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
翟莲梅  屈伸  马金孝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1):1039-1040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儿童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麻醉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方法选择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30例,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15)和芬太尼组(F组,n=15)。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2.5mg/kg、维库溴铵0.1 mg/kg;R组瑞芬太尼1μg/kg,F组芬太尼2μg/kg,以2%利多卡因1.5-3ml行咽、喉、气管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R组立即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F组术中吸入异氟烷、氧化亚氮,术中根据麻醉深度调整吸入浓度。手术开始前局部注射1%盐酸利多卡因,预计手术结束前10分钟停止吸入麻醉药。结果两组患儿插管前、插管后、手术开始5分钟的HR、MAP无显著差异,R组手术开始后30分钟的HR低于F组(P<0.05),苏醒时间短于F组(P<0.05),恶心呕吐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地用于儿童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选择 48例健康足月拟行剖宫产的孕妇 ,于L2~ 3 行硬膜外麻醉后 ,静脉缓推氯胺酮 (0 .5mg/kg) ,时间>6 0秒。比较麻醉前、后及静推氯胺酮后 2、5、10、15min ,患者循环及呼吸变化 ,采用自身对照。结果呼吸方面麻醉前后VT 变化明显 (P<0 .0 5 ) ,呼吸频率 (f)及SpO2 变化不明显。 2min后VT 值回升 ,至 15min达用药前水平。f值在 10min时变化显著 (P <0 .0 5 )。循环方面 ,静推氯胺酮后各项指标均有变化 ,以SP持续升高表现显著 (P <0 .0 1)。DP在 2min时有非常显著变化 (P <0 .0 1) ,5、10、15min有显著变化 (P <0 .0 5 ) ,HR在 2、5min时有显著变化 (P <0 .0 5 ) ,全部产妇静推氯胺酮均入睡。提示硬膜外麻醉辅以小剂量氯胺酮可产生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 ,且对产妇影响小 ,是剖宫产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塞米松传统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但引起呢逆者较为少见.我们未见文献专题报道.现将1997年至1998年内收集的26例特殊病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6例.男22例,女4例.用药后611内发病人数18例,6至12h内发病人数6例,12至24h内发病人数2例.1.2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的轻重因人而异,潜伏期和每次发作间隔的时间均有所不同.重者可出现呃逆8~10h beats/min,轻者1~2h beats/min.症状不规律,时重时轻,不能自控,既影响工作又影响生活,停药后症状可逐渐减轻,基本上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择期鼻内窥镜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Ⅱ,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硝酸甘油组(N组),每组15例。全麻诱导后R组和N组分别静脉输注瑞芬太尼、硝酸甘油,使平均动脉压(MAP)降低至术前基础值的70%但不低于60mmHg,并维持至术毕。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开始降压前(T1),达目标血压时(T2),维持目标血压15分钟(T3)、30分钟(T4),鼻腔填塞完毕后(T5)的HR、MAP,记录降压诱导时间、MAP恢复时间,对术野进行评分。结果与T1比较,T2、3、4时R组HR下降,N组HR升高,T2、3、4时R组、N组均MAP降低。结论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应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效果确切,降压平稳,可控性好。  相似文献   
5.
施明国  翟莲梅  辛涛 《广西医学》2003,25(5):796-797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又是一种较为难治的疾病 ,它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 ,如治疗不当 ,延误治疗时机 ,会加重病情 ,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 ,采取多种治疗方案 ,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 ,但疗效不尽人意 ,HBeAg和抗—HBC阴转率仍较低 ,费用高 ,而且疗程长 ,副作用多 ,患者不易接受。笔者探讨“苦参素注射液联合利加隆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旨在观察其疗效 ,提高HBeAg和抗—HBC的阴转率 ,以便推广。现将结果报告并讨论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  相似文献   
6.
翟莲梅  刘春华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247-124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全麻术后疼痛和意识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舒芬太尼组(A组)与瑞芬太尼组(B组)。分别记录患者拔管后即刻、拔管后5、10、20min各时点的改良OAA/S评分,拔管时间、拔管后即刻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拔管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且拔管后即刻、5、10、20min改良OAA/S评分B组高于A组,但B组拔管后主诉重度痛患者(15%)明显多于A组。结论舒芬太尼术毕拔管后镇痛优于瑞芬太尼,拔管后对指令动作安静配合,但拔管后短暂的呼吸抑制仍需关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选择34例气管异物小儿均在肌注氯胺酮2~3mg/kg基础麻醉后入室,静注地塞米松0.3~0.5mg/kg、1%利多卡因1mg/kg、丙泊酚1.5~2.5mg/kg、芬太尼1~2μg/kg诱导,麻醉维持以丙泊酚5~8mg/(kg.h)泵注。结果,麻醉前后患儿HR、MAP、SPO2变化无明显差异。有5例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2例呛咳,经静脉推注地塞米松、丙泊酚后缓解。所有患儿均在20min内清醒。利多卡因、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全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一种比较安全且苏醒快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