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强,在TGF-β1 5 ng/ml时p-ERK水平达作用最强,在作用60 min时p-ERK达高峰.结论 随着TGF-β1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大剂量TGF-β1时可上调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内的ERK信号蛋白活性.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p-ERK水平增高可能是依赖ERK通路激活的,但ERK通路与TGF-β/Smad通路存在交互作用的机制,目前还无定论.  相似文献   
4.
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临床观察普萘洛尔(Propranolol,心得安)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及研究普萘洛尔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增殖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机制提供基础参数.方法:血管瘤患儿每日服用普萘洛尔1~2 mg/kg,每日3次,连续服用,住院治疗7~10 d后,出院后连续服药,每月复诊,并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照射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TGF β1的影响及JNK抑制剂SP600125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包皮环切术切除的包皮组织体外分离、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然后,将成纤维细胞分为两组试验:第1组为IPL治疗组,用能量密度分别为0(阴性对照),10,18,27,36和36 J/cm2×2(能量密度为36 J/cm2的IPL照射两次)的IPL照射;第2组为IPL+抑制剂组,包括IPL(对照)和IPL+SP600125(JNK抑制剂)两亚组,在加入抑制剂2 h后,用能量密度为36 J/cm2的IPL照射。48 h后,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细胞培养上清液(culture supernatants, CS)中TGF β1的浓度。结果:IPL治疗组CS中TGF β1的浓度在10,18,27及36 J/cm2分别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均减少,而在36 J/cm2×2时与阴性对照相比较增高;IPL+抑制剂组CS中TGF β1的浓度IPL+SP600125组与对照相比较减少(P<0.05)。结论:强脉冲光在较低能量密度时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TGF β1的分泌,较高能量密度时能促进TGF β1的分泌;在IPL影响成纤维细胞分泌TGF β1的过程中,JNK抑制剂起抑制作用,IPL可能通过JNK途径上调TGF β1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采用不同能最强脉冲光照射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F)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变化,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分泌变化.在抑制剂干预研究中,应用ERK抑制剂PD98059、强脉冲光+PD98059分别处理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增殖及磷酸化ERK的变化.结果:与未照射组比较,10、18、27、36 J/cm2的强脉冲光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无影响(P>0.05),当能量为72 J/cmz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增强(P<0.05),磷酸化ERK表达明显减少,TGF-β1分泌显著增加(P<0.05);ERK抑制剂PD98059能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降低磷酸化ERK水平.结论:72 J/cm2强脉冲光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其机制是通过促进TGF-β1分泌,而不是通过ERK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TGF-β1刺激后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ERK表达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以原代培养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细胞分2组:浓度组:10 ng/ml、5 ng/ml、1.0 ng/ml、0 ng/ml。时间组:给予10 ng/ml的TGF-β1刺激不同时间,分别在0、15、30、60、120 min的时间点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ERK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浓度组及时间组p-ERK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随着TGF-β1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其磷酸化ERK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强,在TGF-β1 5 ng/ml时p-ERK水平达作用最强,在作用60 min时p-ERK达高峰。结论随着TGF-β1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大剂量TGF-β1时可上调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内的ERK信号蛋白活性。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p-ERK水平增高可能是依赖ERK通路激活的,但ERK通路与TGF-β/Smad通路存在交互作用的机制,目前还无定论。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5 岁.因躯干、四肢丘疹8 个月,腹痛、腹胀3 d于2008年10月19 日急诊入院.患者于2008年2 月妊娠,妊娠后不久躯干出现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延及四肢,约1个月后丘疹中央出现色素减退,不久发生溃疡,愈合后皮疹表面呈白色萎缩,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脓疱疮",予以抗炎等相应治疗(具体不详)无明显好转,6个月前出现腹痛症状,在当地诊断为"阑尾炎"并行手术治疗,术后腹痛、腹胀症状经常发作,于10月16 日行药物引产,引产术后患者腹痛、腹胀加剧,3 d 后急诊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PL)对小鼠皮肤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强脉冲光嫩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能量密度为32J/cm2强脉冲光照射小鼠背部皮肤,左侧为对照,右侧采用强脉冲光照射,分别于照射后1天,7天,14天,28天切取皮肤样本,行HE染色,苦味酸-酸性品红法(V.G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及胶原变化。结果:与对照部位比较,IPL照射对真皮厚度无明显改变(P〈0.05);照射后1天、7天两侧皮肤胶原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14天及28天后照射部位皮肤胶原明显增加(P〈0.05)。结论:强脉冲光可促进皮肤胶原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