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MRI对脊柱及周围组织的显示情况和价值已得到肯定[1],但MRI的稳态平衡扫描(Completely BalanceAcquisitionin steady state,CBASS)序列对颈部脊椎管的显示情况与CT扫描显示情况的比较研究尚未见类似报道。本文随机抽取行CBASS序列颈部横断扫描样片和行CT颈椎间盘横断扫描样片各30例,以相应层面对照分析,并着重研究C6~7层面的蛛网膜下腔和神经根显示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30例行MRI的CBASS序列颈部横断扫描患者(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3.5岁)和30例行CT颈椎间盘扫描患者(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8岁)的样片(C2~…  相似文献   
2.
3.
罗继元  张威  李艳秋 《西部医学》2005,17(6):626-627
目的探讨磁共振液体翻转恢复序列(FLA IR序列)在缺血性脑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脑内病变于FSE-T 2W I拟诊脑内缺血性病变,加扫FLA IR序列,进行两组图像同层面对比分析。结果FLA IR序列可更多地显示脑内缺血性病灶,尤其是邻近皮质区的病变。结论M R I之FLA IR序列在缺血性脑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将蛛网膜下腔结构与脑内病灶区别开,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针与7号8~10cm细针(腰穿针)在臭氧加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溶盘术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CT引导下采用腰硬联合针穿刺,侧隐窝入路注射臭氧加胶原酶溶盘(n=30);B组在CT引导下采用腰穿针穿刺,侧隐窝入路注射臭氧加胶原酶溶盘(n=3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VAS变化、治疗后1~12个月总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VAS、治疗后1~12个月总疗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腰硬联合针注射臭氧加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前、治疗后5天VAS及1~12个月总疗效与腰穿针相似,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气管癌非常少见,医疗工作中极易漏诊或误诊,作者在近3万份CT片中仅发现1例,报道如下。病例男,54岁,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气紧、喘息、呼吸困难、偶有咳嗽、一般无痰。在门诊按支气管哮喘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入院前10天,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同时伴有咳嗽胸痛,咳少量痰且带有血丝,于2002年4月2日入院。因各项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改变给予抗感染、平喘、解痉等处理,症状仍无好转。多次透视和摄胸部平片,仍未发现异常。CT平扫:在定位像上见气管下段,距气管隆突上方3cm处管腔内有一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在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4例子宫肉瘤和32例变性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MRI检查,比较两组成像特点,分析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并观察不同子宫肉瘤间的差异。结果术前MRI检查显示子宫肉瘤确诊率100.0%,变性子宫肌瘤者确诊率9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肉瘤组ADC值(0.84±0.08)10~(-3)mm~2/s,TTP值(43.85±5.13)s,MCER(241.63±43.65),明显低于变性子宫肉瘤组(1.42±0.15)10~(-3)mm~2/s,TTP值(54.26±4.53)s,MCER(143.14±16.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肉瘤组21例TIC呈Ⅰ型,2例Ⅱ型,1例I型;变形子宫肌瘤中,26例TIC呈Ⅰ型,6例呈Ⅱ型,无Ⅲ型T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肉瘤及变性子宫肌瘤者MRI图像均可呈现T2WI高信号,但子宫肉瘤者ADC值、TTP及MCER值均明显低于变性子宫肌瘤者,MRI可有效鉴别子宫肉瘤与变形子宫肌瘤,临床可结合不同MRI序列值进行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对于肺部占位性病变的确诊仍依赖于创伤性组织病理学检查,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及微创技术的发展,剖胸活检及单纯经气管镜肺活检、超声定位下穿刺活检由于受患者肺功能限制、对肿块位置要求较高、病人痛苦反应强烈等原因,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为减轻患者痛苦、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过输尿管软镜内开窗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7月收治肾盂旁囊肿患者共32例,术前均行CT、增强CT、核磁共振成像及尿路造影(IVU)检查以明确诊断,选择≤2个的靠近肾集合系统的肾盂旁囊肿为入组病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结果 32例患者中2例中转腹腔镜去顶减压手术,其余均开展输尿管软镜内开窗手术。手术后并发症:持续疼痛3~5d有8例;不同程度血尿15例;输尿管双J管移位1例;腰痛伴发热2例。上述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治疗并恢复出院。出院2~4周后,在当初进行手术治疗的医院或当地医院门诊行膀胱镜拔除输尿管双J管。术后3个月复查双肾彩超或双肾CT,29例患者囊肿消失,1例患者囊肿缩小一半;术后半年复查双肾彩超或双肾CT,30例患者囊肿均消失;最长随访两年,复查双肾彩超或双肾CT,在同一位置未见囊肿复发。结论肾盂旁囊肿输尿管软镜内开窗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恢复快及疗效满意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纵裂池出血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高即时纵裂池出血的CT诊断能力。方法 搜集经 2次以上颅脑CT检查能确诊的纵裂池出血 6 3例。另按顺序取自我科颅脑CT检查正常者 15 0例做对比资料。按Zimmerman等提法 ,将大脑镰及纵裂池以胼胝体为界分为上、前、后三部分作分析。结果 纵裂池出血表现为 :纵裂池线影增宽、密度增高 ;前纵裂池线影增长 ;侧脑室上方 10mm层面纵裂池内高密度线影前后连贯 ;纵裂池内高密度“之”字征 ;天幕切迹增宽。结论 上述结果是诊断纵裂池出血的重要CT征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CT诊断周围型肺癌时的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68例周围性肺癌患者的资料,总结CT诊断时典型的图像特征。结果右肺49例,占72.1%;左肺19例,占27.9%。病灶平均面积(6.9±0.4)cm×(3.2±0.1)cm;病灶区呈不规则斑片状阴影24例(35.3%),阴影呈圆形、类圆形44例(64.7%);实性高密度影28例(41.2%),低密度影28例(41.2%),密度不均匀13例(19.1%);磨砂玻璃样结节27例(39.7%),空泡征样结节10例(14.7%);蜂房样结节11例(16.2%),软组织密度结节20例(29.4%);边缘光滑整齐7例(10.3%),边缘不光滑平整清晰61例,占89.7%;凹陷征39例(57.4%)、血管集束征29例(42.6%)。结论熟练掌握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对肺部CT诊断时的图像资料分析,做到早期准确诊断,为确诊和救治争取时机,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