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我院用自拟软肝散治疗 87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病人 ,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87例均按 1 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确诊为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其中男 6 2例 ,女 1 5例 ,年龄2 7~ 71岁 ,平均 45岁。病程 6个月~ 2 7年。肝功能 ALT升高 5 1例 ,T- B升高 2 2例。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乏力、纳呆 ,肝病面容 ,蜘蛛痣 ,鼻或牙龈出血 ,脾肿大 ,胁痛。2 治疗方法2 .1 软肝散组成 参三七、红参须各 40 g,炮山甲、地鳖虫、苦参、广郁金、姜黄、鸡内金、紫河车各 1 0 0 g。谷丙转氨酶较高者加用虎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硝苯吡啶已逐渐用于消化系统某些疾病中,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硝苯吡啶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简要叙述.一、硝苯吡啶在食管疾病中的应用舌下含服硝苯吡啶有明显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的作用,且药物的剂量和血浆浓度与括约肌压力呈正相关.有报道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于餐前舌下含服硝苯吡啶10~20mg,在用药后15~20分钟,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显著下降,药物作用可持续1小  相似文献   
3.
苯中毒后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曾有报导,我们于1991年1月收治两例同一家族手工制革发生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入院后在常规支持疗法的情况下,未见症状明显改善,在给予乙肝疫苗加中药归脾汤治疗后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例一:患者,女,26岁,因皮肤瘀点、瘀斑1月,寒热,恶心呕吐20天,于1991年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乙型病毒性肝炎为我国目前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近年来文献报道丙型肝炎病毒易引起病毒性月于炎的慢性化,并易引起肝硬化和肝癌,为了解我市肝炎后肝硬化病人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我们对20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乙肝三系检测同时作了抗HCV检测,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系本院1991年9月至1996年3月的住院病人,女性31例,男性175例,年龄在23~73岁之间,依据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型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疾病(即无症状性蛋白尿、单纯性血尿)。对本病的治疗,近年来最大的进步是采用综合性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使一部分过去认为不可治疗的病人转到可治范围中来。现将有关治疗方法概述如下。 1 一般性治疗 1.1 休息。急性肾炎在起病二周内应卧床休息,慢性肾炎并发尿毒症时需绝对卧床,病情稳定期,可适当活动。急进型肾炎休息非常重要,一般从发病起卧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3岁,反复出现上腹部胀痛30余年,近1周加重并有烧灼感,无发热、呕吐、腹泻、黑便等症状。曾有外院诊治,未见明显好转。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脉搏正常,消瘦,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剑突下偏右压痛较明显,肝脾未触及。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研究及治疗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o,HP)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病人某些病状与HP感染有关,并通过根赊HP而得到缓解。胃癌(特别是胃腺癌等)与HP感染的相关性更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其流行病学及治疗近况进行复习。[1][2]1HP感染流行病学概况HP在人群中的感染相当普遍,人群感染率从1%~79%,与性别无关。发展中国家20岁之前就达到较高感染率,而发达国家60岁才达较高水平。在同一社区,低社会阶层的人HP感染率较高。我国普通人群中HP感染率相当高[3]1.1HP感染的传播方式1.1.1动物源性传…  相似文献   
9.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之一。我们自一九八八年以来先后收治军地17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穴位注射加中药散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诊断标准采用1979年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本组男性124例、女性51例。年龄16~7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