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容量负荷试验(扩容试验)前后混合静脉-动脉CO2差(CO2 gap)的变化值(ΔCO2 ga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判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共纳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4例, 研究人群均在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下行扩容试验, 收集其扩容前(T0)和扩容后即刻(T1)、10 min(T2)、30 min(T3)、60 min(T4)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指标。扩容后CO增加>10%定义为容量有反应性。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CO2 gap与CO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分析ΔCO2 gap对容量反应性的判断价值。结果 104例患者中, T1、T2、T3、T4时刻的扩容有效率分别为59%(61/104)、72% (75/104)、73% (76/104)和77% (80/104)。T2时刻容量有反应性组患者的基线CO低于无反应性组[6.0(4.7, 7.5)L/minvs.7.2 (6.4, 8.5)L/min, P=0.019], 两组扩容前CO2 g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炎症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重症脓毒症患者4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转归、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炎症指标及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更短,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更低;研究组APACHE-Ⅱ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降为(0.36±0.04)ng/dL,C反应蛋白(CRP)下降为(7.59±4.21)mg/L,对照组TNF-α水平上升为(1.12±0.10)ng/dL,CRP水平下降为(12.01±5.61) mg/L;研究组前白蛋白上升为(134.68±21.98)m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上升为(2.46±0.36)μg/L;对照组前白蛋白下降为(103.25±12.36)mg/L,IGF-1下降为(1.3 l±0.2)μg/L,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CBP可更好地缓解重症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岛素输注方案对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患者血糖控制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8~10月MICU中需要进行血糖控制的患者分3个阶段进行研究,每个阶段为1个月.3个阶段分别为:①根据医牛经验进行血糖控制而无目标血糖值;②根据医牛经验进行目标血糖控制(4.5~7.5mmol/L);③根据计算机辅助的胰岛素输...  相似文献   
5.
如何确定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的治疗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休克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2004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SCCM)、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以及国际全身性感染论坛(ISF)根据多项前瞻临床试验结果,制定了拯救全身性感染行动指南(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guideline).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CU持续肠内营养患者的胃残余量变化趋势,比较不同胃残余量患者喂养达标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喂养达标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8月入住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ICU病房且经鼻持续肠内营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7 d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研究对象在ICU住院7 d内胃残余量的变化趋势,比较ICU住院第7天不同胃残余量患者喂养达标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喂养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 057例ICU持续肠内营养的患者,住院7 d内胃残余量高峰时段为开始喂养后第8小时或第12小时;纳入715例ICU住院日≥7 d的患者,第7天喂养达标率为23.1%,胃残余量>200 ml的患者喂养达标率显著低于胃残余量<200 ml的患者(14.1%,24.3%,χ2=4.023,P=0.045);超重(OR=0.490,P=0.003)和肥胖(OR=0.347,P=0.022)、序贯器官衰竭评分(OR=0.930,P=0.024)为喂养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偏瘦(OR=2.464,P=0.007)、机械通气(OR=2.116,P=0.004)是喂养达标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ICU患者的胃残余量变化存在规律性改变,较多患者存在摄入营养不足的情况,但胃残余量>200 ml并非喂养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医护人员要更多关注超重、肥胖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较高的ICU患者摄入营养情况。  相似文献   
7.
??Early recognition and prevention of perioperative patients with shock SHI Yan??WENG Li??DU Bi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Beijing 100032??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DU Bin??E-mail??dubin98@gmail.com
Abstract Shock is the clinical syndrome of circulatory failure that results in tissue hypoperfusion and inadequate cellular oxygen utilization. Shock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Early recognition and prevention are crucial to prevent organ dysfunction and/or failure as well as to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 Systemic arterial hypotension??as a conventional parameter??often becomes evident until decompensation phase of shock. A large body of evidence suggested that tissue hypoperfusion based on clinical evaluation??hemodynamic profile??and biochemical tests (e.g. hyperlactatemia) may help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compensatory shock. Clinical signs have been shown to be an early marker of inadequate tissue perfusion??which are apparent through the three“windows”??neurologic (altered mental state??which typically includes obtundation??disorientation and confusion)??renal and cutaneous (skin that is cold and clammy??cyanosis). Despite the lack of evidence-based effective measures??a multifacet strategy including recognition of high-risk patients??better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and appropriat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remains the cornerstone of shock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社会,老年患者日益增多,其中不少因重症内科疾病需收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治疗.  相似文献   
9.
液体治疗是围手术期病人支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围手术期容量负荷过多曾被认为不可避免且不发生严重副反应,但近年的研究显示围手术期容量负荷过多可能不利于病人预后。病人病史、症状或体征、实验室检查及静态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能准确判断围手术期病人体液和(或)容量状态,快速补液试验和动态血流动力学指标可用于准确判断液体反应性。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均能提高前负荷,但用量不同,副反应也有所不同。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如容量状态、肾脏功能、凝血异常及肺水肿)决定使用液体的种类及用量。液体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组织灌注和器官功能,并尽量减少液体治疗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翁利  甘佳  杜斌 《协和医学杂志》2015,6(4):278-280
合理用血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关注的话题,如何更合理的评估则成为制约进一步实施合理用血的瓶颈。临床中影响危重患者合理用血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指南、疾病严重程度、输血流程管理、医生自身的因素等均可影响合理用血。合理用血评估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如不考虑上述混杂因素影响则会造成评估的偏倚,影响合理用血评估的判断,进而影响合理用血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