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视野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柴建生,考华婷,雷宁玉(附属医院眼科,256603)关键词小视野;青光眼;手术治疗小视野青光眼病人视神经纤维受到严重损害,如不及早控制限压,将致中心视力丧失。当药物不能控制限压时,应积极慎重考虑手术治疗[1]。我院1985年至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99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对640例近视眼患者进行治疗,术前屈光度为-2.00D-8.50D,分为两组,一组为轻,中度近视(-2.00D_-6.00D);二组为高度近视(≥-6.25D),对两组术后1年视力及角膜上皮下雾样混浊(Haze)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中度近视组术后1年的平均视力为1.16,高度近视组为0.94,Haze,轻,中近视组是0.12级,高度近视组为0.43级,结论:PRK对于轻,中度近视的临床疗效优于高度近视组。  相似文献   
3.
选择1996-08/2004-10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异体巩膜移植治疗上眼睑恶性肿瘤切除后眼睑全缺损患者22例(22眼)。采用乙醇保存的异体巩膜代替睑板,对上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眼睑全缺损患者行眼睑再造术。残留的穹隆部结膜移行覆盖于异体巩膜内侧面,左右两侧缝线固定于睑板残端或内外眦韧带处,眼轮匝肌和皮肤一起向睑缘部牵拉覆盖于异体巩膜表面,行睑裂缝合,半年后睑缘部切开。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8.8个月。均未见排斥反应,眼睑闭合良好,外观满意。异体巩膜移植代替睑板行眼睑再造术,能保持眼睑良好的功能和外观。  相似文献   
4.
兔眼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兔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模型。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兔眼晶状体前囊膜进行培养,并利用形态学检查方法和免疫组化技术鉴定。结果 组织块接种24h后即可见细胞生长,且保持上皮细胞形态,1wk左右细胞融合,在体外可传至7代,5代以后细胞呈成纤维细胞状,α-晶状体蛋白间接免疫荧光呈阳性反应。结论 成功地建立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可用于后发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应用三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光学夹持(optic capture)治疗儿童小眼球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6例11眼行一期人工晶体夹持术,7例11眼行二期人工晶体夹持术,一期或二期夹持植入三片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体,观察术后视力、眼压、人工晶体稳定性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6.55±11.03)个月,所有术眼均保持圆形瞳孔,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2眼发生后发性白内障(PCO)。2眼虹膜后粘连。未观察到人工晶体偏位、瞳孔夹持或术后青光眼。结论 人工晶体光学夹持术可做为治疗儿童小眼球先天性白内障的一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使用此种手术方式,可以改善术后视力,忽略对囊袋大小及人工晶体尺寸是否匹配的顾虑,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工晶体偏位及瞳孔夹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latrunculin-B(Lat-B)对兔巩膜通透性的影响,为细胞骨架因子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及眼后节疾病的药物传递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 36只家兔随机分为平衡盐液(BSS)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及Lat-B组,每组12只,分别用BSS、DMSO和Lat-B局部点眼,于用药前1h及用药后1、2、3、4、5、6、24h分别测量眼压,于24h后处死动物并获取部分巩膜组织,自制巩膜滤过装置测试巩膜通透性的变化,部分巩膜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检测前部巩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2抑制剂(TIMP-2)的表达。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实验兔眼部各组织结构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Lat-B组、BSS组与DMSO组点眼前后各时间点眼压的总体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76,P〈0.01),Lat-B点眼后不同时间点与点眼前比较眼压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ime=4.50,P〈0.01),点眼后1h即可引起眼压降低,降眼压作用可持续24h;BSS组与DMSO组点眼前后各时间点眼压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t-B点眼后的前部巩膜对BSS的滤过较BSS组和DMSO组明显增加,3组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50,P〈0.01);Lat-B组、BSS组和DMSO组MMP-2及TIMP-2表达的吸光度(A)值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70,F=22.30,P〈0.01)。MMP-2、TIMP-2的表达Lat-B组与BS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MSO组比较二者的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SS组和DMSO组间MMP-2及TIMP-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t-B能够有效降低眼压,明显提高巩膜的房水流出易度,并可通过上调MMP-2、TIMP-2的表达导致巩膜胶原重塑。  相似文献   
7.
近视眼在世界上的发病率为25%~30%,而我国是近视眼发病率较高的国家。配戴眼镜是近视眼传统的治疗方法。80年代之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的问世,为近视眼的治疗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通过640例PRK手术患者随访观察1年,对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64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26眼,女314眼,年龄18~39岁。术前屈光度为-2.00D~-8.5D,将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体硬脑膜额肌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8例(49眼)术后患者随访3~5年观察。结果上睑下垂完全矫正或基本矫正,睑缘弧度美观,符合生理,睑裂闭合良好。结论异体硬脑膜额肌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术后效果良好、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下睑内翻主要见于婴幼儿或青少年,多为双眼发病.特点为下睑内侧1/3~1/2睑缘部睫毛倾斜度异常,向正前方注视时,睫毛触及眼球,当向下注视时,睫毛后倾加重,贴附在眼球上,造成角膜上皮的点状损伤.患者多因体质肥胖鼻梁发育不饱满,下睑内侧皮肤过多、内眦赘皮的牵拉.  相似文献   
10.
选择 1996-08/2004-10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异体巩膜移植治疗上眼睑恶性肿瘤切除后眼睑全缺损患者22例(22眼).采用乙醇保存的异体巩膜代替睑板,对上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眼睑全缺损患者行眼睑再造术.残留的穹隆部结膜移行覆盖于异体巩膜内侧面,左右两侧缝线固定于睑板残端或内外眦韧带处,眼轮匝肌和皮肤一起向睑缘部牵拉覆盖于异体巩膜表面,行睑裂缝合,半年后睑缘部切开.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8.8个月.均未见排斥反应,眼睑闭合良好,外观满意.异体巩膜移植代替睑板行眼睑再造术,能保持眼睑良好的功能和外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